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隋唐五代史读后感500字 > 第九节 兵 制(第1页)

第九节 兵 制(第1页)

隋、唐之兵制,亦承时势而渐变。隋文帝平陈后,颇有意于偃武修文,然行之未卒其事。其时关内及缘边要地,仍行府兵之制。唐初亦沿之,而尤注意于关内。盖周行是制生效,故隋、唐二代皆沿之也。然是制与事势,实不相容,故至开元时遂变废矣。

隋平陈后,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新置军府,已见第二章第一节。曰“新置”,则旧有者之不罢可知。《隋书·许善心传》言:炀帝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寮咸言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关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可见宿卫之兵,皆出于府。《食货志》言炀帝将事辽碣,增置军府,扫地为兵,租赋之入益减,可见欲增兵者,必增置军府。军府增而租赋减,又可见自周已来,为府兵则租庸调皆免之制仍存也。然其后之募益骁果,则纯为募兵之制矣。其统率之制:《通典》云:“隋初,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各领军坊、乡团,以统戎卒。开皇中,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二将军。大业三年(607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骠骑将军为鹰扬郎将,车骑将军为鹰扬副郎将。五年(609年),又以鹰扬副郎将为鹰击郎将。九年(613年),别置折冲、果毅及武勇、雄武等郎将官,以统领骁果。”《职官典·折冲府》。《隋书·百官志》云:“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改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增置队副以贰之。其军士:左右卫所领名骁骑,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左右武卫所领名熊渠,左右屯卫所领名羽林,左右御卫所领名射生,左右候卫所领名佽飞,而总号卫士。每卫置护军四人,掌副贰将军,将军无则一人摄。寻改护军为武贲郎将,而置武牙郎将六人副焉。”又云:“鹰扬每府置越骑校尉二人,掌骑士。步兵校尉二人,掌步兵。折冲郎将掌领骁果,果毅郎将贰之。其骁果,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将以领之,以武勇郎将为副。”

唐初亦沿周、隋之制。《新书·兵志》曰:“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析关中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宁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泾州道、宜州道,皆置府。三年(620年),更以万年道为参旗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玄戈军,醴泉道为井钺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折威军,岐州道为平道军,豳州道为招摇军,西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以车骑府统之。《旧纪》:武德二年七月,置十二军,以关内诸府分隶焉。《傅奕传》云:十二军之号,奕所定。六年(623年),以天下既定,遂废十二军。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居岁余,十二军复。而军置将军一人。军有坊,置主一人,以检察户口,劝课农桑。太宗贞观十年(636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新书·地理志》,于各府州之下,皆注云有府若干。《廿二史考异》云:按《地理志)所载军府数之,关内道二百七十三,河南道六十二,河东道一百四十一,河北道三十,山南道十,陇右道二十九,淮南道六,江南道二,剑南道十,岭南道三,实止五百六十六,而关内乃有二百七十三,与《志》颇不相应。而《百官志》云:三辅及近畿州都督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则又与两数俱别。《通典·州郡篇》云五百九十三,《职官篇)云五百七十四。《唐会要》云:关内置府二百六十一,又置折冲府二百八十,通计旧府六百三十三。《陆宣公奏议》云:太宗置府八百,在关中者五百。杜牧《原十六卫》云:外开折冲府五百七十有四。王伯厚引《邺侯家传》云:诸道共六百三十府。又引《理道要诀》云五百九十三。唐人述府兵之数,言人人殊,宜乎史家莫适从也。按《唐六典》云:天下之府五百九十四,亦见王伯厚《困学纪闻》卷十四引。《旧书·职官志·兵部》同。《通鉴》说置府之数,与《新书·兵志》同,见贞观十年(636年)。军府不能无废置,唐代制度,诸书所载,或有异同,多因各据一时言之,府兵之数,盖亦如此,不足深异也。皆以隶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

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旧书·职官志》作五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火备六驮马。凡火,具乌布幕、铁马盂、布槽、锸、镬、凿、碓、筐、斧、钳、锯皆一,甲床二,镰二。队具火钻一,胸马绳一,首羁、足绊皆三。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觿、毡帽、毡装、行滕皆一,麦饭九斗,米二斗,皆自备,并其介冑戎装藏于库,有所征行,则视其入而出给之。其番上宿卫者,惟给弓矢、横刀而已。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其余为步兵、武骑、排手、步射。其隶于卫也,左右卫皆领六十府,诸卫领五十至四十,其余以隶东宫六率。凡发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与折冲勘契乃发。若全府发,则折冲都尉以下皆行,不尽则果毅行,少则别将行。当给马者,官予其直市之,每匹与钱二万五千。刺史、折冲、果毅岁阅不任战者鬻之,以其钱更市。不足则一府共足之。凡当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五百里为五番,千里七番,一千五百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番,皆一月上。若简留直卫者,五百里为七番,千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番,亦月上。先天二年(713年),诏曰:往者分建府卫,计户充兵,裁足周事。二十一入幕,六十一出军,多惮劳以规避匿。今宜取年二十五以上,五十而免。屡征镇者,十年免之。虽有其言,而事不克行。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始诏折冲府兵每六岁一简。自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通鉴》在开元十年(722年)。十一年(723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二番。命尚书左丞萧嵩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骑。又诏诸州府马阙,官私共补之,今兵贫难致,乃给以监牧马。然自是诸府士益多不补,折冲将又积岁不得迁,士人皆耻为之。

十三年(725年),始以骑分隶十二卫。总十二万,为六番,每卫万人。京兆骑六万六千,华州六千,同州九千,蒲州万二千三百,绛州三千六百,晋州千五百,岐州六千,河南府三千,陕、虢、汝、郑、怀、汴六州各六百。内弩手六千。其制,皆择下户白丁、宗丁、品子强壮、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皆免征镇赋役。为四籍,兵部及州、县、卫分掌之。十人为火,五火为团,皆有首长。又择材勇者为番头,颇习弩射。自天宝以后,骑之法,又稍变废,士皆失拊循。八载(749年),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其后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驮马、锅幕、糗粮并废矣。故时,府人目番上宿卫者曰侍官,言侍卫天子,至是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骂辱必曰侍官。而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采,食粱肉,壮者为角抵、拔河、翘木、扛铁之戏。及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者,以此也。”其述方镇缘起,已见第二节。

府兵之废,昔时论者多惜之,其实不然。近人唐君长孺,言之最审。唐君之言曰:西魏、北周,用兵皆在中原。府兵之职,惟在征行、宿卫,镇戍则委之乡兵。宿卫既近田里,征行亦为时甚暂。隋虽用兵北方,然突厥既服,徙之内地,留戍之兵,殆不甚多,故开皇中,此制尚得维持。及炀帝征高丽,死丧之威,足寒士心,于是逃亡者多,不能不借募兵弥补。贞观而后,疆域愈广,边防之线愈长。自关、陇而河西,自河西而西域,终乃极乎葱岭。且唐有东西两战场,不能兼顾,而用兵之时,征调之兵或远。唐君云:太宗征高丽,即受薛延陀牵制。拔灼杀兄自立,发兵寇夏州,太宗之急于回师,亦以西徼不靖也。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铁勒平,乃谋大举东征,而太宗崩矣。高宗初年,经营西突厥,不能不姑置高丽。龙朔元年(661年),征高丽,既围平壤,旋即班师,亦因西边警报。围平壤在八月,铁勒叛在十月;征高丽之将有萧嗣业、契苾何力,而伐铁勒之仙萼道总管为嗣业,明年,又命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可见二者之相关。此后吐蕃、西突厥,虽小有侵扰,当无大事,乾封元年(666年),乃得大举东征。三年平高丽。一年之后,为咸亨元年(670年),吐蕃陷四镇。乃移安东都护薛仁贵西征。旋有大非川之败。是年,高丽即有剑牟寻之叛,至四年(673年)乃定。明年,新罗据百济故地,命刘仁轨讨之。上元二年(675年),因其谢罪班师。三年二月,竟弃平壤,并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盖已弃朝鲜半岛矣。闰三月,发兵击吐蕃。明年,为仪凤元年(676年),乃命扶馀隆、高藏返其故土。《旧书·张文瓘传》言:新罗外叛,高宗将发役讨治。时文瓘疾病在家,乃舆疾请见,奏曰:“比为吐蕃犯边,役屯寇境。新罗虽未即顺,师不内侵。若东西俱事征讨,臣恐百姓不堪其弊。请息兵修德,以安百姓。”高宗从之。《通鉴》系此事于三年九月。文瓘卒时,《旧书》本传,卒在二年,未知孰是。然立扶馀隆、高藏,已无意用兵,则文瓘之谏,殆在其前也。既置东北于度外,乃得于仪凤三年九月,大举征吐蕃。以主将不得其人,而有洮河之败。此后征西北突厥,连岁兴师。所以不虞竭蹶者?一以新罗甚为恭顺,契丹尚未叛唐,一亦以黑齿常之经营洮河,已成重镇,足御吐蕃也。武后时,突厥中兴,亦因契丹之乱,不能兼顾,不得不就其要挟。陈伯玉集上军国机事曰:“臣闻吐蕃近围瓜州,数日即退。或云此贼通使默啜,恐爪、沙遏止,故以此兵送之。臣虽未信。然惟国家比来劲敌,在此两蕃。契丹小丑,未足比类。今国家为契丹大发河东道及六胡州、绥、延、丹、隰等州稽胡精兵,悉赴灵州,缘塞空虚,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