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境由心造是什么意思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此后每逢节假日,总是要缠着舅舅去听音乐会,小提琴那如歌如诉的吟唱,常常使我如痴如醉,琴声引着我的思绪在大千世界中畅游,心中便有了绿意萌动的春天,有了五彩缤纷的画卷,有了我喜欢的一切。

不知不觉中,对琴的热爱与日俱增。我常常守着收音机或者留声机静心凝神,听得发呆。有时候走在路上,偶尔听到不知哪里传来音乐声,忍不住驻足侧耳,分辨是否我心中的皇后在歌唱。看到别人拉琴,心里真是痒痒的,不由得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久而久之,便萌发了学琴的念头。那些日子,我总是发呆,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像是走火入魔了。后来大人们便开导我说,小提琴非常难学,非世家子弟难入此门,好好学习才是正道。同学中亦有“内行”告诫:拉琴须手大臂长,手小者不宜。打量自己的手臂,不禁又多了几分沮丧。但是我还是不死心,就怂恿舅舅买琴。那时候舅舅已经结婚,漂亮的舅妈慷慨地批准了预算,舅舅选中一把价格便宜的练习琴。那琴是浅棕色的,背板上淡淡的虎皮纹闪闪发亮,它静静地躺在衬着紫红色天鹅绒的琴盒里,皇后般妩媚与高贵。舅舅如鱼得水,一曲《云雀》,又一曲《春天》,拉的和听的都有些飘飘然了。那年小舅舅刚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也对小提琴一见钟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俩一有空,便轮番在琴上试身手,我只有见缝插针的份了。一次,我在旧书摊上偶尔发现一本《业余小提琴演奏法》,如获至宝,一连几日潜心攻读,有机会就在琴上理论联系实际,想摸出自己会唱的歌,却无论如何发不出那美妙的“女高音”,心中不免又增添了几分对小提琴的敬畏。

转眼间告别了多梦的年华,下乡、招工、成家,有了宝贝女儿,少年时代的梦变得模糊起来。缺少家政才能的我含辛茹苦地养育女儿,居家过日子格外忙碌,那梦便更加遥远,只是偶尔听到悠悠琴声,还会勾魂般地激动,想到今生今世与琴无缘,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渐渐地,女儿长大,爱唱歌,爱听音乐。一次,看到电视里演奏小提琴,便煞有其事地以筷子为“弓”,学着演奏家的样子快活地自“拉”自唱。我不禁心中一动,昔时的梦又清晰起来,于是,和丈夫商量让女儿学琴。买琴、准备谱子,先是找了一位音乐学院学生当家庭教师,后来顺利地拜在一位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高师门下。经过老师们的悉心指教,不久,女儿的琴拉得就有了些模样。茶余饭后,听女儿拉琴,享受天伦之乐。会拉几首小曲之后,女儿开始在学校的联欢会上演奏,欢天喜地做起了天真烂漫的琴梦。每当看到女儿背了琴去上课,就像看见幼时的自己,想到我没有的琴缘女儿却有,心中便有了一种满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地陪女儿上课,看老师耐心地为女儿示范演奏,听老师娓娓诉说着音乐的神奇意境,我不知不觉就陶醉在其中了,那一刻真是莫大的享受。在女儿日新月异的同时,我也走进了音乐世界。

日久天长,女儿功课渐深,很多一起学琴的小朋友陆续知难而退,我越发体会到这乐器皇后真是难伺候。小小的琴上沾满了女儿的汗水与泪水,个中酸甜苦辣,没有学过琴的人永远不会理解。为了女儿的琴,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起来,假日里闭门谢客,冷落了布娃娃和各种玩具;远离了电视机、游乐场,除了学校的功课,女儿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投入到琴上,我们也奉献出紧张的业余时间,全身心地陪伴着女儿在学琴之路上奋进。

琴梦(2)

又是几度春秋,终于苦尽甘来,女儿顺利考取音乐学院附中,并在全市少儿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圆了我那悠远而漫长的琴梦。

音乐殿堂神圣而辉煌,我的心和女儿的手,共同叩开了那扇紧闭的大门。“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知在今后更加艰辛的艺术道路上,女儿能否求索有成,圆一个源于母亲并比之更加美好的梦?

哦,萦绕两代人心头的琴梦!

。。

随便翻翻

读书人大体可分专业和业余两类,就像唱戏,有演员,有票友。专业读书是做学问,需要精益求精;业余读书则多因兴致,随便翻翻。

我属于随便翻翻的业余读者,或者说票友。世上好书太多,诱惑我养成了不求甚解的吞读习惯,看书时认错字、弄差意思的事时有发生。书读了不少,学问却没长进,因此不敢在读书人面前说自己也读书。

然而,很难说专业和业余两者谁更爱读书,就像很难说演员和票友谁更爱演戏一样。

我没怎么受过学校教育——刚上初一就遭遇文革,后来插队,名曰“知识青年”,实为半文盲少年——从此无缘再进学校。

我以自学方式完成了对自己的高等教育,自我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

喜欢读书,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尽管先哲不懈地教导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对书的爱恋,大约是一种与生俱来,并将伴随终生的情愫。对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我一向不以为然,既然书读得痛苦,索性撂手不好吗?读书本该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啊。

我年轻时的一位朋友,嗜书如命,阅读速度极快,一目十行,看她抱卷,煞是一道风景:若是摇头,必是在读横排本的《安娜·卡列尼娜》之类;若是点头,必是在读竖排本的《红楼梦》之类。晚上在宿舍看书怕影响别人,她便用手电夜夜点亮被窝。还有一位朋友,记忆力惊人,过目成诵,她是我见过的唯一可以倒背如流的人。我试过那种背法,比如把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背作“来上天水之河黄”,舌头肯定绊在嘴里,她却脱口而出,滔滔不绝。靠了精湛的背功,她从工农兵学员读到硕士、博士而博士后,读进专业队伍。

我也差点成为专业读者。当年进修心理学时,曾在一位教授的极力鼓动下,准备以同等学力考研,但阴差阳错,最终没能走进考场。那是我读书读得最奋勇也最麻木的一年。那种读法,极大地破坏了一个人享受文章精华的好心情,扼杀了那奔涌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想象。以至于我恨恨地想:考完这劳什子“研”,一定要从从容容地重读这些千辛万苦搜罗来的好书。后来就悟出,无论多有趣的事,一旦沾了利欲,便会索然无味。

不过客观地说,那一年读书颇有成效,学习和储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足够我细水长流地消费一阵子,并且狂热地爱上了这门学问。

依旧还是业余读者。也正是业余,使我对书有一种永远的热爱,对新知有一种无止境的探索;也正是业余,注定我一辈子敬畏学问,一辈子嗜书如命,一辈子手不释卷。

没有被学校教育规范过的读书,是一种自由宽松、灵活有趣而又充满创造力的学习。也许它于我并不是件坏事,使我保持了热爱书籍的天性,滋养了我渴求知识的兴致。我的那位专业读书朋友曾告诉我,当她做完厚达四百多页的博士论文,好久都不想摸书。“你这样多好,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只要有心,只要坚持,一样的博学!”

的确,随便翻翻的感觉好极了,重要的是真心喜欢。只有在渴求的心态下,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如果下班时经常买一本新书揣着回家,脚下便会生出无限精神,这一路也因为约会一个诱人的夜晚而变得格外幸福。若是先生偶出短差,独享半人半书的一张床和半眠半读的一个夜,那样一种美妙,是什么语言也无法描述的啊!

流年似水,历史也是一部厚书。当二十世纪被人类呼拉拉地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一个新的千年又出版了。

我愿意总有一本书握在手里,有空就随便翻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土门》游记

书店又有贾平凹的新作——长篇小说《土门》。我在西安住过多年,土门那一带很熟,看见陕西籍作家的精神产物,总有一种亲近感。在书店里,几次捧了书翻看,又几次送回书架。决定不买的原因很简单,我的一位堂弟也喜欢贾平凹的作品,两年前贾作家另一部小说出版,堂弟来北京出差,兴冲冲带了一本书送我,不巧我已经先买到,堂弟那很是失望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为了留一份喜悦给他,我只好耐着性子等着赠书。

不久收到邮件,果然是一册《土门》,堂弟所赠!打开看时,却一下子愣在那里。书是贾平凹亲笔签名的,却并不是赠予我的,扉页上笔走龙蛇,赫然写着“史XX先生正”。

史先生是谁我不得而知,却知堂弟素来喜欢将好书与众人分享,大约亦想送一个惊喜给史先生,竟莫名其妙地寄到了我这里。那么一定还有一本写着我名字的《土门》,但是它此时在哪儿呢?

第二天接到堂弟电话,说是请贾平凹签名的一共五本书,准备送给五位亲朋好友,自己忙,是托人帮着寄的,没想到一本也没有寄对地方。

“你收到了谁的?”他问。“一位史先生。我那本寄给谁了?”我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