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寂寞和喧闹的近义词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少林寺传统武功秘笈》的拍摄、整理、编写工作,被评为“少林寺十大名拳”拳师和“少林寺十八罗汉”的称号,1998年参加加拿大多伦多世界武术锦标赛,获得男子拳术金奖……

你这个多的辉煌,为什么不给我们讲一讲?

果松有些腼腆地笑了,他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老放不下就会老沉浸在过去里,对将来没有什么好处的。

26、释延良:妻离父逝,忘俗入…

俗名何承良,1939年生河南登封枣庄村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1日傍晚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寺某大殿前

1958年,18岁的何承良经人介绍认识了外村的一位姑娘,两个人很快就结婚了。何承良的父亲高兴得什么似的,家中没有别人,承良属于单传,眼见着他也有了妻室,不要多久自己就可以抱孙子了,他打心眼儿里痛快,整天忙着为儿子儿媳做饭,其乐融融。

可是,事情并非如想像的那样好,刚过门的媳妇发现,何家的情况比起媒婆说的可差远了,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住的房子也年久失修,不知道哪天会倒塌——实在难以忍受这种痛苦,媳妇收拾了一下细软,带着嫁妆走了,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何家恢复了一如往日的平静,爷儿俩接着过起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何承良把父亲安葬以后,孤苦伶仃地过自己的日子。他自小信佛,经常去附近的莲花寺烧香,属于老香客。一天,他对莲花寺的住持说,我想出家。或许是他前世与佛有缘,住持很快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留下来负责打扫寺院的卫生。

在不久后,他在住持的介绍下来到了中外闻名的少林寺,来寺的目的是学习一些礼数。何承良到了少林寺以后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非常勤快,学习经法也格外投入,很快就熟悉了一个僧人应该知道的礼数。按照约定,他该返回莲花寺了,可是正好赶上有一个大殿没人看,住持请他看殿,他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从此,就成了少林寺的人。

永信方丈升座以后,他正式皈依为方丈的弟子,得法名延良。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而简单:看殿上课而已。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就是血压有点儿高,寺院出钱让他去登封医院看过,医生说只要保持现在的生活,心情愉快,按时吃药控制,就没有什么问题。

您是否已看透人间?

不敢说看透,只是比较想得开。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一个老和尚打发小和尚下山去买米。回来途中,小和尚不慎将余下的两枚硬币失落。顿时,小和尚便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背着几十斤重的米沿着来路往返寻找。结果,一无所获。小和尚神情沮丧地回到庙中。老和尚见小和尚这么晚回来,便探问究竟。小和尚如实相告,并再三向老和尚承诺,明天天一亮,他一定把失落的硬币找回来。老和尚一听此言,马上摆了摆手,说:“你不用去找了,它就在我们功德箱里。”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就探问缘由。老和尚说:“从集市到庙宇行人多是香客,你丢失的两枚硬币必是他们拾捡。这些施主一心向佛,不会贪图小利,拾捡之后必捐到功德箱里。”小和尚一听,茅塞顿开,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我们可以想像,小和尚失落的两枚硬币进功德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老和尚一番言语,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把你的思想包袱放下,也就不会有烦恼了。

延良法师说自己生活得非常好,寺院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而且单金也由一开始的每月30元长到了现在的每月500元左右,这让他有机会偶尔去朝山。

他有好几个俗家弟子。他们经常会来山上看他,对他很好,他说,那些弟子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

想让他多谈点儿,他说,这些就行了吧,一个老和尚,有什么故事可谈?请不要执著了。最后他送我们一句话:一切病均由心起,一定要想开了,想开了,就好了,也就没有烦恼了。

临别,他敲了一下大磬,以示祝福:一路平安。采访机录下了那大磬的声音,在远离了少林的城市的一隅,这声音好像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咏叹,让人忘俗……

27、释延印:禅拳归一,拳法看…

1974年生于河南周口,俗名不肯相告。

采访时间:2002年5月6日

采访地点:中国佛学院(北京法源寺)释延印所在宿舍

延印法师从小醉心于中国武术。

生在河南,得地理优势,自然很早接触到了“寺以武显,武以寺名”的少林寺,十多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少林精神的博大,乃至如今,虽然已是佛学院的学生,仍无一日不苦练功夫。

我们去他宿舍采访的时候,一开始便谈到了武术,他说,中华武术实在太博大了。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到的。更不是武侠小说中说的,一夜之间能够成为某某方面的高手。但它也极平常。有的人一生达不到高境界,为什么,因为他不明白武术是什么。按医学的说法,既不符合生理也不符合医理,甚至是自残。甚至给人一种错误的感觉——练拳的人一般都是露着胸毛、拿根棒子,非常凶猛的样子,其实那样就见不到拳的东西了。古人说,拳术是一门学问。拳乃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诚方可得。诚不仅仅是说我们现在的诚心,它有着很深的内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领会。我推崇少林的心意拳,但不反对少林别的拳种,其实各个拳种在形式上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如果每一个拳种都能和心意这两个字相应,都是不错的。我对拳法的理解来源于少林文化对我的影响,少林文化已经溶解在我的血液中了,想再把它忘记都不可能。当然,拳法基于文化,并不仅仅依赖文化本身,必要的实践还是不可少的,我可以无愧地说,少林寺周围每座山上都滴着我的汗水。

心意拳是属于内敛还是外发型的拳法?

有很多人说少林拳是先发制人的,是外向的。其实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拳本身哪里有什么内家外家之分呢?少林拳禀承着佛教精神,佛教那么博大,拳能不博大吗?能随随便便先发制人吗?这是一个非常滑稽的问题。就好像中国人管土豆叫土豆,外国人还这样叫吗?名字都是害人的。拳也是如此,不要分内家外家。现在社会上许多人看待问题都过于简单,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并非如实地看到,不是过分乐观就是过分悲观。就像病人一样,身患绝症还对自己说,我会好起来的,可这与实际相差很大,这不是过分乐观吗?还有一种人干什么都觉得不行,好像找不到答案,认为人生很苦。就像病人有了病,认为自己病得很重,其实通过正确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的,但是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就是过分悲观。如果你治疗,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实相。所以说我们看到的经典都是有偏差的,因为首先建立在实相上,所以我们见到的禅师其实很平常,举动也很平常。

由拳法谈及人生,延印的每一句话都讲得非常认真,而且我们注意到,他在讲的时候两手张开着,总不断在动,好像有一个巨大的球体在他的胸前,想必这与他醉心的武术有关。

话题被我们生生扯回到佛学院:是佛学院三年的学习经历让你由一个喜爱武术的人变得如此博学深思?

NO!不完全是这样的,我的改变从少林就开始了。如果说去少林寺学武以前我还是个懵懂的爱惹事的小孩,那么,接触到了少林武术和其背后深远的佛教思想之后,我的思想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少林寺本身,过去觉得它太博大了,博大得根本无法把握,可是,当我真正深入其中的时候,我发现,少林寺并非是神话中的,而是现实中的,它确实了不起,但是并非神乎其神,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是让人感觉很不一般的实相。这种实相引导我成为一个信徒,我真心真意地拜永信大和尚为师,成为一个少林弟子。我的今天受到了少林文化的巨大影响,这一点是肯定的。少林文化是以整个华夏文化为底蕴的,我在这里直接吸收到了禅的真意。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