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从个人的能力还是实力来看,袁世凯都是一个很厉害的妄人,跟袁世凯相比,张勋只是个奇葩。
袁世凯的皇帝之路之所以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过于自信了,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以至于忽略了去把控媒体,也没有完全控制住国会,最终导致了四面楚歌,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张勋先是跟着众人一起劝进袁世凯,因为劝进有功,而被封了个爵位,但张勋并不是袁世凯最宠信的人,袁世凯担任大总统的时候,只封了一位“亲王”,那就是副总统黎元洪,张勋之所以能进北京,主要就是受到黎元洪的邀请。
黎元洪是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的,北洋水师学堂都是由英国的海军军官来教课,所以黎元洪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现在有很多人喜欢为民国的历史翻案,说在甲午海战中,黎元洪所在的“广甲”号其实没有逃跑,而是在海战中被击沉的,还说黎元洪是沉船之后自己游泳回来的。事实上是这样的,在甲午海战中,黎元洪所在的“广甲”号被编在一役,而且还是一役里唯一的一艘国产军舰,其他的“济远”号、“镇远”号、“定远”号、“经远”号等,都是欧洲产的军舰。当时,“广甲”号只是跟在“济远”号之后的一艘小军舰,结果方伯谦带领的“济远”号率先逃跑了,“广甲”号不知道“济远”号是逃跑了,还以为它是加速前进呢,于是就跟上去了,一路跟到了大连,撞到礁石上沉没了。幸运的是,黎元洪在上船前自己买了一身救生衣,“广甲”号虽然沉没了,但黎元洪游出来了,由此也能看出,黎元洪的性格还是很谨慎的。不过,黎元洪虽然活下来了,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了,他无处可去,就投奔到了张之洞帐下。
张之洞当时是署理两江总督,权倾长江,坐镇在南京,是中国南方的中流砥柱,号称“北方李鸿章,南方张之洞”,中国如果没有这个人,估计早就变成土耳其了。黎元洪到了张之洞手下能干什么呢?黎元洪毛遂自荐,说自己当过海军,也当过陆军,还懂英文。张之洞刚好在南方办新军,就让黎元洪去当了翻译。实际上在后来的北洋政府里,不论是总理级别的人,还是总统级别的人,真正懂点外语的人只有黎元洪。就这样,黎元洪在张之洞手下从翻译开始做起,他确实非常能干和好学,他的海军知识是跟英国人学的,陆军知识是在日本学习的,也出访过很多次,深得张之洞的赏识。
黎元洪在武汉亲力亲为地办新军,一办就是十几年,所以当时的新军除了北洋六镇以外,最精锐的就是黎元洪在武昌训练的这一支。民间也有人管黎元洪训练的新军叫“南洋军”,因为黎元洪在武昌把新军训练得风生水起,还兴办小军校,这些小军校虽然没有北洋的军校那么正规,但也吸引了从南方过来的大量学生。通过军校,黎元洪在南方各地的新军里都培植出自己的势力,而且他对革命党采取了非常容忍的姿态。当然了,那时候革命党的势力确实是太大了,连清朝都感觉到自己快要不行了。
张学良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过这么一段,民国的时候,肃亲王善耆在天津私邸去世,汪精卫跑去悼念,张学良就问汪精卫,当年你刺杀摄政王的时候,肃亲王不就是审问你的人吗?你怎么现在还跑去给他送葬?汪精卫回答,虽然肃亲王曾经审问过我,但他这个人还是挺好的。当年,他说凌迟我就能凌迟我,说处死我就能处死我,却没有那么做。肃亲王本人没有那么顽固不化,他颇有点洋人思想,在法庭上还跟汪精卫聊了起来,他说,他很理解革命党人,我们清政府确实没把这个国家管理好,但是即便革命党人当了政,也是管理不好这个国家的。等到肃亲王去世的时候,汪精卫也正好失势,不禁觉得肃亲王当年说的话真有前瞻性,如今革命党真的胜利,也办了共和,果然没能把国家办好。
其实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都跟肃亲王一样,黎元洪也是如此,如果他发现自己的部队里出现了革命党,解决方案基本上就是找来谈谈心,礼送出境,所以,革命党人对黎元洪的好感度是很高的。而且在武汉的新军里,除了第八镇的统制之外,黎元洪的级别是最高的,不过那位统制大字不识一个,所有的实权都掌控在黎元洪的手里,他在新军中的地位是众望所归的。在这里,我一定要纠正一个讹传,在很多的历史书里,把黎元洪写成了一个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人,只是因为起义军里的最大官职是一个连长,革命军的领导者都不在,孙中山先生在外国,黄兴同志也不在,实在找不到人了,才把黎元洪从床底下揪出来,把抖成筛糠的黎元洪推上了湖北都督的位置,事实当然不是这样,黎元洪不是草包,他也没有躲到床底下,更没有抖成筛糠。
关于要不要当湖北都督这件事,黎元洪是深思熟虑地想了很久的。当然了,他确实不是自己主动去当都督的。起义发生后,黎元洪就躲到了他的一个哥们家里,结果革命军在大街上发现了黎元洪家的管家,那管家扛着一大堆东西在街上乱跑,就逮住他询问,是不是偷了公家的财产要逃跑。管家被逼无奈,只好如实回答,他没有偷东西,是黎旅长在前面的那栋屋子里住,让我给他送点吃的过去,革命军这才找到了黎元洪,去请他出来当都督。黎元洪是自己从一个帐子后面走出来的,而且非常镇定地说,既然找到我了,我就跟你们去吧。
可能有人忍不住要问了,既然大家都公推黎元洪当都督了,他为什么还要躲起来三天两夜呢?黎元洪连上“广甲”号都自备一身救生衣,像他这么谨慎的人,面对这么大的事,当然需要仔细思考一番才能下决定。这三天两夜,黎元洪不吃饭也不说话,就坐在那儿想,自己能不能当都督,如果当了都督,他该怎么做。黎元洪不是革命党人,他不能单凭一时冲动就“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直到第三天他开口说话的时候,那就代表他终于想清楚该怎么做了,所以他跟革命党人说,我可以当都督,但接下来该怎么做,你们都得听我的。
那么黎元洪究竟想要怎么当都督呢?其实他每天就做两件事——发电报和汇款。黎元洪想得很清楚,他只有鼓动更多的省马上独立,才能形成巨大的势力,因为他太知道北洋六镇有多厉害了。于是,黎元洪每天上午就给各个省的巡抚、布政使和提督发电报,只要这些人愿意宣布自己所在的省独立,黎元洪立即下午就给他们汇钱。当时,在武汉的武昌城内的湖北省藩库有存款,总计四千万余元,结果这些钱就都变成黎元洪的活动经费了,只要接到电报的行省宣布独立,独立所需的军饷等开支黎元洪下午就汇款过去。在黎元洪的大力鼓动下,还真的有几个行省宣布独立了,所以说,如果没有黎元洪在武昌主持,接下来的共和能办成什么样,还真不好说。连孙中山先生都夸奖黎元洪,说他是民国的首功,以至于后来在南京选临时政府的第一个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一共有17个行省的代表参加投票,孙中山以16票当选了临时大总统,当选临时副总统的黎元洪居然得到了全票。随后在北京交完权以后,国会在北方重新选举,大总统从孙中山换成了袁世凯,而副总统依然是黎元洪。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黎元洪这个人并不像历史书里写的那么无能,至于说他像小丑一样被革命军从床底下拎出来,被逼着当上都督,那就更荒唐了。黎元洪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而且一开始的时候,黎元洪是拒绝去北京当副总统的,他希望能继续留在武昌,因为武昌是他的根据地,最后是段祺瑞到武昌把黎元洪“绑”到了北京。而最有意思的是,孙中山先生和黎元洪虽然身为南京临时政府选出来的正副总统,但这两个人一生只见过两次面。
孙中山跟黎元洪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清朝的时候,当时黎元洪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到了广东水师,在“广甲”号上当副轮机长。有一次,黎元洪手下的一个士兵生病了,他下船去请医生,结果请来了一位名叫孙逸仙的医生,也就是孙中山先生。这就是黎元洪和孙中山的第一次见面,非常富有戏剧性,他们一个是“广甲”号的副轮机长,一个是医生,谁也想不到,这两个人将来会成为正副总统。从第一次见面之后,两人再未见过面。后来两人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临时正副总统,因为孙先生在南京,而黎元洪在武昌,两个人也没有见过面。后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后,黎元洪也去了北京,不过孙中山只去了一次北京,跟袁世凯见了一面之后就又回到了南方,一会儿护国,一会儿又护法、二次革命,等等。总之,孙中山和黎元洪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直到北洋政府最后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张作霖和冯玉祥控制北京政府了,才又致电邀请孙先生北上。于是一九二几年的时候,孙中山去北京,路过天津的时候,跟黎元洪见了第二次面。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后,黎元洪还在天津的家里设了灵堂,来祭奠孙先生,不过那时候黎元洪已经失势了。
黎元洪刚被选为副总统的时候,勉为其难地离开了他辛勤耕耘了十几年的武汉,结果他到了北京一看,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虽然美其名曰副总统,但其实就是光绪帝,而袁世凯则是慈禧太后。为什么这么说呢?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太后一直把光绪帝囚禁在南海瀛台。黎元洪在北京见到袁世凯之后,袁世凯也安排他住到了瀛台。黎元洪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非常善于审时度势,一看自己被安排到了瀛台,立即什么都明白了,所有的事都跟他没关系了,他就乖乖地在瀛台待着就行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