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得声音不高,可是,“最后一次”这四个字的份量很重,满座为之一惊。
张茜猛一怔,随即埋怨身边的丈夫:“你不要瞎说嘛!”
你懂什么!陈毅突然象狂暴的雄狮,冲着张茜怒吼了一句。
大家又一次受到震动:当着客人的面,陈毅从来没有对妻子这样横蛮。如果性情倔强的女主人离席而去、整个酒席将会不欢而散。根据以往经验,这完全可能。
也怪,张茜意外的平静,她只不太明显地叹了口气,转而笑着招呼大家:“别停筷子,多吃菜呀;空腹喝酒会伤身体的!”说着,拿起酒瓶为每一位客人斟酒,然后又给身边的丈夫加了半杯,温存地说:“老总,你只能再喝半杯,这是医生定的量,对吧!”
“唔”。陈毅顺从地点点头。
反常,一切都反常,反常的令人眼眶发热,鼻子发酸。
张茜个性强,她“管教”陈毅时的厉害劲儿,在座的有几位是亲眼看见过的。当时曾觉得她太不给面子,可是今天突然觉得那才是张茜,而眼前这位逆来顺受的女主人则显的陌生。
在什么时候施展个性,在什么情况下逆来顺受,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暖意,多少情怀啊!
4。5 十年携手共艰危
60年代初,陈毅在反“右倾”运动后,率先以明白无误的言词批判左倾错误。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因此他说过这样一番话:“我现在有一种恐慌,也许是无谓的恐慌,就是怕我一闭眼睛,人家把我们什么历史都抄出来,造我许多谣。我有些害怕。我的一生也有许多忧患,并不那么顺利。”陈毅之为陈毅,就在于虽也“有些害怕”,但终究不顾这种害怕而说了他要说的话,做了他要做的事。在他一生的某些“忧患”时期,张茜作为他的伴侣和战友、在精神上一直是忠贞不二的支持者和慰藉者。还在1943年秋,陈毅在饶漱石策动的“黄花塘事件”中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和误解,离开了亲手开创的根据地。张茜在亲人别离的困境中,以极大的毅力承受各种压力,她的心始终向着她所深爱的亲人。“鸣声凄凄孤蝉哀,情思郁郁人伤怀。”触景生情,张茜写下了真切动人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缕缕情思。1954年仲春,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揭露了饶漱石的阴谋活动。张茜向陈毅谈起往事,陈毅感慨系之,在《流水日记》中写了这段肺腑之言:“总结结婚十余年,我甚得她的帮助。家有贤妻,男儿不遭愤事。此语信然。”
陈毅一生的“忧患”莫过于在十年内乱中奋起抗争而遭到林彪、江青之流的迫害。陈毅在横遭磨难的晚岁逆境中,无论是挨批、还是遭贬,都得张茜精神上的慰藉;无论是流放,还是身患绝症,都得到张茜的陪伴和照料。鲁迅在晚年曾赋绝句赠许广平,用来作为陈毅和张茜的写照也是恰当的:“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动乱初期,江青炙手可热。陈毅断然拒绝了她的拉拢,对这位无德无才的“夫人”干预时政极为反感。张茜则对江青邀她坐主席台的举止洞若观火,对陈毅说:“我们无须为过关而投靠任何人,也无须任何人特殊照顾!”这种政治上的坚定性使他们在动乱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虽然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乃至自己的生命。
自所谓“二月逆流”之后,陈毅在政治上遭到严重打击;八届十二中全会,便完全离开了领导岗位,赋闲在家。政治上的挫折并没有销蚀锐气,他们“闭门心若水”。这期间集中读了许多书,“九大”之后不到半年,陈毅被流放到石家庄。
在逆境中,以往所享有的一切待遇取消了。张茜自己动手煮饭,洗衣,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陈毅。此时陈毅虽感觉身体不适,但保健措施已完全撤消。张茜在去一家制药厂下放劳动的几个月中,凭着自己的聪颖好学,居然在药物学方面有了很大长进。陈毅的腹痛一天天加剧,张茜忧心如焚,考虑再三,写信向周总理报告了病情。这样,在流放一年后,陪陈毅回北京治病。但是,陈毅的肠癌已经到了后期,张茜在整整一年的护理中,心情压抑,呕心沥血,也身患癌症。她振作精神,尽可能多地给予陈毅以慰藉而减轻他剧烈的病痛。这期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重病在身的陈毅和张茜怀着满腔义愤向林彪这伙乱臣贼子作了一场最后的斗争。陈毅接连两次在中央召开的老同志座谈会上作长篇发言,系统地揭露林彪在红军初创时期所犯的错误,张茜则帮助整理发言稿。在陈毅弥留之际,张茜特意把齐白石手书的诗词挂轴带到病床前,上面录的是陈毅写于1936年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赠同志》:“二十年来说是非,一生能系几安危?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春蓓蕾。”陈毅视此诗为“生平为诗,此压卷也”,张茜的用心何等深细。她自己同时也写了一首慰问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征途履危难,抗疾亦当如是看。”即使是在回天乏力的性势下,张茜仍然祈望陈毅能度过他一生中最后的“忧患”期。这真正是几十年患难与共深蕴的痴情。
作为忠实的伴侣和战友,张茜在失去亲人的巨大不幸时刻,“不被哀痛之情所压倒,不被恶疾之势所慑服”,遵照陈毅的遗命,着手整理他的遗稿。陈毅生前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她在动大手术后仅几天就开始整理诗词遗稿。在这项带有创造性的艰巨劳动中,张茜怀着对亡夫的至深至爱至切的情致,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陈毅生前希望能通过编选诗词来反映自己一生所走过的道路,张茜就以编年的体例,从三百多篇诗作中精选出一百余篇,从红军时期,反映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作品依次编至十年动乱初期即景言点的《题西山红叶》。其中有些作品写作年月并未详注,张茜则根据内容作了细致的改证。又如陈毅生前希望对某些未完稿在形式上作必要的修饰,张茜就字斟句酌,再三推敲,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前提下使之完璧。凡此种种,充分显示了张茜的忠忱和胆识。她在重病中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编辑了一部《陈毅词诗选集》,写下了评价中肯的序言,吟成了字字注血的题后诗两首,其中一首是:“同病堪悲惟自勉,理君遗作见生平。
持枪跃马经殊死,秉笔勤书记战程。
波漾流溪冬月影,风回碣石夏潮声。
残躯何幸逾寒暑,一卷编成慰我情。“
周总理对张茜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予以很高评价,特别对序言和题诗表示“值得钦佩”。张茜在无意中将自己的名字铸入到陈毅诗词这座丰碑中去了。
张茜为编辑陈毅诗词耗尽了心血,天不假年,她已经无力完成对陈毅其它文字的整理了,“我是踏上了一年前陈毅同志走过的路程,跟着他的脚印一步步走去。”她为不能完成陈毅的遗命而抱憾。她把这件重于自己生命的工作交付给了自己的孩子:“我原来想只要三五年时间,就可以把你们爸爸留下来的东西整理出一个头绪来,现在不行了。希望你们能够下去。你们要懂得那些纷扰的争斗和虚浮的颂辞都不过是过眼的云烟,不值得计较和迷恋。在你们爸爸的文章、讲话和诗词作品中却有一些真正有价值、崇高的东西,你们不要等闲置之呵!”耿耿此心,感人肺腑。
爱情,这是多么奇妙而又圣洁的情感,当她附丽于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事业的时候,可以产生出多么恒久而遒劲的青春活力。而陈毅和张茜的爱情之花给后世留下了特有的芬芳。
陈毅元帅在追念王若飞同志时,有感于亡友对爱情的坚贞,赋出了这样的诗句:“英雄肝胆亦柔肠。”这诗句也正是他的自我写照。
聂荣臻元帅之谜
2 百战不殆之谜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聂帅驰骋沙场,屡战屡胜,威名远扬。四渡赤水、两占遵义、反复争夺娄山关、强渡大渡河、大战平型关、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在这一次次极具历史意义的场面中,无不闪耀着他指挥若定的身影。人们想知道,这位常胜将军百战不殆的秘诀是什么?
2。1 漳州大捷的启示
1932年3月,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军委命令,提升原四军军长林彪为第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第一军团政委,从此,聂帅开始了长期的野战军旅生活。他率领着一军团,时而江西,时而福建,时而广东,马不停蹄,走遍了半个中国,打遍了半个中国。
4月11日,毛泽东主持一军团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布置了攻打漳州市的计划。16日,东路军总部在毛泽东领导下,于马山组织了敌情地形侦察,确定了我军进攻部署。
原定17日即行进攻,但17、18日连降大雨,河水陡涨,视野迷朦,而且道路地形都不熟悉,所以推迟到19日拂晓同时发起攻击。4月20日,我军占领漳州城,国民党四十九师大部被歼,俘获一千六百多人,张贞的主力基本被歼,其残余部分逃到闽粤交界的海滨城市绍安,长期未能恢复战斗力。
这次部队进入漳州城,对部队的入城纪律、政策观念,是个很好的考验。当时的漳州,是福建的第二大城市,华侨很多。红军部队在漳州纪律好坏,执行政策怎样,影响所及,决不仅限于漳州一地。4月21日,由毛泽东主持在漳州召开师级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下一步工作,并且告诫部队要严格执行入城纪律,不许拿非公用品,不许打破东西,维持革命秩序。毛泽东1930年亲自指挥部队打过江西吉安,规定过一些政策,有经验,所以这次规定得更加完善,强调红军进入漳州后商店照常营业,对敌产没收,仍打土豪,可是对一般工商业,红军只是通过商会向他们筹款。结果,部队入城时纪律良好。
漳州战役是聂荣臻带领、指挥部队首次攻入一座城市,经验教训很深刻,所以直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每逢攻打一座城市,聂荣臻都要引用进漳州的实例,提醒部队应如何遵守入城纪律和执行城市政策。
漳州战役,也是聂荣臻第一次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带兵打仗和做群众工作,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和考虑问题的方法,给了他较大的启发。毛泽东在战术指挥上有很多特点。第一,他很注意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以及民情风俗都是亲自找人或到现场作调查。这次打漳州,认为漳州“易攻难守”,就是他调查得来的结果。他在调查的基础上,又善于把握全局,捕捉战机,迅速定下决心。他还很注意分析、研究、判断,摸敌人的规律,寻找敌人的弱点,迅速行动;3月打赣州,没有打下来,吃了大苦头,4月打漳州,打下来了,吃了一个甜头。两战相隔一个多月。两相比较,究其原因,赣州,是敌人的弱点,又有国民党大部队增援,再加上红军侦察警戒疏忽,所以吃了亏。开始在瑞金开会研究打不打赣州时,毛泽东就在会上指出:赣州是敌人必守的坚城,红军技术装备差,很可能久攻不克,于我不利,反对打这这一仗,认为即使打,也只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历来主张尽可能打野战、打运动战。当时,朱德也不赞成打赣州,中央区中央局和中央军委的一些同志却坚决主张打赣州。由于聂荣臻当时刚进根据地,对情况不了解,会上没有发言。后来看了赣州地形,四面都比较开阔,水陆交通方便,我军则屯兵于坚城之下,实为兵家所忌。赣州打了一个月零三天,未能攻下,在战略指导思想和战术上都给我军留下了一次很大的教训。漳州,是敌人的薄弱点,毛泽东就赞成打,并且亲自指挥,取得了胜利。第二,毛泽东善于制造假情况,给敌人一些虚假的“示形”,以便调动敌人或麻痹敌人,出敌不意。这次打漳州,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了许多“乱敌探耳目”的动作。第三,他很注意集中优势兵力。这次打漳州,他建议把五军团从江西调来,形成了“作战拳头”。第四,他很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在龙岩,在漳州,他都亲自给干部作总结。第五,他也很讲民主,大的军事行动,他都尽可能事先征求意见,然后再作决定。
毛泽东在开辟闽南新区所制定的方针,更帮助聂荣臻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策略。其策略思想的基础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因占领漳州冲昏头脑,不因占领漳州而背上包袱。占领漳州以后,本来局面很大,可是毛泽东估计红军力量有限,不可能长期占领。所以他确定在新区的工作方针是“公开宣传,秘密组织”,在漳州,“只散发各物,而不建立政权,不分土地。”所有这些,都使聂荣臻受益匪浅。后来,他曾经回忆说:“我对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是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才认为它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套切实可行又能克敌制胜的政策主张,和王明等人从国外贩来的,或从书本上抄来的大而空的政策主张,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我不是说毛泽东同志是‘圣人’,一点也不会出错。
但是他那时很注意调查研究,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总结实践得来的经验教训,出了错改正得也比较及时,不象他晚年那样。比如根据地的肃反政策,许多地方一度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大悲剧。我们在上海时就有所发觉。对此,毛泽东同志也是发觉得比较早,提出反对搞逼供比较早的主要领导人。“《聂荣臻回忆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聂荣臻在以后的作战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断探索,活学活用,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他创立、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实践,成为我党我军理论实践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
2。2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军事名著《孙子兵法》中曾言: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贵胜,不贵久”,在战前必须周密分析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研究决定作战大计,而且必须从道(政治)、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等主面认真地进行比较分析,探索敌我双方的优劣长短,这样,就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所谓“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还指出,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也就是不得己而采取的办法才是攻城,此外,该书还提出了“避实而击虚”、“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我专为一,敌分为十”以达到“以十攻其一”,“以众击寡”,“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等战略战术原则,为历来军事家所赞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经指出:“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后来在《论持久战》中,他又一次高度评价了孙子的战争法则,“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在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方面,聂荣臻与毛泽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