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布满了这种“齿蚁”。
就在考察队员纷纷猜测“齿蚁”们打算就这样把风虫的尸体驼走的时候,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风虫的尸体突然分裂成了很多块,从每一块的里面都爬出了大量的“齿蚁”。原来他们刚才是从下面钻到了风虫的尸体中并将其切割了开来。
“不过好像用不着如此麻烦吧!”一名考察队员不以为然地小声嘀咕道:“直接从上面分割不就行了,难道它们不知道从上面切开更容易吗?”
听到这么说,赵一飞笑着解释道:“不能这么想,要知道每种生物进化的环境不同,其必然会带上环境的烙印。‘齿蚁’这么做肯定有它的道理的,可能它的祖先只懂得从下向上咬,并不知道还可以从上向下咬呢。毕竟不同尺度范围的动物能够看到的局部是不同的,由此而产生的行为也会有着极大的区别的。”
听到赵一飞这么说,队员们纷纷地点头同意。是的,就像从某种环境中出来的人喜欢分析问题的角度会于从其他环境中出来的人有着很大不同一样,动物也一样具备这种不同。
在众人一边观赏一边议论着“齿蚁”如何切割并运输风虫肉的时候,不知道是听见了赵一飞与考察队员的对话,还是只是无意之中,“齿蚁”中在外围没有参与工作的几只有意无意地盯着赵一飞等人,虽然看不到敌意,但从它们的大眼睛中也看不出任何的善意。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齿蚁”们已经完成了对风虫的切割,并开始往“伏地树”草原下面运送。由于是同路,在小队讨论之后,赵一飞决定先跟过去看看。毕竟这是在“女娲2号”的陆地上从来没有发现的新物种,如果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端倪的话,那么显然有助于解开“女娲2号”元素匮乏的原因。若能够趁机同时搞清楚“女娲2号”是否同地球一样在近期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地磁突变的话当然更加理想了。
显然“伏地树”草原的外延只是布满了大片的地衣状叶片,以及一些长得极其矮小的茎干支撑着它们。如果整个“伏地树”草原就是这个样子的话,那就说明卢纲等人在第一次探测的地方有问题,而如果“伏地树”草原是按照原来预估的越往中间越深的话,那么很可能整片整片的“伏地树”草原本身就有问题。毕竟要想支撑两百米左右的高度的话,一般的植物是根本做不到的。跟不要说“女娲2号”的引力要比地球大得多了。
不过还好每个人都装备得有减压装置,以至于在如此大的地心引力下还可以自由地行走,不至于还没有进行考察就累趴下了。当然了,远程航天公司平时的身体锻炼和称作“后羿”系列飞船对骨骼的无意识强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看起来个体不大,但“齿蚁”的行动速度确实没得说。除了少量的看起来像是首脑的“齿蚁”外,还有一部分好像是护卫的“齿蚁”没有背负风虫肉,而剩余的占据了“齿蚁”总数绝大多数的看起来都是劳动力。它们的肢体居然非常的灵活,八条腿总是能够保证四条腿支撑着地面,而另外的四条腿却支撑着背上的风虫肉。真的难以想象它们的节肢居然可以全方位旋转,这要比地球上的蚂蚁高级多了。而且在如此快速的前进速度下,这些劳动力们居然能够如此完美地保持身体和风虫肉的平衡,更是让远远跟着的赵一飞等人赞叹不已。
大概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在“伏地树”那密布的茎干间穿行,“齿蚁”群摆出了长长的一字长蛇阵。从望远镜中看到,在队伍的最前头是大约几十只身强力壮的“齿蚁”,它们的职能大概和地球上蚂蚁群众的兵蚁相似,负责在没有合适的路线前进的情况下咬断一些茎干,为后面长长的队伍留下足够的空间来。当然,从观察的结果来看,它们的工作效率是极高的,至少不会耽误后面队伍的前进速度。而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声波放大仪里也越来越频繁地传来它们咬断“伏地树”茎干时发出的“咔嚓咔嚓”声,听起来个人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随着越来越深入,地势确实开始渐渐地变低,慢慢地“齿蚁”群已经无法从上面完整地观察到,只能若隐若现地在某些“伏地树”叶子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发现它们的一些身影。
赵一飞等人也没有闲着,由于“齿蚁”的行动速度非常的快,所以A队成员们也只能够紧赶慢赶地跟在后面。如果不是当初有改进后的辅助负重装置,再加上“女娲2号”上大气含量中氧气的比重要高于地球的话,恐怕绝大多数A队成员已经累得跟不上了。
想想也真的很惭愧,身体要比“齿蚁”高大得多,从负重程度来看,每一块“齿蚁”背负的超过身体重量估计至少有5—10倍的风虫肉,却要比考察队员走的还要快。人类的身体强度确实不是强项,如果没有发达的大脑的话,恐怕人类真的无法站立在地球生物进化之树的顶端。一边走着,赵一飞一边无聊地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
随着渐行渐深,慢慢地“伏地树”变得高大起来。赵一飞所率领的A队已经被它们没过了头顶。由于上面密布的“伏地树”树叶遮住了绝大多数的“阳光”,光线也随之暗了下来。不过还好的是,根据仪器显示,虽然这下面几乎只有很少的光线能够透下来,却并不缺乏氧气,这里的氧气浓度甚至比“伏地树”叶面所在的地表处还要高一些,不知道是为什么。
看起来“伏地树”这种植物真的非常的奇怪,面对着这些数据,赵一飞一边走一边分析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伏地树”的生存环境非常的奇怪,一方面是低洼处的氧气浓度要高于叶面处,另一方面叶面本身强大的造氧能力和上表面固氮下表面排氮的效率都太高了,以至于造成了其叶面上下之间氧氮比例明显变化。
那么,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情况呢?它只能说明这个星球的气候状况非常的稳定,至少很少有大的风暴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发生“伏地树”的叶面因为环境变化而迅猛地生长,以至于产生了大量有害的烈性麻醉剂。
而根据这些日子对“女娲2号”的考察来看,也确实没有遇到较大规模的气象变化。尽管有的时候会有暴风的产生,但规模却远远不能和地球上的风暴相比。不过就算是这样的小风暴的产生,也会造成大批的“伏地树”死亡。相信如果不是这种自然的平衡的话,具有极强改造自然能力的“伏地树”恐怕早已遍布“女娲2号”,到时候所有别的生物都难以生存了。
虽然在“伏地树”草原下方的幽暗之处也散布着一些动物的尸体,不过确实非常的少见。而今能够发现的一些也只能算是它们身上的一些牙齿和骨骼之类的东西能够的一部分保存。其它的部分大概不是被勤劳的“齿蚁”切割运走,就是成为“伏地树”的肥料了。
由于下方的亮度已经非常的弱了,A队成员们只好打开随身携带的冷光电灯。清冷的灯光照射在“伏地树”越来越粗大的茎干上面,显得这一切是那么的恐怖。不过还好众人都是经历过太空考察的,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了,反而不会在意这些的。
这个时候躯体的小巧就显示出了很强的优势,“齿蚁”们可以自由地在粗大的茎干间绕来绕去,虽然走得路线要曲折多了,但开道的“齿蚁”已经基本上不需要再去撕咬清障了。
而由于光线的缺乏,在“伏地树”草原的下方也没发现有什么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看来至少在这一点上,地球植物与“女娲2号”植物是非常相似的,都需要光合作用来提供足够的生长能量。
不过随着越来越深入,动物的尸骨居然变得越来越多了。各种各样没有见过的骨骼架子经常会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有的非常的庞大,仅仅倒毙的骨骼就有两米多高,有的则非常的小巧,只有不到普通人的手掌大小。看到这些骨骼,赵一飞等人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勤劳的“齿蚁”,没有它们的话,这里恐怕也将是腐尸遍地了。
不过让众人异常奇怪的是,这里居然没有发现任何活着的动物出现。
静寂的“伏地树”草原下方,这里居然干净的连根掉落的树枝都没有。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齿蚁”的功劳,还是别的什么动物专门负责“打扫卫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