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文官集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实权皇帝来制约。”
有了这样的认知,自然就有了刚才那一声耻笑。
那一声耻笑的轻蔑被群臣清晰地感受到了,尤其是六科给事中和御史们,恼羞成怒急速增长。就在他们这些言官将要爆发的时候,一道平和的声音打破了静默。
“启奏圣上,臣赞同苏大人之议,朝廷营造需要人力繁巨,若免除徭役,朝廷必定难以支撑。而且当初行‘一条鞭’法就是为了免除百姓运粮之苦,亦减少一路运粮的吃食消耗、颠簸折损,如今又改回征收本色,是否会增加百姓负担?”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崔呈秀。
王战耻笑出声,感受到一片惊愕静默中酝酿的愤怒,正要更强硬的出击,崔呈秀却在此时出班启奏。
对于一众同僚芒刺般盯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崔呈秀只做未觉,面色如常。
对于皇帝的意图,他心中当然也是反对的,只是没敢站出来罢了,毕竟奴颜婢膝惯了,深怕惹怒皇帝。此时见反对田赋的道理已经没法跟皇帝讲,否则便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崔呈秀念头飞转,决定退而求其次,先保自己的财源和政绩,遂无视同僚从根本上反对的意思,与皇帝讨论起了具体的问题。
对身为实职工部尚书的他来说,修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三大殿之类的大工程,那才是自己政绩的来源、讨欢心的根本。更是自家财富来源。没有那些苦哈哈出徭役、纳免役银,富贵从哪来?五个工部尚书中,真正说了算的可是自己。虽然,没了税粮折银,家族中的那些粮店可就少了一大笔收入,可自己的大笔财富还是来自于大工程。
正好前面有了苏茂相这个出头之人提出具体的异议,此时言官又咄咄逼人,与皇帝僵在那里,争辩的这会功夫他便想好了主意:现在顺着苏茂相、却逆着大多数人说话,既可以给皇帝一个台阶,取悦于皇帝,又可以表一下忠义之心,还可以借苏茂相的异议先保住徭役,征收本色也顺带一说,不显突兀。至于有田者皆纳赋,反正有那么多人反对,只要封驳成功,自己跟着不纳赋就好了。
崔呈秀自以为是一举数得。
大臣们也没人打断崔呈秀而继续提起封驳。
惊愕愤怒中的大臣们都注目皇帝,等待着看皇帝如何回答,是接着封驳继续往下说,还是接着崔呈秀的话往下说,不约而同的,他们都想仔细的观察观察皇帝——今天的皇帝太出乎意料了,完全陌生。正好有崔呈秀这个台阶,一瞬间,人同此心,他们都打算先静观其变,是以竟然没人像打断苏茂相那样打断崔呈秀。
王战深吸一口气,看了看崔呈秀和苏茂相,“两位爱卿所虑不无道理,不过,朕亦有考虑。”
王战知道,苏崔这两人看上去意见一致,实际上心里的想法可是大相径庭。不过眼前也不是一锤定音、大砍大削的时候,对于讲不出正当理由、只是出于既得利益一味反对的,可以直截了当的正面硬刚;对于还能就事论事的,或者是能摆出就事论事样子的,自然还是耐心解释为好。
“还是先说苏爱卿的担心。朕定的不是田赋一斗,而是年赋一斗,其中区别可是很大的。”
“朕将税赋固定为年赋一斗,是为了税制简明,不给贪官污吏上下其手之机。若将田亩按肥瘠不同定为上中下三等甚至像以前那样的几百等,按等收取田赋,则有钱者必定行贿,有势者必定仗势,官吏纳贿附势与之勾连,则将上田定为中田甚至瘠田,朝廷本该收取两三斗却只能收到两三升;而无钱行贿之贫农,下田被定为上田,本来只需交两三升,却要交两三斗,那些边边角角的沙土下田所产本不过三五斗,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全家饿死?”
王战并不是胡说,大曌许多地方的田地等级真的是被细分成了几百等,只不过谁家上等、谁家下等就不好说了,反正皇帝是不知道的。
“此等坑民之举,国朝遍地皆是,官逼民反也便是因此吧?所以,若要田亩按肥瘠不同分等收赋税,除非天下皆是清官清吏,否则,山高皇帝远,这看似十分公平、按田等纳赋的爱民之举,实则是害民之举,害了大多数无权无势的老百姓。”王战说到此处,语气中已不知不觉带出了沉痛之意,沉痛之中已微有难抑的怒气。
“坑民之举、遍地皆是?官逼民反便是因此?”下方群臣的心里不停念叨着皇帝这句话,但却没人再急于说话。
一方面,事实是最难以反驳的;另一方面,他们不急,也是因为不相信最后会无法“匡正”眼前的皇帝,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