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讲透资治通鉴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第五,有一种说法,说秦始皇曾说过“东南有天子气”,而吕后马上言之凿凿,说刘邦有一段时间脑袋上老有一股气,云蒸霞蔚,不过肯定是除了她谁也没看见过。

看来,刘邦对自己的出身低微而遂得大位,心下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所以摇尾系统或者是在授意之下,或者出于揣摩上意,搞了这么多无聊的东西。

英雄是英雄的镜像

项梁者,楚将项燕子也,尝杀人,与兄子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其下。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器过人。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61页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他们的人生好像就是为了对手而存在,他们相互为对方性格和命运的镜像,比如刘邦和项羽,比如毛泽东和蒋介石……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看人生得一劲敌亦足矣。在今天,我就发现有许多朋友就是生活在和竞争对手角逐的乐趣之中。人心最底层的东西,不是平和,而是竞争。“天下以智力相雄长”,这是自然规律,看《动物世界》,不论是猴子还是狮子,都是如此。所谓淡泊宁静,与世无争,心平气和,物我两忘,都是后来强加于人性的,都是覆盖在人心最底层之上的堆砌物。

正因这样,历史才精彩,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不是大治承平的历史,而是天下纷争、枭雄搏杀的历史,所谓一时瑜亮,所谓双峰并峙,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审美价值。还是那句话,当他们斗智斗勇以及斗狠的时候,历史才有张力,才有戏剧性。

刘邦就是项羽命中的克星,项羽在自刎乌江前说“天亡我,非战之罪”,或许就是他在临死的时候,天眼开了,看到了命运之神在捉弄自己,于是决定不玩了。

项羽是贵族出身,他的老爸是项燕的儿子,连陈胜起义时都假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可见项燕不同寻常。因为已经有高贵的血统,也因为没有最后做了皇帝,所以项羽的母亲没有什么和神怪异兽性交的故事。项羽和刘邦一样,都没读过什么书,不过,刘邦是没有条件读书,而项羽是有条件自己却不愿意读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早的读书无用论的样板案例,秦始皇以焚书坑儒饱受后世诟骂,而具有喜剧意味的是,刘邦和项羽这两个推翻秦帝国的核心人物,都不是读书人。“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历史总是打一些错位球让我们看。

刘邦和项羽出身不同,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刘邦是家里的老三,父兄辛苦劳动,他则成天游手好闲。后来当上了亭长,亭长大概管几个村,相当于治安联防队的队长。这么个游手好闲的家伙,怎么能当队长呢,我想这和选调皮的学生当班干部差不多,是以毒攻毒的法子。这下,他也算是秦帝国体制内的边缘人物了。亭长有没有工资不知道,估计有也是向村民摊派集资,不属于国家财政编制。刘邦由于无赖泼皮而获得了一定的管理权,这个经验告诉他,良民是做不得的,种地是没有出息的。如果秦帝国的二世、三世稳定大局的工作做得好,刘邦也就一辈子做个基层干部,混吃混喝打发日子了。他对秦帝国的态度是无所谓的,没有革命的原动力。

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对秦有家仇国恨。秦统一后,对地富子女管理不到位,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想学剑就学剑,想学万人敌就学万人敌,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是复辟的急先锋。总之,项羽对秦帝国的态度是仇恨的,是时刻想着复辟的,他参加革命的主动性要比刘邦强得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俘获敌酋之后的政治策略

赵王与张耳、陈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求割地;使者往请,燕辄杀之。有厮养卒走燕壁,见燕将曰:“君知张耳、陈馀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赵养卒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棰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将相终已邪!顾其势初定,未敢参分而王,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63页

赵王武臣与张耳、陈馀一心想扩大地盘,于是他们向北进发,和打着“燕军”旗号的造反派争地盘。非常八卦的是,赵王武臣外出闲逛,竟然被燕军所擒,做了俘虏。

燕军想拿他胁迫赵军割让土地,因此来索要人质的赵国使者均被拒绝,双方僵持起来。这时,赵军有个“厮养卒”(伙夫之类)跑到燕将那里分析了赵王的内部局势:“你们抓到的赵王武臣其实并不值钱,赵军内部真正的牛人是张耳、陈馀,这俩人其实正想在赵国称王,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如今赵王自己傻兮兮撞过来做了俘虏,张耳和陈馀一定偷着乐呢,他们想借你们的手杀了赵王,然后自立为王。”燕将一听,留个窝囊的赵王并未有利于燕军,于是便释放了赵王武臣。

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这样的事,一方运气特别好,一不小心就把敌方的领袖抓到了,这个时候如何处置俘虏来的敌酋,是一个考验政治智慧的事情。

明朝土木堡事变,蒙古瓦剌意外地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瓦剌的首领也先高兴惨了,俘获皇帝,自然奇货可居,可以换取不少好处。消息传到北京,京师震撼,但为了防止也先勒索起来贪得无厌,于是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是为代宗。蒙古首领也先后来看到油水不大,于是反向思维,干脆释放了英宗。英宗回到北京,北京于是有了两位皇帝,最后酿成了“夺门之变”。当时蒙古势力尚不足以和大明分庭抗礼,要不,单凭释放英宗造成的大明内乱,蒙古瓦剌族就一定会有机可乘。

我们熟知的西安事变,也是如此。延安当时对蒋介石并没有处置权,蒋毕竟是在张、杨的手里,而张、杨给自己的定义是“兵谏”,谏者,以下劝上,他们是承认蒋的地位的。但是,也不排除延安制止老蒋返回的可能性,南京当时也确有希望老蒋回不来的势力,最后延安还是利用这一事件,完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再往上还有金国俘虏徽、钦二帝,都是可以一齐拿来做研究的。金人掳走宋朝徽、钦二帝,让这爷儿俩老死北方,倘若金国当初在合适的时机将他们放回杭州,会不会就此让南宋王朝陷入内战呢?

在赵王武臣被俘而后又重返赵国的事件里,起到改变事件(说他改变历史进程有点儿夸大)进程作用的,是一个“厮养卒”。锐圆说“人人是刀斧手,个个是权谋家”,这就是一个佐证。《资治通鉴》卷第八秦纪三(凡二年)◎《资治通鉴》卷第八秦纪三(凡二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帅哥李斯被踹入茅坑的前因后果(1)

二世数诮让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书对曰:“夫贤主者,必能行督责之术者也。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故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则权不在臣下,然后能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如此,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二世说,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