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篮协李元伟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公元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下午5时许,北京崇文区,两广路,通正国际大厦14层,主任办公室。

那是我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送走了《体坛周报》记者杨毅、刘骁,我独自坐在办公桌旁,望着毗邻小区“幸福家园”的灯火,思潮起伏、浮想联翩。

这天上午,听说下周一国家体育总局就要宣布篮管中心主任的任免决定后,杨毅打来电话,坚持要来做“最后的采访”,拗不过他,我就答应了。杨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记者。记得十年前,他刚在《北京青年报》实习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伙儿,有股冲劲,什么都敢写,没少给我们添麻烦,而他现在已经是《体坛周报》副主编、资深的篮球记者兼评论员了。时光如梭,后生可畏啊!

接受杨毅的采访十分轻松,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想必都是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看似不经意地、时而突兀地提出的问题显示出他是有备而来的,体现了一个职业记者的素养和洞察力。三天之后,他发表了一篇长篇报道:《李元伟时代,让历史去做评判!》

对于退休我是早有准备的,心情一直是平静而洒脱的;不知今天为什么有些激动,或许是杨毅的采访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天,我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过去五年多难忘的岁月。

是的,五年半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回头望望,这五年似乎做了不少事情,又似乎没来得及做成更多的事情,但我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不平静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起码是不平庸的五年。

回首过往,也留有不少遗憾。许多事情仅是开了一个头,例如CBA联赛的市场化探索正处在紧要关头;提高国家队国际竞争力的尝试有待于总结发扬光大;营造篮球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等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篮球文化建设、篮球博物馆建设、CBO联赛、资源整合与开发等,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五年时间根本来不及做这么多事情,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有些事情做得粗糙,跟进乏力,制度化建设滞后,专业化建设不足,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留待后人总结批评。能够开个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经过努力,做了起来,可以为后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多一些选择。

退休以后,从繁忙的工作和巨大的责任中解脱出来,使我有机会沉淀下来,对过去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思索中国篮球的发展道路,我把这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对未来中国篮球的前途,我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我相信中国篮球会越来越好,即便有曲折、有反复也是暂时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至于我在“主政”期间所起的作用,正像我在告别会上所讲的:“中国篮球的历史不是从我开始的,也不会由我结束。我只是接过篮球发展接力赛中间的一棒,尽心尽力地跑好这一棒,相信今后的同志们会越跑越好。”

不少朋友都劝我写一本书,讲讲这几年的经历和思考,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五年毕竟只是沧海一粟,时间太短暂了,是不是值得写,有没有人感兴趣,我拿不准。但朋友们说,这不是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一段历史、一段探索,应该把它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下来,何况这段历史凝结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心血。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我。是的,这不单是我个人的事情。我有责任将这段历史记载下来,供后人研判。

中国篮球应该怎么搞?我不能说得很清楚,但我想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应该顺应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趋势,结合中国国情,遵照篮球运动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才能不断有所进步。这几年我们就是按照这个认知在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所作所为不敢说都是对的,但对未来中国篮球的发展一定是有价值的。

在这本书里,我试图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描述、评论人和事,以平和、开阔、包容的心态来观察、审视现代篮球和中国篮球的发展变化。要谈清楚一些事情,必然涉及到人,所以在这本书里也涉及到几位同志,希望不会给他们带来不便和困扰。凡是自传类的作品,都不能摆脱主观的成分,我只是希望主观的东西尽可能少一些。管中窥豹,偶有心得,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大家评判指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子:重归(1)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在历史的天空中,个体是渺小的;在个体的世界里,岁月的车轮却总会留下历史的痕迹。

2003年6月13日,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由此开始。

这一天,我重新回到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

这一年,我55岁。

我能在55岁这一年成为中国篮球的掌门人,是有历史原因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机缘,篮球总是出现在我人生的某个节点上,影响我以后的道路。

之所以叫做重归,是因为之前我曾经在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工作过两年半的时间。事情要从1997年说起,那是8月里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国家体委人事司的电话,通知我参加篮管中心的筹备工作,当时参与筹备工作的还有信兰成同志和续川同志。三个月后,篮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我即从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的岗位上调到篮管中心任副主任,到2000年5月调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任职。

早期篮管中心的棘手事儿

1997年之所以有机会从学校调到篮管中心工作,与我的篮球专业有关。1973年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凭借在篮球方面的特长,我幸运地被录取,当了三年工农兵学员,毕业后留在了学校,在篮球教研室任教,一直工作到1988年。这期间我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作为访问学者到莫斯科体育大学进修了一年半时间。

可以说我人生最好的年华,都和篮球息息相关。青少年时代打篮球的日子帮我摆脱了精神贫乏、寂寞所带来的种种困扰,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也让我在打篮球的过程中学会了写作和奋斗。这是我最喜爱也是我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我对它充满了感情,当然也在多年工作中对中国篮球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心得、想法。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