五。想家
班主任发很大的火,但还算比较理智,没有把黑板檫拍得贼响,可也把最难听的话给抖了出来,“我怕你再想不开,跳楼死了。。。。。。”这样一位老师,班主任,日后学生会感激他吗?我想象不出来,我当老师,不会像他这样“教导”学生,学生有太多丰富的情感。
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机械单调地重复着学习,学习,在座位上从早坐到晚,坐得屁股痛不说,一天喝不到足量的饮水,自己无法做一道道新鲜的蔬菜,吃不到水果。我盼望着假期快点来临,身心疲惫至极,我不知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我想念空旷的田野,我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呢,不受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有座农庄,养几只动物,有书,有收音机,在所学校教着一群孩子。
我想家了,许是这霏霏春雨惹人想念,我望着望着窗外竟流下眼泪,在这样的雨天里,多么希望是在家里,与父母亲和哥哥一起度过。居民楼房里的灯光,从窗户里充满诱惑地投射出来,我开始想象窗户下的温馨画面--火炉,冒着热气的饭锅,电视里播放着新闻联播,家人们的欢声笑语。。。。。。若是在家,父亲半躺在床上,我在灯光下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母亲在一旁忙着做饭,时不时传来“滋啦滋啦”的炒菜声,小猫馋得“喵呜喵呜”围着母亲叫,它眼看吃不到食物,自讨没趣,跳到我的书桌上,扒拉扒拉我的书,又跳到父亲身上,父亲轻轻地抚摸着它毛茸茸的脑袋,它时不时发出“咕噜咕噜”声,显然很满足。若是在姥姥家里,姥爷坐在床头“吧嗒吧嗒”地抽烟,姥姥坐在大木椅上跟我聊天,我则叮叮当当在刷洗着锅碗,该多陪陪两位慈祥的老人。
大姑在县城教小学,姑父是县城一位官员的司机,周末我去大姑家吃饭,不是为了省一顿饭钱,我想寻求家的感受。若现在是生命的最后几天,我会选择陪伴在亲人身边。
教室里阴暗潮湿,窗外的天空灰沉沉的,众多的失落积压在一起,我想掉眼泪,这是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回家的念头再次闪现脑海,可现实不允许,周日的这几堂课耽误不得。课后我邀杨帆去打电话,街上很冷,我跟杨帆准备先吃饭,这样身上暖和些,不至于直打哆嗦。“嘟--嘟--”电话接通,邻居去喊我母亲,第二次接通,“娘,”我刚一张口,声音就开始颤抖,母亲嘱咐我,“穿暖和些,”“嗯,”“捎去的棉袄毛裤都穿上了吧?”“嗯,”“喝热的,脚要冷就买双新鞋,”“嗯,哥哥帮我买过了,您们搬到东屋去了么?”“搬了,你们不用挂着家里的事儿,”“下星期如果有空我就回家,”我的心已在哭泣了,我竭力不让声音颤抖,最了解女儿的莫过于母亲,她知道我熬到下周不回家已是承受的极限。经过泪水的冲刷,心情好了许多。
月末,到了回家的日子,班主任说为了防非典,能不回家就尽量别回家,但我不愿错过一个月仅有的一次回家的机会。想家的情感是剧烈的,心痛一阵阵袭来,我压抑住哭声,泪如雨下,鼻涕也沾满衣衫,我尝足了想家想到哭的滋味。
六。父亲母亲
母亲是个再平凡,朴素不过的村妇,她只知道为一家人做好一日三餐,围着家忙里忙外。在我印象里,母亲很能干,秋天里,母亲天不亮就起床,布袋里装几个馒头,这是她一天的饭,天黑时才回家,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是和其她的村妇一起去摘棉花,冬天时一家人就有棉袄穿,棉被盖。我和哥哥年龄尚幼,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一百一十块钱左右,可想而知生活的拮据,母亲常去砖窑厂打零工,我跟着她当小帮手。
母亲只上过几天学,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斜斜,可母亲却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教我九九歌,认时钟,窄窄的堂屋门口摆张八仙桌,我在旁边写字,母亲在一旁做针线活儿,这童年里的画面,至今常浮现在我脑海里。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患有黄疸,印象里,每看完病回家时已满天星月,我脑海中常浮现一副画面,一位又饿又累的母亲,怀抱着小女儿,望着清冷的夜空。
十二岁那年我得了胃炎,即使吃一口饭,都会呕吐出来,输液倒没什么,可我怕吃药,村医给开了一种奇苦无比的药,母亲硬让我吃,我将药片撒了一地,母亲一粒一粒将药片捡起,我不知轻重,朝母亲嚷嚷,“你吃我才吃!”母亲真的陪我吃下药片。
离家时间一久,我的心总是空落落的,明明长大了,依懒性却有增无减,见不到母亲,身边无人问津,我的心苍白无力,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涟漪。徜徉在母亲的爱里,心头积聚的愁苦顷刻即云消雾散。
杨帆生病了,她说她想回家,我说,“想回家就回去吧。”吃饭时,杨帆说头晕,人昏沉沉的,连着两个星期都没有学习,说着眼圈都红了,泪在眼里打转转。我陪她去看病,街上的风很大,我们从街的这头走到那头,又再走回来,手一直紧紧地牵在一起,像一对唯恐失去对方的情侣。最后在一诊所停下,医生说杨帆脸色蜡黄,应该是贫血,的确,这几个月我们都在一起吃饭,买菜的次数不多,有时一连几天都在吃咸菜。她说想回家,回教室的路上一直在说母亲的好,她说她回家问问母亲吃什么药。此时,母亲是她的靠岸。
我听到校外有喊卖苹果的,我想给杨帆买几个苹果吃,赶马车卖苹果的夫妇,与我的父母年龄相仿,许是看我是学生,一再降价,由六毛降到五毛五,最后以五毛钱一斤的价格卖给我。
父亲为了挣出我和哥哥的生活费,晚上去砖窑厂替人看窑洞,母亲为了省电费,晚上不开电灯。
父亲双腿静脉曲张已不能下床走路,如今请假在家,我打电话到邻居家(邻居家装有一部电话机),母亲安慰我说“已经好了,不疼了,现在在用暖水袋暖着,”她不知道她说漏了嘴,病好了为什么还用暖水袋,我的泪止不住流下来,父亲请假在家,躺在床上,却不舍得花钱去医院看病。我恨自己不能掰成几瓣来用,一个在校学习,一个回家,照顾父亲,同时也希望能早些飞向未来,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父亲住院了,我到现在才知道,今天是父亲手术后的第三天,他大概怕影响我和哥哥的学习吧。我进门第一眼就看到了从家带来的那条花色棉被,这是间背阴的病房,里面阴冷。父亲半躺在床上,见到我,他故作轻松,像在家一样迎接我,“小娜--来啦--”我将几支塑料花放在父亲的床头,他显然很高兴,直夸这花真好看。
五。想家
班主任发很大的火,但还算比较理智,没有把黑板檫拍得贼响,可也把最难听的话给抖了出来,“我怕你再想不开,跳楼死了。。。。。。”这样一位老师,班主任,日后学生会感激他吗?我想象不出来,我当老师,不会像他这样“教导”学生,学生有太多丰富的情感。
我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机械单调地重复着学习,学习,在座位上从早坐到晚,坐得屁股痛不说,一天喝不到足量的饮水,自己无法做一道道新鲜的蔬菜,吃不到水果。我盼望着假期快点来临,身心疲惫至极,我不知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我想念空旷的田野,我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呢,不受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有座农庄,养几只动物,有书,有收音机,在所学校教着一群孩子。
我想家了,许是这霏霏春雨惹人想念,我望着望着窗外竟流下眼泪,在这样的雨天里,多么希望是在家里,与父母亲和哥哥一起度过。居民楼房里的灯光,从窗户里充满诱惑地投射出来,我开始想象窗户下的温馨画面--火炉,冒着热气的饭锅,电视里播放着新闻联播,家人们的欢声笑语。。。。。。若是在家,父亲半躺在床上,我在灯光下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母亲在一旁忙着做饭,时不时传来“滋啦滋啦”的炒菜声,小猫馋得“喵呜喵呜”围着母亲叫,它眼看吃不到食物,自讨没趣,跳到我的书桌上,扒拉扒拉我的书,又跳到父亲身上,父亲轻轻地抚摸着它毛茸茸的脑袋,它时不时发出“咕噜咕噜”声,显然很满足。若是在姥姥家里,姥爷坐在床头“吧嗒吧嗒”地抽烟,姥姥坐在大木椅上跟我聊天,我则叮叮当当在刷洗着锅碗,该多陪陪两位慈祥的老人。
大姑在县城教小学,姑父是县城一位官员的司机,周末我去大姑家吃饭,不是为了省一顿饭钱,我想寻求家的感受。若现在是生命的最后几天,我会选择陪伴在亲人身边。
教室里阴暗潮湿,窗外的天空灰沉沉的,众多的失落积压在一起,我想掉眼泪,这是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回家的念头再次闪现脑海,可现实不允许,周日的这几堂课耽误不得。课后我邀杨帆去打电话,街上很冷,我跟杨帆准备先吃饭,这样身上暖和些,不至于直打哆嗦。“嘟--嘟--”电话接通,邻居去喊我母亲,第二次接通,“娘,”我刚一张口,声音就开始颤抖,母亲嘱咐我,“穿暖和些,”“嗯,”“捎去的棉袄毛裤都穿上了吧?”“嗯,”“喝热的,脚要冷就买双新鞋,”“嗯,哥哥帮我买过了,您们搬到东屋去了么?”“搬了,你们不用挂着家里的事儿,”“下星期如果有空我就回家,”我的心已在哭泣了,我竭力不让声音颤抖,最了解女儿的莫过于母亲,她知道我熬到下周不回家已是承受的极限。经过泪水的冲刷,心情好了许多。
月末,到了回家的日子,班主任说为了防非典,能不回家就尽量别回家,但我不愿错过一个月仅有的一次回家的机会。想家的情感是剧烈的,心痛一阵阵袭来,我压抑住哭声,泪如雨下,鼻涕也沾满衣衫,我尝足了想家想到哭的滋味。
六。父亲母亲
母亲是个再平凡,朴素不过的村妇,她只知道为一家人做好一日三餐,围着家忙里忙外。在我印象里,母亲很能干,秋天里,母亲天不亮就起床,布袋里装几个馒头,这是她一天的饭,天黑时才回家,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是和其她的村妇一起去摘棉花,冬天时一家人就有棉袄穿,棉被盖。我和哥哥年龄尚幼,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一百一十块钱左右,可想而知生活的拮据,母亲常去砖窑厂打零工,我跟着她当小帮手。
母亲只上过几天学,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斜斜,可母亲却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教我九九歌,认时钟,窄窄的堂屋门口摆张八仙桌,我在旁边写字,母亲在一旁做针线活儿,这童年里的画面,至今常浮现在我脑海里。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患有黄疸,印象里,每看完病回家时已满天星月,我脑海中常浮现一副画面,一位又饿又累的母亲,怀抱着小女儿,望着清冷的夜空。
十二岁那年我得了胃炎,即使吃一口饭,都会呕吐出来,输液倒没什么,可我怕吃药,村医给开了一种奇苦无比的药,母亲硬让我吃,我将药片撒了一地,母亲一粒一粒将药片捡起,我不知轻重,朝母亲嚷嚷,“你吃我才吃!”母亲真的陪我吃下药片。
离家时间一久,我的心总是空落落的,明明长大了,依懒性却有增无减,见不到母亲,身边无人问津,我的心苍白无力,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涟漪。徜徉在母亲的爱里,心头积聚的愁苦顷刻即云消雾散。
杨帆生病了,她说她想回家,我说,“想回家就回去吧。”吃饭时,杨帆说头晕,人昏沉沉的,连着两个星期都没有学习,说着眼圈都红了,泪在眼里打转转。我陪她去看病,街上的风很大,我们从街的这头走到那头,又再走回来,手一直紧紧地牵在一起,像一对唯恐失去对方的情侣。最后在一诊所停下,医生说杨帆脸色蜡黄,应该是贫血,的确,这几个月我们都在一起吃饭,买菜的次数不多,有时一连几天都在吃咸菜。她说想回家,回教室的路上一直在说母亲的好,她说她回家问问母亲吃什么药。此时,母亲是她的靠岸。
我听到校外有喊卖苹果的,我想给杨帆买几个苹果吃,赶马车卖苹果的夫妇,与我的父母年龄相仿,许是看我是学生,一再降价,由六毛降到五毛五,最后以五毛钱一斤的价格卖给我。
父亲为了挣出我和哥哥的生活费,晚上去砖窑厂替人看窑洞,母亲为了省电费,晚上不开电灯。
父亲双腿静脉曲张已不能下床走路,如今请假在家,我打电话到邻居家(邻居家装有一部电话机),母亲安慰我说“已经好了,不疼了,现在在用暖水袋暖着,”她不知道她说漏了嘴,病好了为什么还用暖水袋,我的泪止不住流下来,父亲请假在家,躺在床上,却不舍得花钱去医院看病。我恨自己不能掰成几瓣来用,一个在校学习,一个回家,照顾父亲,同时也希望能早些飞向未来,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父亲住院了,我到现在才知道,今天是父亲手术后的第三天,他大概怕影响我和哥哥的学习吧。我进门第一眼就看到了从家带来的那条花色棉被,这是间背阴的病房,里面阴冷。父亲半躺在床上,见到我,他故作轻松,像在家一样迎接我,“小娜--来啦--”我将几支塑料花放在父亲的床头,他显然很高兴,直夸这花真好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