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拱手道:
“大人既然这么说,那下官只好写奏折请旨!”
姜曰广一摔衣袖便走,出了两步只听见他道:“鹿大人请便,下官也会如实禀报给皇上!”
鹿善继呆立在堂上,使团在外,正副失和本就是大忌,而且奏折一上,自己跟姜曰广则无回旋的余地。但是,以他对女真人的了解,他认为就目前的情报了解来看,女真人攻击朝鲜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蒙古那边虽然也可以用兵,但是锦州方向上驻扎着数万辽东军,皇太极跟在那边动武嘛?!相反,朝鲜除了皮岛的两万人马,王京的五千神机营士兵,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战的人马。打下朝鲜,对于皇太极是极为有利的!女真人出兵是按照三丁出一兵,如果有了朝鲜提供粮食,他们完全可以两丁出一丁,甚至全民为军。现在十月到明年三月,都是女真人出兵作战的时机,他不能不防。皇上启用他,不就是为了在朝鲜一线对付女真人嘛!
过了一会,他才下定决心,回到房间后拿出笔墨纸砚,洋洋洒洒的将自己对朝鲜一线的见解写了下来,然后委婉请求皇上下旨,让朝鲜在今年内做好战前准备!
于此同时,姜曰广也写了一封奏折详细禀报了朝鲜的情况,并对为何在立春后才动工修战备作了详细解释。
两人的奏折一先一后,经辽东递往京师!虽然两份奏折中都没有讲到正副使者间的矛盾,甚至连对方的意见都没有写出来,但本身两人分别上奏这件事就已经表明了许多东西。
奏折递了上去,因为没有皇上的旨意,他们这个使团还不能回去。姜曰广跟鹿善继争执过后,两人虽未再有口角,但彼此的关系淡漠了许多。几乎两人不再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朝鲜君臣明里暗里也渐渐现,两位大明使者在闹矛盾。但没有人敢去揭破,南人党也不敢去做这个和事佬,都是小心翼翼的招呼他们,免得两边得罪。
十数天后,朝鲜方面带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
“女真人出兵锦州了!”
姜曰广一阵得意,皇上给他配鹿善继这个副手,就是因为他不懂军事。现在他这个不懂军事的人却比这个懂军事的看得准的多。所谓边才就不过如此嘛?!
他将皮岛何可纲送来的军报递给了鹿善继,仿佛对两人原先的争执丝毫没有芥蒂,他一脸笑容道:
“有了这份战报,鹿大人可放心了!北虏终于按捺不住了,居然妄想去锦州讨便宜。袁督师在那,我等可以高枕无忧了!待明年立春之后,修缮城墙,或许北虏从锦州溃败后会拿朝鲜出气也未定啊!”
鹿善继看着这份从辽东给皮岛,再由皮岛转过来给汉城的军报,心中万分不解!姜曰广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鹿善继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再问:
“皇太极怎么会打锦州呢?!怎么会是锦州呢?!”( )
第三十二章初闻战报
第七卷辽东攻略第三十二章初闻战报
大明,乾清宫
下边坐着成基命、孙承宗、傅宗龙、贺逢圣四个内阁大臣。
当手里拿着袁崇焕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折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我若是不实行三边压缩辽东空间的计划,皇太极根本就不会出兵锦州。事实上,我没有想到他会进攻锦州,朝着三个方向中防御能力最强的大明进军。我内心跟倾向于皇太极跟大明在蒙古、朝鲜打游击战,而不是现在就主力对决。尽管辽东军在袁崇焕的训练下已经过了七年时间,关宁铁骑也恢复到了三万的规模,但面对同样休养生息的八旗骑兵,能有怎样的胜率还是未知之数。
“各位爱卿怎么看?”
突然来了紧急军报,怎么也要跟大臣们商量下。成基命他们几个大臣在场倒很正常,贺逢圣之所以在,是因为这内阁、六部大臣里边他最年轻,我总想让他多学着点,以后也好有人能够替我挑起朝中的担子!
这里边最有言权的是孙承宗,但辅是成基命,皇上没点名问话,他也不好擅自越了规矩回奏。成基命自然知道皇上实际问的是孙承宗,他本文官出身,一直来管的又是吏部,对兵事的见识要差些。他稍稍低头想了会便躬身道:
“回禀皇上,微臣不善边事,就抛砖引玉说下微臣的浅见!女真人直犯锦州,从袁大人的奏折中来看,北虏虽号称二十万来田猎,但实际上来讲,他们最多不过十万人马,甚至更少。袁大人数次在锦宁一线阻击女真人,微臣以为此番亦可,只要坚城固守,不出今年,女真人伤亡一大便会主动撤去。”
成基命所说的具有一定的道理,也代表了朝内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可能是因为袁崇焕在辽西守了十年,女真人一直攻不破锦州、宁远的防线。京师以及朝内的大臣对女真再无万历、天启年间那么恐惧。根据高起潜的回报,京中的百姓也是毫无惊惶,只是当作一件饭后的谈资罢了。
“孙爱卿,这里边你在辽东最久,又亲一步道:“回禀皇上,辅大人的估计倒极为中肯,女真这几年被大明击败数次,兵力损失严重,即便敌酋皇太极四处征兵,讨伐黑龙江流域的野人部落,只怕增长也有限。当然,如果他不顾一切后果,全族一战又另当别论!微臣以为这种可能性极小,若其元气一伤,女真便有灭族之祸。锦州坚守十余年,城墙不断加固完善,微臣在锦州城墙布防大量火炮,内储粮食,故皇太极即以十万之众而来,也无法攻下锦州城。微臣担心不在锦州,而是在锦州的前沿大凌河城!皇上请看,”
孙承宗走到宫殿侧边挂着的《大明皇舆图》前,指着锦州一带的地图道:“这里是锦州,后边有松山、杏山、塔山作为依托,连连相扣,互为支援。但在锦州以东的大凌河城,却是孤立无援。其东南的小凌河城因不便防守,微臣旧年守辽之时全面收缩阵地,便废弃了小凌河城及大凌河东的右屯城。这些山城原本可以作为驻守之所,但女真人有火炮之后,小城易被轰塌城墙。锦州以东只有大凌河一个据点,皇太极在进军锦州前,必会先攻大凌河,是以微臣最为担心大凌河不可守!”
听着孙承宗的解说,我不由皱起了眉头,在原先的历史记载中,在崇祯四年大明修筑大凌河城,皇太极亲率两余万人马将其团团围困。朝廷派出的四路援军都给击溃,大凌河城也因为弹尽粮绝,最终开城投降。此役大明损失诸多战将,其中拒不投降的何可刚死于祖大寿后之手(祖大寿骗得皇太极信任后逃归又坚守了锦州十年)。而后金则恰恰相反,因为汉人将领的大规模投降,使得后金的实力得到了提升。
大凌河之败可以说是一个划分点,大明至此再不曾有人敢提出恢复辽东的计划,辽蓟督师孙承宗也因此受累下台。此后辽东在被动挨打中,逐渐丢失一个又一个的据点,最终一直退回到了宁远。
这段历史我记得相当清楚,就算是我统治的这个时代,大凌河城这一战关系也仍旧重大。因为大明跟女真上一次作战失利了,要是丢失了大凌河,大明要想恢复辽东,就得重新开始布置据点。
我看着地图问道:“现如今大凌河守将何人?”
傅宗龙欠身回答道:“禀陛下,现任大凌河守将是总兵官祖大寿!”
“又是他?!”我不由失声道。
孙承宗跟傅宗龙面面相觑,不知皇上指的是什么!难道皇上对祖大寿有什么看法嘛?!不过,上一回祖大寿平山东之乱,皇上对其赞赏有嘉!广宁之役中祖大寿死战不退,虽然最后丢了广宁城,各路将领都降了一级,但是应有的赏赐一点都没有少。皇上突然说这么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摸不着头脑的孙承宗还是问道:
“皇上,祖大寿驻守大凌河有什么不妥嘛?!”
我连连摇头道:“不,不,朕只是没想到会是他守那里!”我暗暗否认自己心中荒唐的想法,虽然此时跟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何其相似,但祖大寿必会坚守无疑。有了袁崇焕主持,大凌城就不会孤立无援,也决不至于给皇太极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历史绝对不会重演!
“皇上,微臣也以为锦州坚守必无问题,只是在于大凌河如何确保?!是否需要从山海关调兵救援?”傅宗龙是兵部尚书,这是当任此职来第一次面临大战,所以他不能不谨慎其事。
“派兵救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