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草根石布衣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堪设想。而防患于未然的关键人物应该是三军统帅.这或许也是司马氏将个例选择在刘邦,而不是剑指臣属和将士的重要原因。

一般文史学者常选择士卒违法(如发生抢掠奸淫劣行)后被统帅严厉处理的手法,来记述渲染此类事件。太史公则高瞻远瞩,他在这里正是借阿房宫事件,向后世昭示其中令任何开国帝王都务必警醒的道理。

作为领袖人物,刘邦在金钱美女面前犹豫了,然而还有人头脑清醒,他就是与刘邦同起“丰沛”的大将军樊哙。关键时刻,他站出来义正辞严地劝“沛公出舍”。

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邪?将欲为富家翁邪?”沛公曰:“吾欲有天下。”哙曰:“今臣从入秦宫,所观宫室、帷帐、珠玉、重宝、钟鼓之饰,奇物不可胜极,入其后宫,美人妇女以千数,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愿沛公急还霸上,无留宫中。”

——见《留侯世家》,《集解》引徐广所见别本

张良亦语重心长地相劝。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乃还军霸上。

——见《留侯世家》

刘邦顿时醒悟,迅速率大军撤离秦宫这一是非之地,充分展现了自己“能谋善听”的长处。回到驻扎在坝上的军营后,立即与文武百官进行治理关中的谋划。推出他进入关中的多项爱民护民并成为他胜利之本的重大政治主张,即上述被历代人民传为佳话,并被打天下者沿用推崇的“约法三章”等法规。就这样,汉军离开阿房宫后,便从此走向了胜利。

表面上看,刘邦似乎还不如樊哙明白,其实若果真如此,刘邦大军何以能被反秦义军的共同领袖——义帝怀王及老臣视为“仁义之师”。沛公再蠢拙也不会笨到连这点道理也悟不出来。且看接下来太史公对项羽大军的描述: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见《项羽本纪》

在项羽采取极端残忍手段处死秦朝降王子婴,纵兵诛杀无辜百姓,疯狂掠夺珠宝美女,恣意焚烧宫室官府之后,项军在咸阳附近的新安城南,又残酷地坑杀了放下武器的秦朝投降将士二十余万人。毫无疑问,项羽大军这愚蛮无知的一抢一烧一杀的做法,便自此为楚霸王画上了必然灭亡的句号。

司马迁不厌其烦,呕心沥血地采取如此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楚汉相争于咸阳的这段残酷历史,观点倾向本来十分明确,是非功过也非常清楚。诚如他在《太史公自叙》评论曰:“子羽暴虐,汉行功德。”后世学者亦多有评论。宋代学者钱时便十分感慨地指出: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6)

项羽可君乎?曰:“残暴忍人也,屠城坑卒,如毙狐鼠,安能为君!可臣乎?曰:从卿子冠军(宋义),则斩卿子冠军(见《项羽本纪》);事义帝,则杀义帝,安能为臣!”“……沛公入关,秦民大喜,而汉氏四百年之祚(帝位)卒定于此日有以也。”

——见《两汉笔记》卷一

元代学者戈直认为汉高祖刘邦在诸多方面优于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他说:

周武、汉高创业者也,……(唐)太宗英武,将略优于汉高,至于知人判事,不及汉高远也!(《贞观政要·君道第一及任贤第三·按语》)

对于沛公大军入咸阳“欲止宫休舍”事件,戈直进而在《贞观政要·仁恻第二十·按语》中评述曰:

昔汉祖入秦宫室,能无所幸,识者知其智不在小,奄奠区宇(经略天下事),规摹宏远矣,非唐祖所及也。(唐)太宗其庶几乎(只是差不多接近罢了)?

所以,我们认为《高祖本纪》之“欲止宫休舍”一句五字,即便是司马迁确实是在说义军进入阿房宫后,刘邦等曾经被满宫眼花缭乱的珍宝、美姬吸引,不愿离去,其用意恐怕也不是在责备刘邦好色。

应该看到,此处此时,司马迁更是怀着对刘邦君臣由衷敬重的心情,来探索楚败汉胜之历史原因的。太史公为后世留下如此让人敬慕的统帅明白、将相忠贞、君臣一心的佳话,使人们都可从中感悟朴实的国家兴亡的道理,应当是其《史记》之伟大深远历史意义和不朽功绩之所在。

令人不解的是,易中天先生却并没有公正客观地向学生和听众讲述刘邦大军进驻咸阳及阿房宫之事件。作为文史教授,不能说他不懂那段历史以及司马氏之文意和用心。然而易先生似乎戴的不是透明眼镜,而是有色眼镜。且看他是如何对《高祖本纪》之“欲止宫休舍” 一句进行品说的:

刘邦这个人的特点是“好酒及色”, 他是喜欢酒、肉和女人的,我们可以想一下,秦皇宫里有多少酒?多少肉?有多少女人?一个从边远地方来的乡巴佬,进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宫,看见那么多的酒,那么多的肉,那么多的美女,他会怎么样?刘邦的反应也是正常人的反应:今晚就住在这儿了。④

大史公仅记述了五个字,易先生竟然编罗了那么一大段花花绿绿的文字,这哪里像是正直的文史家所为,分明像是路边饶舌煽情、不负责任的贫说夜话的先生。中天先生是否做到了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观众读者自有公道,兹不赘述。

毛泽东主席当年曾向高级干部讲述过“楚汉相争”的故事。⑤他还曾教育全党从中吸取教训,要求部队在胜利进城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其影响所及不可估量。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司马迁在《史记》之中所述的“阿房宫事件”对中国历史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

王文升先生对《高祖本纪》中之“好酒及色”说和“咸阳事件”,曾经作过如下评述:

一些同志过多强调刘邦贪酒贪色,……而刘邦的这一切举止,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小节问题。倘若一个不拘小节的人,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将一个民族从历史的泥潭中引向荡荡坦途,人们又有什么必要对他的小节喋喋不休呢?倘若一个“正人君子”,大逆历史发展的进程,将一个民族从历史的一个泥潭引向另一个泥潭,人们又有什么必要对他的小节啧啧称赞呢? 当然我不是说,小节方面可以随便。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实在应该注意小节,以免留人口齿。但损害人物形象的,更为甚者还不应是这些小节。如果说刘邦贪色,那么项羽在焚烧了秦王宫殿后,又掳掠了秦王宫中的无数美女,用车驮着东归,这可是《史记》上记的,他不比刘邦更贪色么!……在旧的历史观主宰的年代里,世人以及那些涉足浩瀚史书的学者,能对刘邦有正确评价的人,是极少极少的。⑥ 。。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7)

据理而言,王先生的评论,也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综上所述,作为后学,若不静心思考,不知此沧桑正道,却只注意一些书籍中记有刘邦迷恋美女、美酒、珠宝。甚至对项羽之残暴也无动于衷,不就辜负了太史公留此感人史事的本意了吗?

6。太史公何以将项羽列入《本纪》

或云,既如是,太史公何以还将项羽列入专门记述帝王事功的《本纪》?不错,过去有不少学者以项羽暴虐为由,认为司马迁不应当将项羽收入《史记》之《本纪》者居多。

孟庆华先生著文,引唐代著名史家刘知几之评论曰:“项羽僭盗而死,未得成君,只号霸王,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⑦而当今学者多以为《本纪》以政事为本,所以,太史公立《项羽本纪》并无不当。孟先生进而又引近代史家傅振伦先生之评述曰:“太史公列项羽于《本纪》,乃记项羽与刘邦相争,在政治上的失败之由,一是他刚愎自用,不能察贤任能,二是他不知收拾民心,所至杀戮,所以终于失败。”傅先生所论甚是贴切,亦指明司马迁为项羽立《本纪》之用心良苦。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