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ting Rights March memoration)。
奥巴马10岁那年一个人回到了美国。由于完成了所有的函授课程,他有资格申请在美国继续上学。碰巧外公的老板是当地一所著名学校夏威夷的普纳胡学院附中(Punahou
Academy prep School)。的校友,经他推荐奥巴马获得了录取通知书。
奥巴马在外公的陪同下来到了他的新学校,新的班主任老师以前在肯尼亚工作过,她从奥巴马的外公那儿得知奥巴马的爸爸也是肯尼亚人,于是就亲切地叫他“奥巴马”,她觉得这样称呼没有距离感。对于班里的小孩子们来讲,“奥巴马”这个名字的发音简直太奇怪了,一群人笑个不停。后来奥巴马在自传《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中也调侃了自己的名字,他说通常人们初次认识他的时候只问两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你这奇怪的名字是从哪儿来的?”
“你爸爸是哪个部落的?”班主任老师问道。一下子当着这么多陌生人的面回答问题,奥巴马显得有些发窘。“我爸爸是卢奥(Luo)部落的。”“Luo……Luo……luo,”还没等他说完,一群同学就调皮地重复着这个地名。更有人一定要摸摸奥巴马的小卷发,搞得他好像是一个供大家观看的稀有标本一样。
肯尼亚各主要部族为基库尤族、卢希亚族、卡伦金族和卢奥族。卢奥(Luo)部落是当时(20世纪60~70年代)肯尼亚国内第二大部落,仅次于第一大部落基库尤(Kikuyus)。长期以来,肯尼亚政府奉行民族平等、和睦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政策,但是这样的政策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基库尤人长期占据着肯尼亚国内政治舞台,肯尼亚的执政党——肯尼亚非洲国家联盟(Kenya
African National
Union)中的多数重要职位也被基库尤人所把持。因此,以卢奥人为首的非基库尤人长期以来都在为争取自己的政治声音和基库尤人进行斗争。汤姆?姆博亚(Tom
Mboya)是肯尼亚历史上最著名的卢奥人之一,曾任肯尼亚非洲国家联盟的秘书长并进入肯尼亚内阁。他才能出众,是总统乔莫?肯雅塔的得力助手,在肯尼亚国内享有崇高的声望,被视作非基库尤人在肯尼亚政治中的标杆,亦被广泛接受为乔莫?肯雅塔的接班人。1969年7月5日,年仅38岁的姆博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遇刺身亡,凶手是一位基库尤人。这一事件引发了肯尼亚国内持久的大规模骚乱,非基库尤人认为这是基库尤人的种族政治阴谋,并将矛头直指总统乔莫?肯雅塔。
奥巴马的父亲老巴拉克学成回国之后进入了肯尼亚政府,因对基库尤人侵占卢奥人领地公开发表意见而招致反对者猛烈抨击,后被解除了职务。
1971年,奥巴马的父亲要来美国过圣诞节,恰好安和玛雅也要回来,这是一家人第一次团聚。为了消除奥巴马和父亲的距离感,安想办法为他搞到了肯尼亚第一任总统乔莫?肯雅塔的自传以及一些肯尼亚的资料,还教了他一些卢奥人的方言。父亲来的那天,班主任老师特地准许奥巴马提前回家,可他却在家门口犹豫了很久才进门。推门见到的是一个高个儿的男子,皮肤黝黑犹如黑夜,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但比想象中的要瘦削一些,怎么看也不是一个力大无比、能轻易把人举过头顶的巨人。
奥巴马对这种巨大的落差很失望,因为在这之前他总是很自然地向小伙伴们炫耀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伟大人物,还把奥林匹亚诸神的传说移到了自己父亲身上,说他是个英俊的王子,历经磨砺接替爷爷成为部落的首领,还说自己以后也将加冕为王,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伟人。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他曾经郑重其事地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奥巴马”有着神圣的含义,意为“燃烧的战戟”(事实上,“燃烧的战戟”是肯尼亚第一任总统乔莫?肯雅塔名字的含义),自己祖祖辈辈都是威震四方的勇士,丝毫不容亵渎。但这一切,在奥巴马和父亲见面之后突然变得有些可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少年的迷惘:我是谁?(2)
奥巴马与外公、外婆、同母异父妹妹玛雅在一起
在对奥巴马的监护权问题上,外公、外婆、安和老巴拉克意见不一。事实上每个人都对奥巴马有监护权,孩子自从回国之后就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二老一直对外孙关爱有加;安虽然远在印尼,但是仍然负有母亲的义务;同样,即便八年多未见,老巴拉克仍然还是孩子的父亲。三方都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奥巴马。对于奥巴马来说,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家庭里不和谐的音符所打破,因为父亲的到来,家里多了不少吵嘴的事情。他开始觉得自己生命中并不需要这么一个父亲。
就在这个时候,奥巴马听说班主任老师准备邀请父亲去班里演讲。以前他总是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的父亲多么伟大,就连画画的时候也把父亲画成巨人一般模样,至于王子勇士一类的故事更是编了不少。眼看着事情要穿帮,奥巴马忧心忡忡,晚上都睡不好觉。可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老巴拉克从人类的非洲起源讲起,讲了非洲广袤大地上数不胜数的野生动物,讲了卢奥部落的风土人情,再从文化讲到了肯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睿智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让全班同学为之一震。
奥巴马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次演讲而升华,他多想让父亲一直留在自己身边,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和知识的源泉。这时候,他又觉得这样的父亲是自己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
可老巴拉克终于还是要走的,毕竟他在地球的另一边还有一个家庭,毕竟他属于肯尼亚。奥巴马曾经想过以后要去肯尼亚见父亲,可是这样的愿望最终变成了遗憾。
安拖着两个孩子住在距离奥巴马的学校一个街区远的小房子里,靠自己微薄的助学金和粮食救济度日。奥巴马是学校里的贫困生,这点毋庸置疑但鲜有人知。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富有的白人家庭、亚裔以及夏威夷本地。这群人时不时地逗他玩,并非是因为他家穷,而更多是因为他奇特的名字、胖乎乎的相貌以及特殊的血统。
安重返校园读的是人类学硕士,她需要重新回到印尼去完成一个实地调查项目。奥巴马再也不愿意挪地儿了,他清楚知道要是和妈妈再回印尼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迎接他的只能是又一群好奇的目光。外公外婆的意见和奥巴马的差不多,他们觉得奥巴马还是呆在自己身边比较好。于是安只带了玛雅回印尼,奥巴马则被托付给外公照看。
外公的众多朋友中有一个年近80的人,名叫弗兰克?马歇尔?戴维斯(Frank
Marshall
Davis)。他曾目睹了美国国内旷日持久的黑人民权运动并且亲身参与其中,他不仅写诗支持黑人民权主张,还加入过一些为黑人谋福利的进步团体。奥巴马很想从弗兰克那里知道自己今后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奥巴马心中并非只有严肃的种族话题,和当时很多人一样,他被蜂拥而来的流行文化裹了个严严实实,应接不暇的电视、音乐、电影和体育运动为他提供了更多可以效仿的对象。
篮球运动开始进入奥巴马的生活。自打那年圣诞节父亲送了他一个篮球之后,奥巴马就开始喜欢上了这项运动。篮球彻底改变了奥巴马,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在临近的球场打到天黑。终于,他进入了校篮球队的预备队,可是肤色的差异慢慢地在奥巴马的心中产生了隔阂。虽然和队友们相处融洽,但他总是时不时地感到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自己,他觉得周围人的和和气气下面掩藏着一种轻蔑和伪善。在《从父辈而来的梦想》一书中,奥巴马描绘了自己这一时期的内心斗争,他觉得篮球场上的规则似乎也成了白人限制黑人的条条框框,他甚至感觉到一种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种族歧视威胁——即便有一天哪个白人裁判冲自己唾沫横飞他也只能听之任之,这是他们的运动,自己只是一个“外来人”,没有权力发表什么看法。
很明显,在这一时期奥巴马逐渐成长的性格强化了他自己的种族自尊心,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性格分裂。表面上他和球队所有人都是好朋友,但是内心中奥巴马却和白人社会渐行渐远,他坚持认为肤色是一面天然的屏障,自己最终还得回到属于黑人的角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少年的迷惘:我是谁?(3)
球场之外,奥巴马常常和黑人朋友们一起消遣,搞派对、看电影、天马行空地瞎侃一气,当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迪斯科。70年代流行音乐和舞蹈风靡全美,大街小巷不论老少都为之疯狂,奥巴马和自己的朋友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所崇拜的大多是像史蒂夫?旺达(Stevie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