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为什么在半夜的东长街突然做出召回胡善围的决定?
因为他看见了东长街那块铁碑,“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这是一块新铁碑,是洪武三十一年,胡善围为了“造谣”而重新铸造的。
胡善围借着后宫地陷,连日下雨,铁碑地基被泡软,不稳倾倒,本来可以抢救一下的,她命心腹抡起大锤,岌岌可危的地基顿时沉陷出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将铁碑埋了进去。
宫外的纪纲铸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铁碑,偷偷放在为了反抗李景隆诬陷伪造纸币而全家自焚的湘王府。铁碑事件导致朝野内外议论纷纷,说建文帝刚刚登基,就削藩逼杀亲叔叔们,违背祖制,导致高祖皇帝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倒塌的铁碑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湘王府遗址就是高祖皇帝大显神威,警告建文帝,莫要听信谗言,屠杀叔叔们。
因削藩是黄子澄、方孝孺等顾命大臣建议的,永乐帝后来才找“清君侧”的借口打响了靖难之役第一枪。
此事可以显示胡善围对后宫的掌控力,建文帝当年把她请回后宫,恢复尚宫之位,协助小马皇后管理后宫,她一回来,不断生事的吕太后立马老实了,胡善围略施伎俩,吕太后就对她深信不疑……
有这样的一个人在后宫,堪比镇山太岁,有她打理后宫,小马皇后倒显得可有可无了。
既然有没有皇后都一个样。我就不必再立后了。
徐皇后为永乐朝牺牲了太多。
她的健康、她敬重的兄长和喜欢的弟弟、娘家魏国公的公爵被除爵,以及靖难之役时,每次燕军和兄长徐辉祖交战时的纠结。可以说四年的靖难之役,徐皇后遭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她还要掩饰这一切,坐镇大后方。
我的皇后啊,除了你,还有谁有资格和朕并肩而立?
除了感情的原因,永乐帝不愿意见任何一个女子取代徐皇后之外。皇家内部的斗争也是永乐帝所忌惮的。
一旦立了新后,就会制造出无数新矛盾。
首先,新后背后有家族、有势力附庸,在朝中党同伐异,拉帮结派,扰乱朝政。
其次,新后若生下皇子,就是嫡子。永乐帝已经和徐皇后有三个成年的儿子,不用担心年幼的弟弟。而永乐帝正值壮年,他还能活很久,足够见到继后生的儿子成年,到时候……衰老的皇帝、精力充沛的继后、成年的幼子、朝中势力强大的原配皇子们,简直就是修罗场。
反正史书记载这种类型的宫廷都斗得死去活来,兄弟相残,无一例外。永乐帝不想重蹈覆辙。
还有,就是后宫的嫔妃们……几乎每一个嫔妃都是出自政治原因纳进来的,加上永乐帝不好美色,因而这些嫔妃都无一人怀过身孕,虽如此,她们背后的价值不容小觑,涉及永乐帝对大明未来走向的计划,她们都不可能被扶正。
所以新后必须从外头抬进来,而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怎么会了解永乐帝对后宫的打算?
永乐帝由此断了立继后的打算,没有皇后,又要有一个人替他掌控后宫,谁有这个本事?
若有一个人……
永乐帝看到东长街铁碑,立马想到胡善围过去的“丰功伟绩”,能够按照他的意思掌控后宫、能力和资历双全、有没有皇后都能干,舍她其谁?
永乐帝遂叫三保太监去请,三保太监和胡善围少年时就有过交情,共患难,他晓得胡善围全身而退太不容易了,两次去云南接人,都能看到胡善围对归隐的生活很满意,八成不愿意回宫。
三保太监试探着劝道:“沐春已经随军出征安南,家里只有胡尚宫母女两个,女儿阿雷只有九岁,怕是胡尚宫舍不得女儿。”
言下之意,就是骨肉分离,胡尚宫即使进宫,也不能安心工作呀。连皇上你都晓得不能孩子们找个后妈,何况胡尚宫这个母亲呢。
永乐帝大手一挥,“这个容易,要胡善围母女一起回京城,小姑娘养在宫里就可以了,朕给她郡主的待遇。”
三保太监再劝,“沐春出征回来,见不到妻女,怎么办?”
夫妻长期两地分局,胡尚宫也无心工作。
一个太监两次驳回皇帝的话,这在洪武朝或者建文朝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早就人头落地了。
但从永乐朝开始,洪武帝对太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燕王府有一群精明能干、懂得实务的太监、工作范围涉及外交、水利甚至战争的领域,各取得成效。
三保太监因是道衍禅师所引荐而得到永乐帝信任,而后靖难之役,三保太监上阵杀敌,十分英勇,在永乐帝率领八万燕军救援岌岌可危的北平城,和李景隆五十万南军在郑村垻大战中立下大功,所以永乐帝赐马三保为“郑”姓,赐名为“郑和”,以纪念这次大胜,可见对三保太监的信任。
可见永乐帝喜欢用有能力、给他帮助的人,而不是唯唯落落、只晓得点头称是的庸人,故,三保太监敢连续两次驳永乐帝的吩咐,不要把好不容易落得清净的胡善围给卷进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