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李世民曾孙 > 第55部分(第1页)

第55部分(第1页)

打开城门,将唐军引入。唐军于是攻占虎牢,活捉了大郑荆王王行本以及长史戴胄。

在东都城郭外,李世民指挥唐军挖掘了一条很深的壕堑,在壕堑之后,又筑下长长的墙垒,彻底切断了东都与外界的往来。

东都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绢一匹只能换粟米三升,布一匹只能换盐一升,古董珍宝,贱如尘土。百姓将草根、树叶全都吃光了,又把浮土放到水桶里摇晃,将乱渣石子去掉后,用得到的细泥掺进一些碎米做成烧饼,吃下去的人无不生病,浑身浮肿,脚跟发软,走上一百步便需要半个时辰。东都街头到处可以看到尸体。当初,皇泰主将百姓迁入宫城,总共搬了三万家,到现在所剩不到三千家。即使贵为郑国的公卿,连糠稃都吃不饱。至于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弄到一点吃的都亲自肩挑头顶,其中不少人像普通百姓那样挨饿死去。

大郑皇帝王世充多日不上朝堂,呆在后宫里,面前摊着兵书发怔。偶尔打起精神,摊开筹策、龟片,反复推算窦建德的援军何时可来、胜机何在。摆着弄着,他又陷入了痴呆状态。

第十三章 虎牢关

武德四年三月,夏王窦建德率大军前来救援王世充。在此之前,他率军将盘踞在曹、戴一带的盗贼孟海公的军队一举攻破,孟海公在被俘后向他投降,被俘获的孟海公将士也被改编为夏军。

窦建德随即率军西进,途中又集结了盗贼徐圆朗的队伍。到了滑州,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韩洪开门迎接。接下来,夏军又一路攻陷了管州、荥阳、阳翟等地,同时不断有王世充的部下加入进来。双方的兵力合在一起共有十几万,对外号称三十万,水陆并进,军粮由船队运送,溯河西上。三月中旬,这支以夏军为主的联军受到了唐军的阻截,前锋便在成皋东郊平原驻扎下来。窦建德没有忘记他是以国君的身份出征的,一驻下便立即在板渚兴建行宫,同时派使者通知王世充援军已到,要东都方面作好接应的准备。

在东都城外军营中的秦王李世民,一直密切关注着夏军的动向,他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在地图上一天天地标出敌人的进度,紧张地对敌情进行分析、判断。

三月二十二日,有斥候飞马来报,夏军主力已于二十一日下午进抵酸枣。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又一次接到窦建德的书信,信中要求唐军退回潼关,归还所侵占的郑国土地,与夏国重修前好。

李世民立即召集众将官开会,商讨应对夏军的方略。众人为窦建德强大的兵力所震慑,纷纷提议回避他的锋芒。独有宋州刺史郭孝恪提出异议。

“王世充穷途末路,马上便要投降了;窦建德这时候才从遥远的北方赶来救援,未免太晚了些。这是天意要让两位枭雄同时灭亡啊。”他走到地图面前,右手指向虎牢,“我军应该固守虎牢城,坚决地把他的军队拦截住,然后瞅准机会出击,必定可以把他一举消灭。”

主簿薛收站起身来,表示赞成郭孝恪的意见:“王世充据守东都,府库充实,所率军队都是江淮精锐,当下他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粮食。他现在是求战不得,想守又无法持久。窦建德亲率大军远来救援,带的都是最精锐的力量,想一举置我军于死地。如果我们放他进入东都,让这两大强敌顺利会师,那么,河北的粮食将被转运来供应洛阳,战争便不是即将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我军将士就不知要到哪一天才能班师,中国统一的日子更是遥遥无期了。”

李世民点头称是。薛收又来到地图前,指指画画,进一步地发挥郭孝恪的意见:“现在我军应该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围攻洛阳,在城外深沟高垒,如果王世充出兵求战,我军应坚决避战;另一路由大王您亲自率领东进,第一步占据成皋,整顿好队伍,等到窦建德的军队到达时,我军凭坚固守,以逸待劳,一定可以在成皋把他打败。窦建德既然被消灭了,王世充便可不攻自下。这样,不过一二十天的时间,便可以擒获两大枭雄。”

李世民又点点头,但并没有开口说话。

民部尚书萧蠫被皇帝李渊派来兼任秦王府司马,他和屈突通、封德彝等人对郭孝恪和薛收的建议表示异议。封德彝起身,一条条地归纳了他们几位的意见:“我军久困于东都城下,师疲兵老;王世充据守着坚城,一时不易攻克。窦建德又乘胜而来,兵强马壮,气势逼人。我军腹背受敌,形势对我很不妙啊!不如退保新安,等待敌人疲惫不堪时再作反击。”

李世民目光严峻地向在场的将官一一看去。众人知道他要讲话了,便停住了讨论。

“王世充的军队连打败仗,粮食也快要消耗光了,他君臣上下离心,不用再费力攻城,我军便可以坐等他的灭亡。”李世民从容不迫地说,面对如此重大的军务,他说话的声调并不高昂,依旧是那么柔和、平稳。“窦建德新破孟海公,将士们都很骄狂,我军占据虎牢,扼住了他的咽喉。他如果冒险与我交战,我消灭他便很容易。如果他狐疑不决,不敢向我进攻,那么,二三十天内,王世充粮食吃完,将自行崩溃。我军分在东都城下的兵力又可以抽调到东线去,在兵力和在气势上都将彻底压倒窦建德。所以,我军一举歼灭两大枭雄是很有把握的,就看我们如何行动了!”

李世民将目光转向封德彝等人,分析起他们的退却建议的负面效应:“如果我军不及时赶过去,让敌人攻占了虎牢,河内一带各州县都是刚刚才归附过来的,人心未稳,必定守不住;两大强敌顺利会合,他们的力量便会大大地增强,哪来的疲惫可以供我利用?”

屈突通总觉得有些不放心,在一种莫名的恐惧左右下,他再次请求主动解开东都之围,令唐军退据险要地带,依据形势发展再做应对。李世民摇头表示否定。

“我已经拿定了主意!”李世民沉声向众人宣布,“就这样决定了!”

既然主帅已经作出最后决断,众将官便纷纷表示服从。然后大家开始讨论同时进行两线作战的一些具体细节。

李世民紧皱双眉,嘴角浮现出刚硬的线条。他一边倾听着各位将官的发言,一边不时地察看面前的地图。虽然否定了屈突通的意见,但他内心里仍然对屈突通充满了好感。现在屈突通又围绕李世民带兵东征后如何继续围困东都发表意见,主张不能像薛收所说的一味避战,如果王世充胆敢出战,便给他以迎头痛击,让他知难而退;李世民听着,不断地点头,嘴角一弯,冲他作出了亲切的微笑;在他讲完后,李世民的神色又不自觉地恢复了严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重要的是能够讲出不同意见。意见的多种多样与最后决断的坚定并不矛盾。最后决断只有建立在权衡了各种利弊而不是一时冲动的基础上,才是深谋远虑的。作为主帅,必须有一帮武将文臣总向他提出逆耳忠言,他对军机要务才会考虑得比较周全,行事才会稳健。在这一点上,父皇和他的思路高度一致。父子俩一道搭建了陕东道大行台,它收罗了本时代最优秀的,汇聚了四方英杰。

——有像屈突通这样品质高尚、具备几十年战斗经验的老将军。他有两个儿子呆在洛阳王世充的军中,临行前皇帝李渊对他说:“东征的事,现在要委托你操办了,但你两个儿子怎么办呢?”他回答说:“臣已老迈,实在不能当此重任。但自从皇上您将臣身上的绳索解下、恕臣不死之后,臣便在心中发誓,要以身报效国家。这次出征臣愿充当先锋,两个儿子如果战死了,那是天命使然,臣绝不会为这些私情影响国家大事。”李渊叹息道:“忠义之士,内心竟坦荡到了这种地步啊!”老将军真乃国家柱石,他的优点不在于多谋善断,而在于执行军令的坚决与可靠。高明的主帅必须善用人之所长。只要你拍板决断,将方案交由老将军这样的人监督执行,保管没错。

——有来自隋炀帝身边、具备多年行政经验的封德彝、宇文士及。嗬,他们可是叛逆者,但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别看封德彝现在犯了糊,数月前,在说服父皇不要收兵回关中一事上,他代我陈情,可是议论风生、头头是道。

——有做过县令的殷开山。可惜,刘文静已经永远离开了……好了,不要多想。当年在晋阳谋划举义时,我才十八岁,便靠着这几位县令为我提供行政经验。还有刘弘基、长孙顺德这样的太原起义老将,赤胆忠诚,心无嫌猜。他们秉性忠厚,时常代其他将领陈情,挨了训也不记在心里,颇有助于军心和睦。

——还有房玄龄、杜如晦这样干练的谋士。元帅府的日常军务,我只指出个大概,由他们草拟方案,传达并监督到位,尽心竭力,知无不为。每平定一方枭雄,众人竞相收罗珍宝,独有房、杜二人招揽贤才,延入幕府。对于那些谋臣猛将,房、杜二人都诚恳地与他们结交,使他们对我大唐产生亲和,愉快地将智慧和勇力贡献出来。房、杜二人本身的才干也是当今天下一流之选。上次宇文士及入朝后回来说,父皇曾专门问起我的奏章一般为谁所起草,他回答是房玄龄。父皇当即夸奖道:“房玄龄每为我儿子陈述一件事,虽然远隔千里,但条清缕细,都和当面谈论一样。”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两人都有宰相之才啊……啊,远了,远了,姑且不去想它。

——还有来自四方各阵营的武将。秦琼、程咬金来自李密和王世充,尉迟敬德来自刘武周,翟长孙来自薛仁杲,他们都身经百战,有万夫莫当之勇,而今集聚在我的马军中,冲锋陷阵的能耐堪称天下第一。当然,还有李世,现在他在虎牢,他可更厉害了,智勇双全,众将中就数他能独当一面,将来必定是前途无量。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