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中国抗日战争史读后感500字 > 第226部分(第1页)

第226部分(第1页)

这次大会,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支配下,决定拒绝联合政府的主张,最终确定了实行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政策。大会闭幕后不久,国民党就调派10余个师兵力,进攻苏浙地区的新四军,7月,又调兵遣将向陕甘宁边区进攻。

这一切表明,国民党坚持独裁,准备内战,要把战后中国引向黑暗。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六章 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专政,争取困结抗战、民主建国的斗争

第三节 中美关系的演变

一、史迪威事件

在抗战后期,随着中国国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美国的对华政策也逐渐发生变化,即由扶蒋联共转向扶蒋反共。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第一是有效地进行战争。第二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国际)组织以及建立东方的稳定和繁荣,承认并促使中国成为一个与西方三大国俄国、英国和美国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大国。”'〔美〕赫尔:《赫尔回忆录》,纽约1948年版,第2卷,第1583页。'

从这一原则出发,美国执行积极支持中国抗战的政策,为此,罗斯福政府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援助中国的措施。1942年2月,美国国会批准向中国政府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6月,又根据《租借法》签订了《中美互助协定》。为了利用中国军队消耗日本陆军主力,牵制日军在太平洋及东南亚的进攻,并把中国作为将来反攻日本的基地,美国政府还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1941年12月成立了中国战区,并派史迪威将军来华。在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后,美国又开辟了一条从印度东北飞越喜马拉雅山险阻到昆明的“驼峰”援华运输线。罗斯福向中国保证,不管仰光是否失守,不管从印度经缅甸到中国的陆路运输线能否保持开放,这条空运线一走要维持,以便使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美〕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9页。'

在政治上,罗斯福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1942年1月1日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把中国同美、英、苏并列于宣言签字国之首。

1943年1月11日,美国与中国签订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协定,放弃了它在中国享有近百年之久的特权。10月,美国不顾英、苏的反对,坚持中国应成为《普遍安全宣言》(“四强宣言”)的签字国,作为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四警察”之一。

12月,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保证自1895年以来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同月,美国国会应罗斯福要求,废除了1882年~1913年间制订的一系列排华法,给予中国移民与其它国家移民一样平等的入境限额。

在对待中国内政问题上,尤其是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罗斯福也希望蒋介石同共产党合作,一致抗日。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高级会议时,罗斯福对蒋介石多次表示,美国不会陷入中国内战的陷井里,希望中国各派政治力量联合起来反对日本,并要求蒋介石在战争尚在继续的时候,与延安“共产党人组成一“个联合政府”。'〔美〕埃利奥特·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纽约1946年版,第164页。'

为促使国民党政府改善国共之间的关系,1944年6月,美国政府决定派副总统华菜士访华。华莱士出访时,以考察农业为名,取道莫斯科,了解苏联对国民党的态度,以便与蒋介石商谈有关中苏及中共问题。当获悉苏联支持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和美国在远东的领导地位后,华莱士一行即于6月20日到达重庆。从21日开始,以国共问题为中心,同蒋介石举行了5次会谈。华莱士转达了罗斯福总统对国共关系的基本立场,即国共两党的党员都是中国人,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双方不能够一致,他们可以“找一个朋友”来调解,“他可能充当那个朋友”。'《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573页。'

进而指出,同民党的出路在于实行民主改革,接受中共合理建议,允许中共代表参加政府。但蒋介石不同意上述建议,说“中国人民并没有把共产党看作是中国人,而把他们看做是服从第三国际命令的‘国际主义者’”。'《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576页。'

因此,他坚持对中共的方针只能是:

“(一)中共军队接受政府指挥,归政府管辖,不准另有其他名目之军队。

(二)陕北区域,不得擅设违背中央之特种制度。”'《蒋总统秘录》第13册,台北中央日报译印,第146页。' 否则不予中共及其军队的合法地位。这种态度令华莱士失望。

随后,华莱士将中国之行向罗斯福总统作了汇报。他主张国并双方建立统一战线,建议美国政府在支持蒋介石的同时,通过各种可能途径对其施加影响,使其在中国进步人士的指导下,采取能唤起民众支持、能使中国在作战方面有新的起色的政策。而美国对华政策应当具有灵活性,以便能在更有希望的中国领导人或集团出现时利用他们。华莱士还估计到,蒋介石没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才能和政治力量,战后中国的领导人要么从演进中产生,要么从革命中产生。现在看来,更可能是从革命中产生。'〔美〕伊·卡恩:《毛泽东的胜利与美国外交官的悲剧》,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第97页。'

但是,罗斯福政府援助中国继续进行有效的抗日战争的政策,同蒋介石政府消极抗战、保存实力,准备反共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矛盾,不仅华莱士访华未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不久又发生了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陆军中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罗斯福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而派到中国的。其使命是贯彻执行美国的对华政策,并监督加强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战斗效能”。但是,蒋介石要求美国派一名高级官员作参谋长,本来的目的是希望获得更多美援,装备他的军队,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这样,围绕吏迪成的指挥权限问题、援华物资的分配权问题以及由史迪威统率全部中国军队等问题,美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立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