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盘点已经结束,带来的影响却在不同平行时空的大唐发酵。
贞观年间,为那枉死的大唐忠臣和百姓、饱受摧残的大唐江山而痛痛快快哭了一场的李世民,整理好情绪后,连续几天召开朝会召集群臣,商议大唐未来何去何从。
——将来之所以会爆发安史之乱的浩劫,其中诚然有李隆基错误决策之故,但大堂制度腐朽、弊端横生的缘故也不可忽视。
今时今日盛行的均田制、府兵制等等良法,短短不到百年就崩溃瓦解,尤其是后来强征百姓入伍,简直让腐朽的府兵制成了民众怨声载道的恶法。至于唐玄宗李隆基使地方节度使集军政财权于一身、俨然一方诸侯的奇葩做法,更是离了大谱!
李世民没办法穿越时空去教训不肖子孙李隆基,也没办法穿越时空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更没有办法穿越时空平定叛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直播中暴露出的大唐种种弊端,想尽办法提前解决而已。
既然均田制和府兵制在未来注定要崩溃,而未来的大唐天子又不能解决隐患,他这个老祖宗也只好提前操心,趁着如今自己年轻力壮,大唐群贤毕至,集中所有人的力量,乃为大唐开创一条更美好的前路。
——或许他们没办法建立完美的制度让大唐延续万世,但至少能在提前得知天机的情况下规避未来的隐患,让未来的大唐盛世不至于像天机中那样昙花一现,让安史之乱那样的浩劫再也没有爆发的土壤!
被李世民召集而来的群臣都充满了干劲。他们并不觉得陛下杞人忧天。
尽管如今的大唐欣欣向荣,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当下的制度同样适合当下的时代,并没有任何问题。按照道理来说,时移世变,未来的大唐天子和群臣应该根据时代来调整国策,做出最适合时代发展的决定,但谁让这群子孙后代不争气呢?
——身为先辈的他们只好勉为其难,在窥探到未来走向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为这群不争气的子孙多多留下一些底牌了。
针对天机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隐患,他们群策群力构思解决办法。如此即便他们去世,将来的大唐真的爆发了那些隐患,他们提前留下的答案便有了用武之地——当然了,要是他们的努力让大唐走向崭新的道路,原本的隐患不再爆发就更好了。
此外就是尽全力建设大唐——倘若大唐在他们手
中发展得比原本历史更加强大,那么就算子孙败家,也够子孙挥霍很久吧?
连续几天的朝会开下来,大唐君臣统一了思想,国家机器全力开动起来,沿着消除隐患、多留底牌、建设大唐的方向前进。
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蓬勃的希望。
——未来的大唐,将会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之期待着。
每一个时代都不缺乏聪明人,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层,聪明人从来不少。贞观年间的君臣能够想到提前消灭隐患、为后人多留底牌、发展壮大大唐,唐高宗李治自然也能想到,同样召集群臣行动起来。
而平行时空的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及其追随者已经下狱待死,另一位罪魁祸首李隆基在天下民意的逼迫之下不得不下了罪己诏,择日退位让贤。
倘若只是百姓怨恨,他还能在皇位上苟住。可如今,却是全天下都在逼他退位。未来的安史之乱波及者何止平民百姓?
只说李隆基弃长安而逃,留在长安来不及逃跑的官吏得见未来之景岂能不怨?再加上马嵬之变,参与到兵变中的将士岂能不怕皇帝算账?更何况后来李亨上位,父子斗法,站在新帝那边的人必然是大多数,而且大多数人又岂能接受如今的李隆基继续当天子,不害怕李隆基哪天清算他们?
就连李唐宗室,都做出了决定。有野心者好不容易看到推翻天子的机会,哪怕自己上位的机会渺茫也不会放过;而没有野心只想安享富贵一生的人,一看到李隆基就想到安史之乱的浩劫,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都不能放心这样的昏君继续当天子。
被压抑久了的皇子们更是蠢蠢欲动。
一时间,长安城暗潮涌动。
倘若没有安史之乱这个“前车之鉴”做警告,想必所有人已经根据自己的利益推动最合心意的天子上位,好在刚刚播放完的安史之乱给了所有人血淋淋的警告——倘若继任者又是个昏君,大唐的将来可想而知,李隆基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原因谁人不知?在这样的前提下,名正言顺的太子继位为君,令大唐进行了平稳的过渡。
另一平行时空。
"临淄王、不,庶人李隆基已经出京?"
听到宫女传来的消息,-->>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