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资治通鉴的现场解说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取?br>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正式中央王朝是周朝,尽管已经式微。上古三代,史无详载,但后世儒家编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将其描绘成政治理想国,什么“文武之治,一张一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等,反正周王朝是纯正“封建”,据说是美得很。

但是,两千多年前,经济、交通十分落后,周王朝对统治区域的有效管理应该是个问题。把子侄、功臣分封到各地,起码在心理上有了统一管理的感觉。

到秦代,生产力已经有所发展,铁器也已经普遍使用。从秦统一后的一些重大决策可以看出,政治体制的变革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社会条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都是统一国家管理的基本条件。

李斯是一个伟大的政治体制创新者,尽管他个人的人格境界低了点儿(以后会有机会评价他)。他提出了对“子侄功臣”的政策,就是“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衣赋食税,结果是“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这个政策,应该说一直沿用到后世。“郡县”是资本,“赋税”是利息,把利息的一部分给子侄功臣,而不把资本交给他们,这是政治成熟的标志。可惜,这种成熟的进程到了这一层面就停止了。

后世,郡县制大致定矣,但“封建”多有反复,汉高祖得天下,也分封过功臣、子侄,后来在吕后帮助下剪除异姓王,与众臣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分封政策变成了只封刘氏子弟,结果刘姓王一样和中央闹对立,景帝削藩时还引发了皇族内战。

封与不封,在今天看来只是一个对待子弟功臣的政策待遇问题,但是在当时,则是一个政治体制和权力基础的构建问题,也是政治上必须马上回答的问题。

秦始皇与李斯不搞封建制而推行郡县制,是因为他们从周朝的衰落、从诸侯国之间不停的战争中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缺陷。刘邦初定天下,则不免事事反秦而行之,以为秦之亡与废封建有关系。后世的柳宗元看到了其间的差别,他在《封建论》里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这个看法是公允的。

在秦,“有叛人而无叛吏”;在汉,“有叛国而无叛郡”。柳宗元看到了郡县制是帝国王朝稳定的基本制度。郡县制的核心是官员由中央任命,对中央负责;分封则刚开始还领中央的情,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像今天美国的州郡,基本自治,联邦政府的权力在各州有诸多限制。

。 想看书来

大一统:防止民间武器拥有

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杰于咸阳十二万户。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36~237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的兵器收缴上来,铸了十二个金人,这件事史书上言之凿凿,让人不能不信。但是我还是有疑问。

当时的战争,前后投入的兵力不下数百万,坑杀俘虏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如果一个士兵平均每人拥有金属武器一公斤,那“天下兵”至少得有一百万公斤,也就是一千吨。若铸十二个金人,一个平均要重八十多吨。

以当时的铸造技术而言,搞出八十吨的铸件绝无可能。事实可能是,确实铸了十二个金人,不过十二个金人所耗对于天下兵器来说,只是零头,此举多半只具有象征意义。收天下兵器,以当时的社会动员程度而言,也没有可能,还有一个情况不能不谈,在中国古代,一旦战争规模扩大,就会把大量农民卷入,农具即是兵器,请问谁能收起来?

“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是一个象征举措,他对于新政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表明新政权结束战争、开创和平生活的意志,所谓“铸剑为犁”是也。这对长期处于战乱之下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其二,多多少少能减少民间兵器的拥有量。中国自古以来,负责任的政府都不允许民间拥有武器。在冷兵器时代,农具、用具和兵器之间的界限不好划分,即便如此,政府也必须尽量收缴,因为一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刀把子可以换来印把子)这个道理,不是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明白,揭竿而起尚有燎原之势,何况有了标准的武器装备。二来,在法制不健全的基层社会,人与人之间、家族之间、乡里之间,一言不合,即有爆发械斗之可能,少一些兵器,即多一份安定。

据电视新闻报道,世界上民间拥有的轻武器已经有六亿件之巨,平均地球上每十人就有一把手枪或AK47之类,其中美国可能是民间拥有武器量最大,同时也是人均拥有量最大的国家。关于美国民间枪械合法存在的问题,中国舆论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如果中国拥有这么多的武器,社会会乱成什么样子根本无法想象。相对于这么大量的武器存在,美国的枪械事件并不算多,但每发生一件,对社会的危害、影响都足够大。因为我们对美国的政治、法制、文化传统都知之不深,以美国人民素以民主精神处理国家内部事务的传统看,“全民武装”到底是好是坏,恐怕难以简单地来个“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的总结就完事了(简单的总结是中国人的强项)。

秦“收天下兵”与“焚书坑儒”恰好成了秦帝国文武两手都要硬的表现。但这两手这么个硬法,不仅解决不了秦王朝长治久安的问题,反而加深了政权的危机。

有一首诗说:“焚书早种阿房火,收铁还留博浪椎。”还有诗说:“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可见,小政策解决不了大问题。

统一度量衡的意义之大自不必多说。关于移民咸阳,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秦汉间,有一个怪现象,即所移之民皆非贫穷之民,而是富户巨室。

秦始皇把天下大户十二万移置咸阳,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政治军事上的胜利者对拥有经济资源的人仍有戒心,何况当时的富户巨室多为六国贵族,但又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全部消灭掉,于是便把他们集中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以便于监视、管制。

其次,长期的统一战争导致作为国都的咸阳不仅人口没有增加,或许还有减少,首都规模过小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驭。

再者,移民富户而不移穷户,一则移民费用可以不用政府支出,二则也符合抽肥补瘦的中国伦理。而且大量富人移民的到来,还会给当地带来商业繁荣。今之天下,受保护的也正是投资移民,世界上还没有哪里拒绝富人的到来。

大一统:封禅与检阅(1)

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用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始皇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颂德,明得意。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38~239页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