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盛宣怀家族谱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张之洞也来电:“北可无公,南不可无公!”,也反对盛宣怀北上,希望他仍留在南方暗中主持一切。

盛宣怀成了香饽饽,南北都抢。他分身无术,灵机一动,就去请示他老爸盛康,请老爸为其决断。此时盛康虽在苏州留园养老,但对局势看得一清二楚,他对儿子说:“时局如斯,宜退不宜进。”OK,盛宣怀在老上级面前也好交账了:我老爸不容我去。

李鸿章只好独自北上,临行留给盛宣怀一句话:“和议成,我必死。”果真是这样,辛丑条约一签订,“西狩”的慈禧和朝廷尚未回到北京,李鸿章就在北京东城的贤良寺咯血西去了。这也证明了盛康的英明,卖国贼的千古骂名让李鸿章一个人去背了,盛宣怀倒是躲过了一劫。

关于在整个庚子之乱中的种种策划,盛宣怀的儿子盛同颐等在其父的《行状》中还有不少精彩的记叙,与史实查对起来,并不为过溢之词。其中说道:“方事之殷,外馆被围之际,其国人疑其使臣已尽亡,益合力致死于我,设谋之酷,有不忍言者。府君(指盛宣怀)独密呈荣相(荣禄),请允许各使馆通讯本国,先平其愤,而释其疑。不数日,美使康格首有密电至华盛顿(当时北京与外界的通讯联络早已中断,官方通讯全仗荣禄与济南山东巡抚衙门内的“八百里快骑”跑旧驿道,即是荣禄准许他们往本国发电文,概亦是动用了这条渠道——笔者注),美国人大悦,始创保全中国之议。列邦虽不一致,卒皆相率允从,功在宗社,断推此举。又当祸首主战时,曾有停解应还洋款改充军饷之谕,忠诚(刘坤一)亦难之。府君(盛宣怀)谓,洋款一衍期,彼必据我海关,自收自解,且正在议尝兵费,必致藉口干预财政,此大不可。忠诚遂令沪道照解……其他如借设海线以通文告,代撰国书以洽邦交,请惩祸首,罢董军,诛毓贤,宥赵舒翘,恤五忠,撤销矫伪诏旨,皆于当日全局有绝大关系而为世人所不尽知者。”

1903年,天下已是另外一番景象了。4月间,两宫皇太后谒东陵。因盛宣怀父亲盛康去世,正在守制,朝廷准其以素服冠顶在保定迎驾请安。西太后此时还专门召见了盛宣怀,无限感慨地对他说:“若非汝等,力保东南,恐无今日!”还犒赏了一些食品类的东西。盛宣怀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到这时候,总算听到了西太后一句良心话。

第五章 魂断铁路(1)

铁路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晚清政坛上,最早、最起劲地呼吁举办铁路工业的朝廷大员是李鸿章。

早在吴淞铁路建成前二年的1874年,鉴于沿海形势吃紧,日本人出兵侵略我国台湾,英国人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廷签订了《烟台条约》……李鸿章就向朝廷呈递过一道著名的《筹议海防折》,提出“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至于无事……”主张为筹海防,为使南北沿海七省能连为一气,呼应通联,共同御敌,必须兴办铁路。

可是此折上去如石沉大海,在朝大臣均不置可否,保守势力仍大行其道,两宫皇太后于铁路更是懵懵懂懂,于是采取了最高明的态度:闭口不谈。

身为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心急火燎,曾去游说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忻(就是帮助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的那个光绪皇帝的六叔,外号“鬼子六”)。奕忻是朝廷衮衮诸公中洋务细胞较为活跃的一个,李鸿章想从朝廷内部找同盟军。可是“鬼子六”一脸苦涩,他明知铁路是民族自强要策,但他不能在朝廷里树敌太多,他还指望李鸿章等自下而上地“运动”呢。

李鸿章没辙儿,又不甘心,只好玩起他惯用的“灵活方法”——在下面先搞点小动作再说。他先拿唐山的煤铁矿区作为试点,修筑一段运煤的短途铁路。然而这个小试点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1878年,由开平煤铁矿总办唐廷枢出面上奏,要求修一条运煤的铁路,资金由矿务局自己筹集,但因遭到反对没有成功。1880年唐廷枢再次上奏,说是要从唐山煤井至胥各庄修一条连接河道的轻便铁路,为了避免朝臣非议,特地声明,这条铁路不设火车头,而用驴马来拖火车车皮,这才得到了“恩准”。

李鸿章当然不会满足于驴马拖载的现状,几经斡旋,得寸进尺,1881年6月9日(以后此日定为中国铁路节),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终于开始动工兴建,于当年的11月8日建成通车,开创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历史。这条铁路总共才有十公里长,只有吴淞铁路的三分之二长,采用每米十五公斤的轻型钢轨,使用英国工程师设计、中国工人制造的“龙号”火车头。可是就这么一条短短的铁路,也遭到了保守派们的攻击,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名,下令禁止使用火车头,运煤车皮再次被驴马拖曳所替代。这场官司直到1882年才算有了结果,允许恢复使用机车牵引。

李鸿章看看这样“蜗行”下去不行,光打奏折远不能奏效,中国的振兴大业离不开铁路,必须让最高领导层开开眼界才行,要让慈禧太后亲眼看看火车的神奇和威力,于是精心设计了一个实体广告,由法国商人出面送给慈禧一个玩具——一列小型的火车,同时在慈禧居住的西苑(即北、中、南海)建造一条小铁路,这大概是晚清最高层的铁路启蒙教育了。1888年底,中南海里出现了一条一千五百米长的微型铁路,和一辆挂着六节车厢的小火车,从中海紫光阁驶出,经北海后最后抵达静心斋。这条冒烟的小铁龙风驰电掣,为皇家园囿第一次吹进了现代化的劲风,着实令那些皇亲国戚们大开了眼界。慈禧太后是个聪明人,从此悟得这个世界的轮子的确是转得快了,从而由不置可否转向明确地支持修建铁路。李鸿章的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

第五章 魂断铁路(2)

五个月后(即1889年5月5日)清廷终于发布了第一个关于兴办铁路的正式文件,内称铁路“为自强要策,必应通筹天下全局……但冀有益于国,无损于民,定一至当不易之策,即可毅然兴办”。这个文件的发布,距离李鸿章上的《筹议海防折》已经十五个年头“磨”过去了,尽管如此,至此毕竟宣告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的胜利,洋务派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必偷偷摸摸地建铁路了,于是就有了关东铁路的兴建,与芦汉铁路的筹建。

数年后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朝野上下在一致声讨李鸿章的同时,变法自强的激情也空前高涨,建造铁路这时被提到时务要端,谋划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计划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时候,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规划和营造铁路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了盛宣怀的肩上。当时他在天津任津海关道。

盛宣怀的命运总体还算不错,在失去了李鸿章这个后台之后,又有了张之洞和王文韶两员大将来撑他的腰,他俩联合向朝廷推荐,要盛宣怀来督办全国铁路。张之洞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讲得很明确:“中国向来风气,官不习商业,商不晓官法,即或勤于官,通于商者,又多不谙洋务。惟该员(指盛宣怀)能兼三长,且招商、电报各局著有成效。今欲招商承办铁路,似惟有该员堪以胜任。”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要主办全国铁路,非盛某人不可了。

此时的清廷为图振兴正思贤若渴,见重臣张之洞、王文韶联名具保,两个月后就有了下文。1896年9月,盛宣怀奉命入京,至总理衙门面呈《拟办铁路说贴》,在这个《说贴》里,他把自己关于举办全国铁路的初步设想全部托出,如特设铁路总公司,先造芦汉铁路,然后建苏沪、粤汉等路,不再另设公司;由总公司招集商股四十万股,每股银百两,拟先收七百万两作为根基,并暂入官股三百万两,以为天下倡率;由总公司先借官款一千万两,续借洋款两千万两,五年之后,分作二十五年归还;铁路总公司悉照公司章程办理,遴选各省公正殷实声望素著之体面绅商十二人为总董……具按西方国家模式,消除官场习气等等。总理衙门认为他的说法确有见地,即奏请准设铁路总公司,并由盛宣怀担任督办。

10月19日,光绪皇帝召见了盛宣怀,向其咨询南北铁路事宜,盛宣怀趁机敷陈大旨,侃侃而谈,深得光绪的赞许。第二天,他的任命下来了:“直隶津海关道盛宣怀着开缺,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并授予专折奏事特权,从此,他有权直接向皇帝打报告了。不久,又被授予太常寺少卿的头衔。

1897年1月6日,根据盛宣怀的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天下华商以为会归”的上海挂牌开张,开始了他的十年筑路生涯。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