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区域经济学原理郝寿义第二版pdf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促进产业链接通的途径通常有二种:一是直接将区域内已存在的各孤环或断环有机衔接;二是新创造出若干承上启下的产业部门(链环)实现断环接续。一般而言,后者较前者更为常见。产业链接通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各产业部门间的经济联系,通过利益和风险的传导机制,有效提升区域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对外综合竞争力(龚勤林,2004)。163

2.产业链延伸

产业链延伸即指通过对产业部门追加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投入,使产业链的后续产业环节得以增加,或是得以增生扩张以获取追加收益的过程。它通常受一定经济目标驱动,如追求劳动力吸纳量最大化、产业资金追加量极大化、产业技术含量极大化和产业附加价值最大化等经济偏好(龚勤林,2004)。164

3.产业链迂回

产业链的迂回有两种形式:一是生产活动用更多的加工程序来完成,借助于不同的设备经由多道加工程序不断进行功能积累,而非一次性将功能目标实现。二是不在企业内部进行所有的生产活动,而是在社会上进行细致的分工,保证每个阶段的专业化优势,实现高效率生产,由此形成产业链的迂回(吴金明等,2005)。165产业链的迂回与延伸有相互交叉的部分。

4.产业链整合

产业链整合即指以主导企业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基础,通过对产业链上的资源与活动进行调整,以达到风险、成本和利益共担的协调运作目标,获取协同效益(卜庆军等,2006)。166它通常表现为两个步骤:①对区域内隶属于各个行业部门的产业资源和产业活动进行整合,将在经济技术上存在前后向关联的产业环节合理组织,通过资产重组重新构建产业链。②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区域竞争力为目标,突破行业束缚,在更大范围内或更高的产业层次上,在新的地域空间和产业空间上,重新构建与调整产业链环的联结状态(任保平和洪银兴,2005)。167产业链整合存在股权并购型、战略联盟型、产业集群型等多种模式,包括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和混合整合等方向。

(六)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因素及动力机制

1。 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因素

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因素主要表现为(陈朝隆和陈烈2007):168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产业链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和源点。对资源加工型产业(采掘业、冶金业等)、自然禀赋依赖型产业(农业、林业等)而言,自然资源不仅影响着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区位分布,而且也决定着产业链的种类。

(2)区位条件。在产业链的缔结、延伸过程中,区位条件的比较优势是一个重要参量,在吸引区域外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

(3)产业基础。产业链发展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已有的产业基础是区域产业链形成的关键性开端。

(4)地域文化。经济行为深嵌于地域社会文化氛围之中。作为社会资本的载体,地域文化能将各种要素组合,朝其增值的方向运转,对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5)产业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产业链源于链环之间的技术关联,是一种技术链。技术的革新将改变产业链的组织结构、链接模式和空间结构。

(6)正式制度安排。宏观经济政策是引起产业链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开放性政策有利于产业链的缔结和延伸,限制性政策则易导致市场分割,阻碍区域间的产业链联系。专门化的制度结构,如商会、研究机构、培训部门等,是产业链发育的基础保证。

(7)历史事件与机遇。某一区域一旦由于某种历史机缘而选择了一个特定路径,在不发生巨大反向扰动的情况下,这一路径很可能被锁定。因此,历史性的偶然事件和机遇也会对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区域产业链形成的动力机制

(1)驱动机制。产业链的形成主要依靠下游市场的〃拉力〃或〃引力〃驱动的,则属拉力驱动型产业链。即:产业链的产品或服务,最终须经过市场的检验或认可,否则产业链将瘫痪或崩溃。不能简单地将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权利、地位与它们在产业链中的驱动力量等同起来,市场才是产业链运行的原动力,影响产业链的形成、缔结方向和区位,企业的强势只有转化为市场动力才有意义。

(2)运行机制。区域产业链以自组织(self…organized)为基本运行机制,是一种以内在驱动为主的自组织系统,系统成员间的非线性竞合作用是产业链运行与演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形式。产业链的演化是链内所有主体基于生存与发展动机而自发采取行动的结果,它们依次链接、延伸,相互竞争、协同,无需外界指令而自行组织、自行创新、自行演化,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共同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当出现〃涨落〃触发时,产业链系统内部将自发做出反应,通过成员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竞合互动,使系统运行进入新的有序状态(陈朝隆和陈烈,2007)。169

二、区域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从学术史视角而言,对企业聚集(地理集中)现象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经济学家马歇尔(1890)170工业组织理论中的工业区论、韦伯(1909)171工业区位理论中的集聚指向论。当代西方学术界对企业聚集(地理集中)现象的再度关注始于1980年代对〃第三意大利〃经验(即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小企业聚集发展的成功个案)的总结。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聚集(地理集中)现象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议题。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基于竞争力研究框架首倡〃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又称作〃产业簇群〃) 概念。172波特被公认为将产业集群应用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的第一人。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始于1990年代末期。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及实践现已成为产业经济学理论及实践、区域经济学理论及实践等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由于区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区域产业空间组织形态。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概念界定上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广的当推波特的产业集群定义说。

波特认为: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四类(见图4。4),另加〃机会〃和〃政府〃两类变数,构成完整的钻石体系(Diamonds framework,又译作〃菱形架构〃、〃 菱形模型〃、〃钻石模型〃)(见图4。5);产业是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一国的成功并非来源于某一产业的成功,而是来自纵横交织的产业集群;173产业集群虽然包含了钻石体系中的一个方面(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但它最能体现钻石体系四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174

波特先后在《国家竞争优势》1998年再版〃导言〃、《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petition〃,1998)、《产业集群与竞争:企业、政府和机构的新议题》(〃Clusters and petition: new agends for panies; governments and institutions〃; 1998)、《区位、集群与公司战略》(〃Location; clusters and petition〃,2000)等文献中对〃产业集群〃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见表4。5 所示。

表4。5                 波特关于〃产业集群〃概念内涵的基本观点

文献名称(英文版年份)

概念界定

内涵特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