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二战全景纪实第三十七集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他认为,中国要真正抗日,必须先求统一;要求统一,必须先消灭共产党,不消灭共产党,国民党就要两面作战,抗日不可能胜利。

而要安定国内、消灭共产党,集中国力抵抗外敌,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心和领袖是不可能的,这个中心和领袖只能是蒋委员长。

他回国后发现蒋介石正在借法西斯之魂,还国民党之尸,并学习希特勒的褐衫党、墨索里尼的黑衫党,成立了法西斯特务组织蓝衣社。

他十分兴奋,就进一步向蒋介石介绍西方法西斯主义,极力劝说蒋介石搞个人独裁,他表示坚决拥护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

张学良的思想正合蒋介石的心意,遂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命他为豫鄂皖“剿匪”副总司令。

张学良上任后,高喊“拥护领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而且比谁都喊得响,并把东北军从华北调往南方,同共产党红军作战。

他还按照法西斯组织的要求,在武汉召集东北救国会,与蒋介石的特务组织复兴社分子组成四维学会,请蒋介石担任名誉会长,他任会长。

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

蒋介石重新制定了“剿共”计划,决心用嫡系部队尾追红军。

同时调东北军转入西北,妄图以数十万兵力消灭疲惫的红军。

蒋介石委任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蒋介石亲自兼总司令,张代行总司令职务。

总部设在西安。

蒋介石还下令杨虎城将军的17路军统归“西北剿总”指挥。

张学良把2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部署在陕北洛川、直罗镇、西峰镇一带,决心一举消灭装备极差的陕北红军。

但事与愿违,崂山一战,王以哲的67军110师几乎全师被歼,师长何立中被击毙;榆林桥之战,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被俘;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紧密配合,在直罗镇一举歼灭了109师,师长牛元锋毙命;黑水寺之战,106师又折去一个团。

短短3个月,东北军就损失了3师之众,气得这位少帅捶胸顿足。

更使他伤心和不满的是,蒋介石对他的“剿共”行为不但不奖励,反大骂他损兵折将,剿共无能,不但不给他补充武器弹药,反而取消了他两个师的编制。

张学良的“剿共”失利,引起他的部将,尤其是那些少壮派如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人的不满。

他们认为,红军是主张抗日的,与红军作战,不但消灭不了红军,达不到抗日的目的,反而会葬送了东北军。

他们还清楚地意识到,蒋介石让东北军这个全国最大的武装集团去“剿共”,其目的一是消灭红军,二是红军消灭不了,也会削弱东北军,有利于他的统治。

所以决心向张学良陈述“联共抗日”问题。

这些少壮派中,孙铭九是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生,与张学良的二弟张学铭同学,有胆有识,在张学良总部任警卫营长。

应德田是东北大学学生,后留学美国,任总部秘书。

苗剑秋为留日学生,有强烈的抗日救国思想。

他们经常出入少帅府,与张学良做深入的思想交谈。

这些人既是张学良的部属,又是他的朋友。

在这些少壮派的影响下,张学良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当时,张学良的思想十分矛盾,心情也很苦闷。

他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抗日思想,一方面又忠蒋反共,所以左右为难,找不到出路。

正在这时,红军以毛泽东主席领衔并有20名红军将领署名的《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发出,使张学良和东北军的高级将领受到很大震动,产生了用和平方法解决与共产党的关系的想法。

也正在这时,张学良突然收到王以哲军长由洛川发来的一封密电,内称:“前被红军俘去的高福源团长现被红军派回,有机密要事,要求向副司令面陈。”

张学良接到电报后,第二天即乘他的波音号座机飞抵洛川。

15。大抗战拉开了幕布(2)

高福源是东北军107师619团团长,在榆林桥战斗中被红军俘虏。

红军不但未虐待、枪毙他,还给他医伤,发给他一套新棉衣,吃的饭也比红军战士的好,后来行动也比较自由。

他亲眼看到红军官兵平等,团结友爱,政治、文化生活非常活跃,也听到许多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

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也经常跟他谈心,向他讲述团结抗日的道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次,他提出要见红军负责同志。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