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奏效,太武帝闻奏十分高兴,立刻派人将“天师”接到宫中,并派人奉皇帛、牺牲,南下祭祀嵩山,还将寇谦之在嵩山的弟子,接到平城。于是“天师”“帝师”,一齐拥来;宣布天下,显扬新法,道业大盛。
寇谦之在宫中辟谷不神奕奕;扶乩请神,天相多多;画符镇灾,希冀太平;讲经论道,施术弘教,深得太武帝的器重。
寇谦之居帝师之位,便发布遵老君训诫改革天师道。同时,考虑到大魏治国必须用儒学,而自己幼不好儒,成为缺陷;崔浩有求必应,急需应用,稍稍弥补了自己的儒学空白的短处。崔、寇二人用儒道治国的方略,在朝中逐渐得到了落实。
寇谦之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便大显神手,积极参加北魏的军事行动。始光二年(公元425年),大夏王赫连勃勃病亡,其子赫连昌继位。对是否西伐大夏,朝臣意见不一。崔浩主战,长孙嵩主和,太武帝倾向主战,意志不坚定,特请来寇谦之“天师”决定吉凶。寇谦之首先同意崔浩的意见,认为大夏历年穷兵黩武,民心不安;又新丧国君,政局不稳。如出兵征伐,定会一石三鸟,取得胜利。于是,寇谦之在宫中,大作法事,祈祷胜利。后对太武帝说:“此战必克,陛下以武应天运,当以兵定九州,后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
太武帝十分高兴,于是亲率一万八千轻骑西征,结果大挫西夏元气,俘敌军数万,缴获牲畜十几万头,虏夏人万余家,凯旋而归。
寇谦之以其道术、法术和权术、谋术,连连相扣,术术应手,终于在北魏,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国师”之梦,如愿以偿了。推行新道
寇谦之改革后的新天师道,在北魏轰轰烈烈发展着。太武帝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并下诏给寇谦之及其弟子授予高官显爵,寇谦之谢绝了。太武帝下令对寇谦之处以方外之礼,于是,让“天师及其弟子,并列在王公之上,不听称臣”。太武帝还下令,为寇谦之师徒在京城东南(象征嵩山)修建了五层高的道坛,遵其新经之制,取名“玄都坛”。住道士一百二十人,朝廷供给衣食。道士、道徒每日“斋肃祈请,六时礼拜”,每月举行一次“厨会”,有数千人参加,费用由国家供给。太延六年(公元440年),太武帝根据寇谦之的建议,改元“太平真君”,后又应寇谦之所请,亲自至道坛受符箓。自此,北魏历代皇帝即位时,都至道坛受符箓,成为一种规制。如文成帝拓跋浚于兴光元年(公元454年),“至道坛,登受图箓”。献文帝拓跋弘于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幸道坛,亲受符箓”。
寇谦之去北魏平城以前,朝廷民间多信佛教;寇谦之的新天师道得到太武帝崇奉之后,自然影响到佛教的发展。因崇奉道教,再加上崔浩及众道士的挑拨,太武帝决意灭佛,下诏各州杀僧人,毁佛像,禁民信佛。北魏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而衰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的“太武灭佛”。然而,寇谦之对太武帝灭佛活动,不太热心,甚至反对。他认为道教己处于国教地位,佛教己无力相争,没必要排佛,况且新天师道吸收不少佛教义理,二者互相融合,可以共处,根本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他更认识到以太子晃为首的胡汉贵族崇信佛教,排佛过于激烈,势必影响政局不稳,不利道教。所以,对于执意灭佛的崔浩,寇谦之意识到他目中无人,必然会招致杀身之祸,因而刻意与之保持距离。
寇谦之不仅想到崔浩的未来灾难,也想到了他自己的现状,他以太武帝名义修建“静轮天宫”,因“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功役万计,终年不成”,而招致大臣们的非议:“寇谦之想以无止境的时间,办不可能办到的事,费损财力,疲劳百姓,恐怕不太合适吧?”太武帝也认为无不有理,寇谦之很清楚这个内情。他还意识到他所招收的新老弟子,入京城之后,个个贪图享受,无所长进,自己己年过八十,道教后继无人,静轮天宫,己历时十八年,而竣工无期,这使得寇谦之己力不从心了。他感到大限将至,对弟子们说:“当我寇谦之在世之日,你们可以求得荣华富贵,一旦我去世,这静轮天宫真难修成呵!”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寇谦之预言不久的夜里,在尚未完工的静轮天宫里死去,享年八十三岁。
两年后,崔浩奉命纂修国史,太武帝借口崔浩“尽述国事,备而不典”,将其诛杀,并尽戮其族。崔浩之死,正被寇谦之言中。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迫于压力,太武帝下令拆除静轮天宫。太平真君十二年,太武帝突然终止“真君”年号,改元“正平”,可见太武帝已经改变了一味放任道教势力的做法。十个月后,太武帝被近侍宗爱所杀死。因太子拓跋晃早死,由皇太孙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
此后,北魏的新帝登基,按照祖宗旧例,亲登道坛,接受符箓。北魏孝文帝元宏元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将道坛由城南迁至南郊,定员由一百二十人减至九十人。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一照旧例,在洛阳城南新建道场,定员为一百零六人。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静帝元善见由洛阳迁都邺城,建立东魏,在邺城南建立道场,定员仍为一百零六人。东魏武定六年(公元548年),高澄奏请取消道坛。北齐文宣帝高洋天宝六年(公元555年),佛道论争暂告平息。
寇谦之对早期道教的教义和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吸取儒家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观念,吸融儒释的礼仪规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戒仪式,并改革道官职位的世袭制度,主张唯贤是授,信守持戒修行。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之间的矛盾比较激烈。在理论方面,道教不是佛教的对手。“即使在信仰方面,如五斗米道、李家道之类仅以治病为中心,富有浓厚的咒术宗教色彩的道教也不可能长期维系人们的信仰。”寇谦之对佛教的借鉴体现在思想、仪式、神仙塑造、科技和养生诸方面。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