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盛宣怀家族谱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盛毓邮是盛家哥儿们中最会用功的一个,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又留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读商科,回沪后打理自己的产业。他平时有两个跟班,一个叫大董,一个叫小董,都是他祖父盛宣怀的原配夫人董夫人的本家。但是很快抗战爆发,进出口贸易做不成了,只好坐吃山空,静观待变。这期间,他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他的婚事,他娶了一位漂亮小姐为妻,在静安寺百乐门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婚礼。新娘子是宜兴望族任家的小姐任芷芳,端庄典雅,温婉可人,一个典型的东方美人。

第十二章 野火春风(4)

宜兴任家也是江南著名的大户人家。祖上读书做官、骑马打仗,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朝廷赐以办盐的肥缺,由此发家。任芷芳的曾祖父任道镕(字筱沅,号寄鸥)当年是李鸿章的哥儿们,与盛康、俞樾都是至交,拔贡出身,跟李鸿章一样,原在京城当官。太平天国打到江南时,他也是被朝廷赶回老家办团练的文官之一。李鸿章同治年间剿捻的时候,他成了李氏麾下的一员骁将。《清史列传》中表扬他:“(同治)二年,擢直隶顺德府知府,时捻氛北窜,顺德适当其冲。道镕勇督驻守沙河,挥众突击,破悍贼,获其酋朱学孟,贼遁去。以防剿功,升道员,加盐运使衔,赏戴花翎。方军兴时,客兵过境络绎,道镕择适中地,备粮转运,使无缺乏,而民亦不扰。”讲的全是优点,没有缺点。

他还是一个治河能手,洛河在他的主持下,疏浚畅通,得良田万亩,因此后来还当过河道总督。同治十年他当直隶保定府知府时,李鸿章是直隶总督,正是他的直接顶头上司,对他印象不错。光绪七年他升任山东巡抚(相当于山东省长),二十七年又调任浙江巡抚,一路青云,无灾无难,想必一方面是由于本人努力,办学堂,治武备,赈恤灾区,政声挺好,另一方面与李鸿章的“敲边鼓”,恐怕也不无关系。

任芷芳的父亲任伯轩是个举人,是个有福气的老太爷,几个女儿都出落得如花似玉,家业全由夫人路氏(路克严,山东人)打理,他只管整天在书房里读书写字。任家在上海滩出名的人还有好几个,一个是任凤苞,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的经理,他是著名的京剧票友;任百尊是任芷芳的侄子,出任锦江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任颖华,也是著名的票友,任百尊的姐姐,梅兰芳的私淑女弟子,是任芷芳的侄女。

关于盛毓邮、任芷芳的相亲和结婚,至今还是上海老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任家小姐是大家闺秀,大家族规矩大得很,即便是盛家公子来相亲,也不能走得太近,看得太真,只能让你远远地“瞭望”一下。所以他们的相亲就很有戏剧性——任芷芳的妈妈陪任芷芳去看牙医,在国泰电影院附近等车;这时候盛毓邮在一帮盛家人的陪同下开着汽车来国泰电影院看电影。整个相亲过程真的就像看电影一样,一晃一个镜头就过去了。任芷芳小姐根本不知道这内幕,就已经被人家相中了。

到了结婚时可就热闹了,盛老四包下了整座百乐门舞厅,请了数百名亲朋好友,静安寺一带路之为塞,新娘子有一群伴娘,新郎官也有一群伴郎,还有男女小傧相,新娘子长长的婚纱,从舞池中心一直拖到大门口……然后来到婆家,大宴宾客三天!

这些老上海的“闲话”,笔者以前只是听之、想之,并没有具体的概念。2009年春天在东京,来到任芷芳老人家的时候,看到了他们结婚时成套的原版婚礼照片,才突然明白所谓豪门之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婚后他们和母亲孙用慧住在一起,在万航渡路的一处大花园洋房里过着闲适而优雅的生活。常常有亲戚朋友来玩,大家就常在大客厅或是花园里喝茶、打牌。不过大家庭旧规矩很多,媳妇陪婆婆打牌是天经地义,常常要配到深夜。新媳妇的到来,解放了小姑子盛冠云(青姐)和盛岫云(五毛),她们就不必陪妈妈了,所以她们很喜欢这个嫂子,嫂子接替了她们的苦差事。公公盛老四因有姨太太,不常在家。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二章 野火春风(5)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得九岁就当上了百万富翁的盛毓邮,变成了一个“无产者”!他只得重新开始自我奋斗,为养家餬口而奔波。他退掉了花园洋房,把妻儿安排到丈人家,自己去香港、新加坡工作,其间做过生意,也当过中学教师。1960年,已经先期到达东京的盛毓度先生创办了留园饭店,需要一个帮手,请他前来协助经理洋人客户,于是他从新加坡来到东京,加入了餐饮业。经营餐饮业非常辛苦,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这时候,谁能想像得出,他就是当年盛宫保的孙子、英国留学生、九岁时就有了百万身价的人!

一切都是今非昔比了,好在苍天不负苦心人,不数年,他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1960年代初,毓邮的妻子任芷芳带着三个孩子也来到了日本。1968年,两夫妻面对现实,仿照旅日老华桥的“刀工”(世称旅日华侨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开办了一家很小的新亚饭店。这期间,他们能上也能下,精心布置,日夜苦干,聘请了沪帮名厨吴国祥掌厨,很快,他们新亚的酱猪蹄、红烧划水、明虾豆腐、红烧排翅……不胫而走,他们的小笼包子,皮薄馅嫩,咬开来一包汤汁,很受市民的欢迎。后来他们的店面不断扩大,又开设了分店,直至现在,已经发展为七层楼面的新亚饭店,地点在距离东京塔不远东御城门。

他们的儿子盛承洪和盛承兴都是美国留学生,留学生活也是艰苦奋斗,他们自知父母赚钱不容易,业余时间就去打工。盛承洪至今还记得他1960年代在美国餐馆洗碗每小时一美元,为旅馆擦窗每小时两美元……

盛毓邮不愧为是大家之后,不仅能屈能伸,白手起家,一切从头做起,而且还做得别有特色。他有几样至今为人所称道的“壮举”。

其一是首创中国人不洗碗的店规,凡到他的饭店来打工的中国人,都被安排做其他工作,洗碗的事用毓邮的话来说是“让日本人洗去!”;

其二是首创中国留学生每小时工作一千日元的规矩。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国内赴日留学大潮涌起,绝大多数留学生靠业余在餐馆洗碗端盘子,来维持学业和生活。人家店里的留学生工资一般都是每小时八百日元,而他考虑到留学生们很辛苦,毅然做出决定,每人每小时一千日元,而且最多时用了二十多个留学生。其实他店里已有不少固定的职工,本不需要那么多学生来打杂的,他完全出于帮助学生们的一番好意。来打工的小伙子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篮球队,这又触动他那根几十年前热爱体育的“神经”,立即拍胸脯:“你们组织篮球队,我给你们买队服!”……小伙子们惊讶得都愣往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老板呀!管吃、管工资,还管打球、队服,这真是标准的“海外奇谈”了!所以在他店里打工的留学生,无不有一种回家了的感觉,大家无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形成了很好的氛围。他们从语言学校毕业后,一个个都考进了名牌大学,现在都已成家立业,各奔前程了。

其三,是创办了东京的惟一一家京剧票友活动中心——东京票房。

几十年来,这个东京票房团结和召集了一大批热爱京剧艺术的老华侨,每个周日的下午,大家汇集到离新亚饭店不远的一处房子里,这是毓邮夫妇特地租下的场所,大家各带自己的“家什”,乐器、唱本、磁带、锣鼓,自拉自唱,自娱自乐,唱整整一下午,到吃晚饭的时候了,大家就去新亚饭店吃饭,几十年间,风雨无阻。老人去了之后,又有新人加入,目前有四个日本人也加入了队伍。每逢国内有名角来东京访问演出,他们总要出来组织联谊活动,请客吃饭,联袂演出,发动捧场,非常热闹。梅葆玖、梅葆玥、艾世菊等人到日本,东京票房的活动就像旋风一样,席卷了整个东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二章 野火春风(6)

票房最有力的领导者是毓老的夫人任芷芳女士。任老师今年已经九十二岁,从小就跟大人们上戏园看戏,渐渐成了戏迷。她们任家是上海滩出了名的票友之家,全家老老少少,人人会唱。她的妹妹嫁给了名票赵培鑫(其弟弟赵培忠、徐文湘夫妇亦是名票,而且把票房移植到了美国,在美国洛杉矶开办了海外惟一一所京剧学校)。任芷芳本人喜欢唱程派戏,除了组织并参加票房的活动,自己每周一、三、五下午还请琴师来家拉琴,为其吊嗓子。那天我们正在聊盛家的老人老故事,碰巧琴师推门进来了。任老师说今天有客人就不练了吧,我却执意要听听,结果一曲悲愤的《六月雪》,把个几十平米的大客厅震得嗡嗡作响……

胡琴拉响的时候,他们的小孙子盛乐毅噔噔噔地跑进来了,说他也要唱,大家一致鼓掌,他就“自打锣鼓”地来了一段“失街亭”,满屋的人都为他喝彩。

在大家热热闹闹的时候,毓老总是一个人斜卧在沙发上,静观一切。老人家话不多,但句句有份量。只要他一发话,全家人都要动作起来——还是大家族的老传统——老太爷以其人格的力量,赢得了社会和全家族人的崇敬。他显得十分沉静,因为九十年间,他什么都看到过了,什么也都经历过了,他无需遮掩什么,也不需弄出什么声响,像一潭平静的秋水,可以直面青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大赢家,因为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盛氏家族骨子里的豁达和彻悟。论人生,还有什么比这种彻悟更珍贵的呢?

一晃九年过去了,笔者再次走进毓老家的客厅时,毓老已于2001年病逝了,接待笔者的是毓老的夫人任芷芳女士,和他们的儿子盛承洪、盛承兴先生。看得出,盛家的家族意识仍旧是他们的根,他们每间客厅里都悬挂着老太爷的像,或是老太爷写的字,谈起盛家过去的一切,他们依然那么一往情深,比过去更多了些理性的思考。

东山再起盛毓度

盛家第三代人中,商业上最有建树的要推盛老四的二儿子盛毓度。

盛毓度(1913—1993),字念祖,早年就读于其祖父创办的南洋公学,同时在家塾中读古文,古文底子打得很扎实。盛家人都喜爱体育活动,其父饲养了许多良种马匹(据殷四珍女士讲,在跑马厅养了七十五匹马),经常参加赛马,并组织孩子们在老公馆的草场上举办各种体育活动,篮球、足球、跳高、赛跑……有一种“鸡蛋赛跑”最为出奇,他要每个孩子手里拿一汤匙,汤匙里放一只鸡蛋,然后赛跑,匙中的鸡蛋不许掉下来……盛毓度机巧灵活,常常能得第一,久而久之爱上了体育运动。进入南洋师范之后,他带头组织了一支小足球队,队员十人,取名“留社”,常活跃于校内外的赛场上,从那时起,他已开始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组织才能。之所以取队名为“留社”,那是为纪念他们盛家的祖业——苏州的留园。或许留园对他的影响太深,他后来在东京创办的著名的高级饭店,也取名“留园”。

1933年,父亲安排他去日本留学,当时“一·二八”淞沪抗战已经爆发,人心惶恐。此时去日本,他感到非常惶惑,可是父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起初是住在与盛家有世谊的日本人家里,进行语言学习,不久考入了东京最负盛名的一所中学——成城学园。成城毕业之后考入了京都大学经济系。京都大学历来是日本出人才最多的高等学府,尤其出过不少政府高级官员。在这个环境里,他的视野大开,交往也空前广泛,既有其祖父一代的重臣,又有其父亲一代的社会贤达,还有众多的校友,此为其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极好的人事基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二章 野火春风(7)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他在京都大学的学业已经修完。眼看日本人在自己的祖国打仗,他无意在东京呆下去了,遂即束装回国。先是在他一位堂姐的帮助下,进入复兴银行工作,不久即转入工部局当日语翻译。后来国民党政府派戴笠与他单线联系,他曾奉命营救过敌伪时期国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谁知抗战胜利后不久,戴笠飞机失事,他们间的关系中断,致使肃奸部门把他作为汉奸投入牢狱,判刑三年六个月。后经他的七姑妈设法与宋子文取得了联系,才获释放。从这件事上,他看出了国民党内部的阴暗,这或许就是他日后不再愿与国民党打交道的原因。

1950年代初,盛氏家族已全面衰落,盛毓度抱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信念,再次东渡,决心重振家业。在职业的选择上他有过成熟的考虑:在饮食行业中,中国烹调历有传统,在日本市场上一枝独秀,一般的中国料理店遍地开花,然而缺少真正上品的、高质量的、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饭店,如果经营得法,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他的这个创意一经传出,立即得到了新老朋友们的一致响应,结果参加投资的,有八幡制铁、富士制铁、日本矿业、三井银行、三菱商事、野村证券、日铁矿业、大泽商会等企业,共投资七亿五千万日元,于1960年7月正式成立了留园株式会社,兴建了一座中国宫殿式的高级饭店——留园饭店,他被推举为社长。留园饭店于1961年10月3日开始营业,不仅使日本人耳目一新,而且吸引了众多的前来东京旅游观光的各国游客,一时名声大振。

留园饭店聘用了京、粤、川、沪、闽五帮的名厨高手,注意“质量上乘,灵活多样”,做到百味俱陈,使顾客各得所好,所以在店面层次的安排上也动足了脑筋。底层是大众散席,客饭点心,无所不备;二楼是特设大厅,供大型宴会和集体活动场所;三楼是包房,分设各式厅堂,以供专用。这样,各阶层的人士均能各得所需,而且菜肴、点心,品种繁多。开业以来,长年宾客盈门,有些顾客没有座位了,宁肯排队等候,所以那时“吃留园”,简直成了东京城内的一道特色风景。

盛毓度事业心极强,虽是办饭店,他亦事必躬亲,每日到各处视察。晚市高峰时段,人们常见他一袭长衫,往来于宾客之间,不断与一些老顾客们寒喧、交谈。有如此高雅的环境、高档次的菜肴和服务,东京各大产业集团,各界知名人土,甚至日本政府政要,都愿来此设宴待客。日本历届首相如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等均多次光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财阀洛克菲尔,前国务卿基辛格都曾兴致勃勃来此品味佳肴。美国驻日大使曼斯菲尔德与盛氏交谊深厚,更为座上常客。中国领导人及访日的代表团等,也常常来此设宴酬宾。六七十年代,留园饭店在日本多如牛毛的中国料理店中,的确是鹤立鸡群,一时风光占尽!

盛毓度不仅是个成功的实业家,还是个极有智慧的政治家,曾为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他以留园饭店为基地,广交天下朋友。他喜欢谈论、研究国际关系问题;他在大学学的是经济,却对政治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身体多病,却极喜欢体育活动……这些貌似有些矛盾的现象,却十分真实地统一在他一个人身上,尤其是他对中日关系问题、对日本社会与经济诸问题的思考,都曾对日本社会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第十二章 野火春风(8)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