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历史的中国有几个朝代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本色”的红顔祸水。

周幽王自从得到了褒姒,金屋藏娇,约有三月之久没有踏进申王后之宫帏一步。这一天褒姒偶遇申后也未按照宫庭之礼仪恭迎接架(很可能褒姒也并不识这些宫庭礼数),申后不免怒气冲冲不胜其悲,在后宫中悒郁不已。太子宜臼急忙询问原由。申后慨叹道:”你父王这样宠幸褒姒,全不顾及嫡妾的名份。将来此婢得志,你我母子再无立足之地矣!”太子宜臼对于这位褒姒应该说是很鄙睨的,在他内心里很可能油然滋生出一种出身于豪门贵族对于来自于平民阶层的褒姒的一种天然的蔑视,在此之前恐怕鲜有象褒姒这样以平民出身而为一国之君所宠幸的历史先例。年轻气盛的他于是不惜亲自带领仆从到褒姒宫前滋事生非,并抓住褒姒的乌云凤髻将其痛责一番,愤怒之下竟动起粗来。这种十分不明智的举动倒是给褒姒以可趁之机,抓到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投名状诉果然奏效,引起周幽王的极为不满,震怒之余将太子赶到申后的娘家当时的一个叫做申的诸侯国。历史的机遇就这样轻易地便摆在了褒姒的面前,这为褒姒荣登王后之位以及自己的儿子伯服登上太子宝座扫清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应该说在与褒姒的斗争过程中,太子宜臼毕竟是太过于稚嫩了一点,这显然也是因为在此之前难得出现这样一位以平民之身挑战显赫贵族身份的历史时机。只到这位太子宜臼亲手颠覆了西周王朝,历史进入了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期,宫殿斗争的历史便一下子极大地丰富了起来。这位具有首创之功的日后的东周平王可以说既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开辟了一个宫殿斗争的新阶段,而他在自己的历史时期的表现也为宫殿斗争增添了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

太子宜臼既已被逐出宫外,褒姒取申后而代之是迟早的事情,只是一个时机的问题。这一历史时机很快便到来了。且说申后自从太子被逐出宫门之后怨夫思子,家事国事无不令其忧心忡忡,终日以泪洗面。期间褒姒春风得意,又喜添贵子,阶级斗争恍然出现了新的迹象,蠢蠢而欲动,情势逼人。申后便寻思修书一封劝太子上表谢罪,或许能感动万岁,被召还东宫,自己则避免了孤掌难鸣的不利状况,太子也得以结束久处外家被人架空的局面。申后思前虑后只是却缺少一个送信之人,便诈称自己有病,密令一亲信宫女的母亲进宫来医治自己的这块心病,顺便也好将这封密信带出宫去。她在这里尽打着如意算盘,却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早已在褒妃的严密监控之中,褒妃的头脑也许不够使,可是经过宫庭斗争的磨练更有一帮谄媚之臣的鞍前马后悉心辅导对于宫殿斗争如何运作,如何布局早已是炉火纯青,了然于心。因此当一个身份不明的宫外女子而不是宫内之御医来为王后治病时,她所派出去的卧底早已心将详细情况禀明褒姒,褒姒心知肚明这其中必大有隐情。总之最终的结局是这封密信尚未出宫就被褒姒的亲信搜出,逮个正着。这封密信很快便被呈到周幽王的案头之上。周幽王经不住褒姒的一番添油加醋的哭哭谛谛,当即下定决心要废了申后,改立褒姒。只是害怕朝中群臣会有异议。褒姒劝说幽王不妨晓喻群臣,看看他们是何反应。翌日,早朝礼毕,幽王便直奔主题,询问群臣对废后有何意见,结果竟是高票通过。看来褒姒已做到了内外勾结诸如此类等等十分高超的政治手腕。周幽王废申后改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是他在位第九个年头的事情。

褒姒出身微贱,身世悲惨,有着一个十分悲惨的童年经历;自入宫庭之后与有着诸候国背景的王后争斗会使得她时常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局面,脸上从未流露出笑容。而今虽然贵为王后,往日之阴影并未在心里面消除,仍旧未见有开怀一笑的时候,世之冷美人,无出其右者。怎样才能博取美人一笑成了周幽王最关心的头等大事。为此幽王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令宫人歌舞进觞,怎奈褒妃竟全无笑意。幽王情急之下问道:”爱卿究竟喜好何事呢?”褒妃答:”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不过记得从前曾经用手撕裂彩缯,心里感觉着十分爽快,酣畅淋漓。”看来这个褒妃确实已经十足之心理变态了,有一种要撕裂一切,破坏一切的强烈欲望。幽王闻听大喜过望,赶紧令司库日进彩缯百匹,使强壮之宫女撕裂之,以供她娱乐。惜乎太容易满足的事情并不能引起人十分之欢乐,今日之褒妃锦衣玉食,对于生处贫时偶然发生的裂帛事件所引起的乍惊之下那种最初的强烈的*如今已荡然无存。她似乎已然达到了一种超常的精神境界,宠辱而不惊。幽王于是下令能令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一权臣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早年因为西戎强盛恐其入侵于是在骊山之下设置有烽火台。现天下太平,烽火皆熄。我主果欲博王后一笑,可与褒后同游骊山,趁夜燎燃烽烟,诸候必发援兵,至而无寇,王后必然大笑无疑。”幽王颔首称许:”此计甚妙!”于是择日与褒后并驾齐驱同往骊山游玩,依计而行。到晚上设宴骊宫,传令点燃各处烽火,并擂起大鼓。片时狼烟滚滚,鼓声如雷,畿内诸候怀疑镐京有变,一个个领兵点将,连夜赶至骊山,但见舞榭楼台一片歌舞升平景象,楼台之上幽王正与褒妃饮酒作乐。幽王传诏说:”并没有什么外寇入侵,多谢众位爱卿长途跋涉。”诸候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候被玩弄于鼓掌之中,终于露出久违的开怀大笑。一个仅仅出身于贫门的女子却能无端捉弄如许多之豪门望族,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也尽在其掌控之中,怎能不在她心里油然而滋生出一种万丈豪情。褒姒于烽火台上的这一笑于此时的她而言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情,如果作为个人的人生际遇而言倒无过多可指责之处。然而褒姒却同时身为一国之母,不自觉地承担着一种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她的这一笑是一种毁灭者的笑,西周王朝也将在她的这一笑声中动摇。她想玩弄别人,而最终历史却也将她捉弄,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悲惨境地。幽王终于是看到了褒姒的笑容,甚感欣慰,当即赏赐虢石父黄金千金,是谓之”千金买笑”。

“烽火戏诸候”可与一则”狼来了”的寓言相类比,只不过一者是人们所臆想的寓言,一者却是活生生的历史,是一种十分真实的存在。历史与寓言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历史是厚重的,教训更为深刻,更令人扼腕叹息。

四犬戎闹镐京

却说申后的父亲申侯闻知幽王废申后改立褒妃,便上了一道疏以劝谏周幽王犹在试图挽回局面。上疏中多有贬斥褒姒之语,幽王览奏不禁拍案大怒。一旁的虢石父更是火上浇油,妄说申侯早已心怀不满,此举意在谋反,行迹已表露无疑。幽王当即准奏,命虢石父为将,欲举兵*申侯。

这边申侯在镐京之内安插的密探赶紧快马加鞭将消息连夜报知申侯。申侯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大夫吕章建议申侯向西戎借兵出奇不意直扑镐京,以救出申后,同时逼迫幽王传位于故太子宜臼。申侯当即准奏,备下金缯一车,遣使向犬戎借兵,许诺破镐京之后府库金帛,任凭犬戎搬取。戎主当即发兵一万五千与申国军队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向镐京杀奔而来。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战火很快就将燃到镐京城下。

幽王闻知大惊失色,急忙询问一班群臣有何退敌良策。此番又是这个虢石父奏道:”吾王可速派人于骊山点燃烽烟,诸侯救兵必然赶到,内外夹攻,当可以战胜犬戎及申国军队。

幽王当即遣人于骊山再燃烽火,可惜这次却再没有一支诸侯国的军队前来救援。幽王见救兵不至,只得整顿军队硬着头皮与强大的联合军决一死战。战争的结果自然以周幽王的惨败宣告结束,周幽王本人被斩于马下,褒姒因美貌被犬戎带回帐中取乐。犬戎军队在镐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库被洗劫一空,整日盘踞在京城内滋事生非,并无退兵之意。百姓对引狼入室之申侯无不痛恨万分。申侯无可奈何,只得秘密修书乞求各诸侯国兴兵勤王。援兵到后,申侯定下里应外合之计,方才打败犬戎。各诸侯国当即公推故太子宜臼登上王位,是为周平王。

五 东周的诞生

犬戎之主在镐京一番骚扰,便宜没占着却几乎命丧于此,不禁对申侯和周平王怀恨在心,再度大举兴兵侵占周朝的疆土,岐丰祖地,半为犬戎所有,战火渐渐漫延至镐京,连月烽火灭绝。整个镐京宫城自犬戎闹镐京之后十不存五,颓垣断壁,一片凄凉。平王一则府库空虚,无力建造宫室,一则为避犬戎锋芒,于是萌生了迁都洛邑之念。

这一天在朝堂之上平王与群臣商议道:“从前我祖周成王既定镐京,又经营洛邑有何用意?”群臣齐声奏道:“洛邑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路适中,所以成王命兴建宫室,号曰东都。每到朝会之年天子行幸东都接见诸侯,是一个便民之策。”平王则询问道:“现在犬戎逼近镐京,祸且不远,朕欲迁都洛邑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两班文武大臣都因为害怕犬戎齐声附和,只有司徒卫武公劝谏道:“镐京左有殽函,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洛邑虽处天下之中,其地势平衍,为四面受敌之地。因此先王虽并建二都,依然执政于镐京,以振天下之要害,留东都以备一时之巡。我王如今迁都洛邑,恐怕王室定将自此衰落下去无疑。”平王说:“这些道理朕都懂,此次东迁也是形势所迫,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武公奏道:“犬戎凶残成性,申公不应该开门揖盗,致使其焚烧宫阙,戮及先王,此不共戴天之仇。如果我王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仿效先王之北伐南征,若能俘获戎主尚可一血前耻。如果隐忍避仇,则敌进我退,恐怕被蚕食的将不止是岐丰而已。从前尧舜在位住的是茅屋,禹居卑宫不以为陋。京师之壮观,岂在宫室?希望我王深思熟虑之!”

应该说武公所说也有一定之道理,只是事易时移,此时的周平王早已是畏敌如虎,周王朝则已是江河日下并不具备与犬戎一较高下的天时地利。当时之周王朝实行的是一种奴隶分封制度,对各诸侯国的辖制权力是很有限的,各诸侯国不可能牺牲自己以保全周王朝。自犬戎大闹镐京之后王室的地位已经被极大地削弱了。周王朝在自己有限的疆域内若想单独对付强大的犬戎也实在是独力难支。当然挽回局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不会是平庸无能的周平王之辈。因此其他大臣当即将武公之金玉良言予以驳回。武公于是负气奏道:“申公既能招徕犬戎之兵就应该有退敌之策。我王可遣人询问他作何计较。”正商议间,国舅申公的告急文书已发至京城。平王打开一看,大意是说犬戎侵扰不已,将有亡国之祸。反倒希望周平王能派兵救援。平王于是说:”申公已是自顾不暇,哪里能顾及到朕?东迁之事,我意已决。”

周平王遂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即行迁都洛邑,只见东都洛阳宫阙壮丽,与镐京无异不禁大喜过望。京都既定,四方诸侯无不进表朝贺,贡献方物。只有荆国未到。平王议欲征计荆国。群臣劝谏他说:“荆国乃化外之地,宣王始讨而服之。每年的贡物也不过是象征性的菁茅一车而已。今迁都方始,人心思安,战事难料。不如权且包容之,使彼怀德而来再作计较。”总之,一场战争还没有开始便宣告结束,可见当时东周政权确实已到了日薄西山之境地。饶是如此,东周政权却持续了长达四百年之久,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历史的奇迹,这里面其实有着其十分深刻的原因,我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作详细阐述,在此且掠过不提。

各诸侯国朝贺毕告辞回国,平王单独召见了秦襄公,授权他说:”今岐丰之地,大半为犬戎占据,卿若能驱逐犬戎,此地尽可以赏赐给卿,可以杜绝后患。岂不美哉?”周平王诚可谓平庸之辈也,倘若他能振作有为,尽可以戮力同心将犬戎逐出国门之外以报家仇雪国耻,永绝后患,何需假他人之手以对付犬戎呢。不过他的这道圣旨倒是为秦国之开疆拓土大开了方便之门。东周政权在其成立之初便为自己埋下了覆灭的火种。

自此中国的历史掀开了全新的一页开始进入世人皆谓之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于此我对春秋战国作一个简短的评述。春秋战国虽然说是怎一个乱字了得,但却是乱中有序,乱得有理,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对中国历史之发展却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非一般之乱世可以同日而语。更多精彩评说请看下集:《两千多年前的联合国组织――东周》。 。。

两千多年前的联合国组织――东周政权

一、乱而有序的东周

孔子在谈论及东周时的种种乱相时用了这样一句评语:礼坏乐崩”孔子为什么会有这句评语呢?我们说在此之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因采用了部落联盟制度,尽管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但还是能有效地保证一种大一统的局面。其所以能保持这种统一的状态在于当时的部落联盟是一种松散的政权组织形式,各个部落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有共同决定部落之间的重大问题,在各部落内部又享有处理部落内部事务的充分的自主权力,这使得各部落一方面能享受大一统的种种利好,另一方面也不会因这种形式上的统一损害到各部落的利益。同时这也与部落联盟首领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可能正因为生产力的低下更需要他们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来维系各部落之间的团结。因此这样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圣人辈出的时代。历夏朝、商朝而至西周,虽然处于残酷的奴隶制时代,但因为采用了诸侯分封制度,中央政权的矛盾相对来说是被分化掉了。类似于部落联盟制度一样,奴隶分封制度使得各诸侯国在辖区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力,同时也使得各诸侯国能充分享受统一给予他们的种种利好。因此在这一时期也能保持长期的有效的统一局面。至于说象东周列国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内出现如此分裂和混乱的政治局面在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还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孔老夫子才由衷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礼坏乐崩”不过我们若深究这句评语还是会滋生很多感慨的。为什么孔圣人说的是”礼坏乐崩”这一评语而非其他,譬如说象屈原那样感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或者说象孔子所编撰的《诗经》中的《硕鼠》等篇那样直斥当时的种种乱相。”礼坏乐崩”这一评语充分说明孔子所关注更多的乃是上层建筑的因素,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不过就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就中国的整个历史来看,我个人认为东周列国并非象它表面所表现的那样杂乱无章,而是乱中有序,乱得有理,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对中国历史之发展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前者我在《东周政权的诞生》中曾经以古希腊的历史与东周的历史作比较,在此我愿作更详细的阐述。在荷马史诗所生活的年代,在古希腊那样有限的疆域内却被分裂成上百个城邦制国家,由于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过分狭小,变数过大可以说是朝不保夕,政权更迭过于频繁,根本无法保证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