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清真相书籍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对了,清人呢?多尔衮十五日在翁后,见到了吴三桂的请兵使者,得知了原委。好家伙!这么大的馅饼掉下来,岂有不受之理?心中虽然有点狐疑,但也不妨碍他改变行军方向,朝着山海关而去。

起以雄关定中原(2)

吴三桂请兵之初,并不知清军已在征明的路上,他的计划是多尔衮按过去老路线入塞(西协、中协),而他则从山海关而来,双方合力攻打北京城。很显然,多尔衮并未按照吴三桂的请求去做,也难怪,一个强者怎会任你摆布,何况你根本就没有提到一个“降”字。

既然这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那就疾驰而去吧,没想到多尔衮与李自成竟是半斤对八两,那边慢腾腾,这边迟缓缓,二十日清军才行至连山,接到了吴三桂第二封求援信,直截了当地求他救援山海关,因为李自成的大部队就快到了。

清军这才一昼夜疾驰二百余里,二十一日傍晚到达山海关外,很快便与唐通所部交了一次锋,轻松败之。想必李自成不用多久,便会知道满洲人来了,那么第二天的决战,大顺军打的也不应该是一场无准备之仗。

多年死对头走到一起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吴三桂自然是一片诚心,可人家一时半会儿哪能看清呢?多尔衮很谨慎,说他精明干练行,勇略不足也可,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了。反正到了山海关大门口,纵使你吴三桂派多少使者前来恳请,他就是不愿进去,领大军驻于关外四五里远的欢喜岭,并严令当晚“披甲*,夜半移阵”。

吴三桂一看急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呀,只好一大早亲自去见多尔衮,求其入关。双方一番交涉,多尔衮感受到了他的诚意,疑虑大减。双方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桂念腹背受敌,势不得全,乃与清帅约云: ‘从吾言,并力击贼,吾取北京归汝。不从吾言,等死耳,请决一战。’问所欲?曰: ‘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清帅许之,攥刀说誓,而以兵若干,助桂击贼。”(《谀闻续笔》卷一)

这个协议是否存在,历来纷争不一,难有定论,存在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一些。清人这次出兵,最高目标一开始也不过就是取得河北数省,真像协议中所言与明以黄河为界,那不就实现了吗?而他吴三桂刚请兵时,便有了给人家财帛再裂地以酬的打算,最后达成这样一个协议也属正常了。

后来,战败于山海关的李自成想和谈时,吴三桂提出的一个条件也是:“请归太子二王,速离京城,奉太子即位而后罢兵。”(谈迁《国榷》)李自成答应,如果让他顺利撤离北京,即把太子二王交出来,二者于是成交。倘使没有与多尔衮协议在前,吴三桂这样做那可就里外不是人了。

再过三十年,吴三桂起兵反清时,激昂的檄文中就曾愤然指责多尔衮背盟,义正词严的样子真不像编造出来的,而当时清廷的反应也并非坚决否认,倒有点刻意回避的味道,若其间没有猫腻会如此吗?再说了,清人占了京城后,刚开始也是按照黄河为界行事的,并没有打算南下,与他们起初的战略相吻,也与这个协议内容相合。这方面以后再说,还是继续看那命运攸关的山海关大战吧。

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多尔衮是高兴的,因为入主中原的空前伟业在向他招手了。而后他又提出要求,为便于战场上同大顺军相区别,吴军将士们都要剃发,因时间太紧迫来不及了,便定以肩膀上系块白布作分辨。吴三桂是当场剃了发,等于是降了清。接着双方又歃血定盟,一番肝胆相照的激情宣泄后,抗顺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吴三桂已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历史的大势也更不会按照他的设计来演进了。

起以雄关定中原(3)

随即,清军有史以来第一次入了山海关,左翼英王阿济格率万余骑入北水门,右翼豫王多铎领万余骑入南水门,多尔衮自统主力入关中门。清吴一旦联手,李自成败局已定。

清军战斗力本来就强,人马最少也有十四五万,再加上吴三桂的五万,算算多少人吧;而李自成只有六万人马,即便沿途收容了唐通的部队,也不会超过八万,与人家相差太悬殊了,怎能打得过?老李呀,兵力太分散,还有主力部队在外面,现在后悔了吧?

四月二十二日,大顺军先与吴军在石河西红瓦店一带再来一番拼死搏斗,惊天地泣鬼神啊。大凡一个民族衰弱时,最勇猛的表现一般都是在窝里斗中,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双方苦战了大半日,下午时分,吴军支持不住了,大顺军也已筋疲力尽。

就在此时,一旁窥伺多时的多尔衮终于完全对吴三桂放了心,而大顺军的战斗力也已大体掌握,一切就绪。清军以多尔衮最嫡系的两白旗骑兵为先锋,三吹角,三呐喊,万马奔腾杀奔而来,气贯长虹,锐不可当。吴军再度振作,与清军合力共战。大顺军英勇拼搏,顽强抵抗,大势却已不可挽回。李自成策马而走,二当家刘宗敏中箭身负重伤,全军溃败而逃,清吴联军乘胜追击四十里。

此战可以说正式拉开了清人入主中原之路,又因北方实力最强的两个汉人鼎力相助,让他们极其幸运地打响了第一炮,也为今后夺天下定下了一个轻松的基调。李自成与吴三桂的PK,太具有代表性了,简直就是明末清初内部斗争最生动的写照。

原来官匪之斗是可以超越民族利益之上的。不仅吴三桂,明体系的人士大都持这种观点,连那名声超亮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也不例外。清人过来消灭起义军是帮忙,应该感激才对。这严重阻碍了他们对清人入关本质的认识,等到终于清醒时,一切为时已晚。

李自成堪称中原抗清最有实力者,他的大顺军战斗力中原之地尖中尖了,没想到在满洲铁骑面前,依然不堪一击。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人们在讨论兴亡时,能够找到很多原因,一般却不愿意过多讲到实力的问题,其实这才是失败的根本所在。就是其他方面错误都不会发生,如果实力不足,你还是打不过人家。拥有强大的实力,才是一个民族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根本保证,可惜当时的神州大地,只有一个字——“无”。就是这样,代表抗清最高水平的李自成们还一再犯错,失误连连,那你还靠什么去抵御外敌入侵呢?

吴三桂恰是民族背叛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他本可以成为大明的支柱,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成了本民族彻头彻尾的投敌者,反过来比征服者还要不遗余力地*本民族的反抗,取得一个又一个加官晋爵的资本。当然还有更多人,连吴三桂都不如,强敌面前没有一丝挣扎,迅速便降了过去,吃香的喝辣的,但人格上有什么尊严?就连被称为清初第一名臣的范文程,老婆都差一点被多铎公然抢了去,幸亏多尔衮还有点起码的政治头脑,及时制止而作罢。这还是早就投清的最高等级汉人呢,可以想见中原民众地位何等之低。不过,就那也不妨碍他们一批又一批争先恐后降敌而去,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呀。毫不夸张地讲,他们为清人定鼎中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期更是无可争议的主力军。相较之下,英勇的反抗者也不少,但比起他们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窝里斗更是加快了入侵者征服的步伐。李自成与吴三桂,华之北最有分量的两大实权人物,不能同心协力共御外侮,却在外敌入侵的关键时刻,彼此间打得难解难分,反而给入侵者提供了更多的征服机会。多尔衮真是太应该感谢他们了,要不然怎能入得山海关,又拿下北京城,继而占领河北乃至差点夺取天下?这样的事以后还更多。李自成逝世后,大顺军内部始终未拧成一股绳,直至二十年后全军覆没。张献忠丢下的大西军同样如此,孙可望与李定国皆英才,却因彼此不和,极大摧毁了西南抗清之局。还有李定国与郑成功,要不是后者过于考虑小集团利益,真能合力攻下广东,南方抗清之势怎会没有转变的可能?至于南明,内部更是一塌糊涂,不值一提。面对如此对手,清人凭借游牧渔猎民族惯有的剽悍之气与勃兴时机奋发向上之力相融而成的优势,岂有打不赢之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又把京城轻松取(1)

就这样,多尔衮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及好得不得了的运气,把父兄几十年从未到得城下的山海关收入囊中,已经打破了大清征伐中原的纪录,接下来就像布勃卡一样,不停刷新了。新的便是拿下中原王朝的心脏——北京。

过程惊人的顺利,让你不得不承认历史就是如此刁诡。想那崇祯后期,即使衰败不堪了,也未让满洲人攻下过京城,可战斗力超过明军的新生力量大顺之师,入得京城一个半月不到,便被满洲人撵走了。猛一看,还真让人难以理解,细思量,原来是吴三桂与李自成再次联手送大礼罢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