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紫玄纪 > 第61章 推心置腹施行新策(第3页)

第61章 推心置腹施行新策(第3页)

老兄啊,要不你还是回来当皇帝吧。

这一刻,李初玄真想把朱厚照抓回来。

深吸了口气,李初玄继续耐心解释道:“陛下,如今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然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你且看,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各个国家都在奋力前行,积极谋求发展。那些远方的国度,有的大力发展科技,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奇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通过改进生产工具,使得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无论是制造兵器还是生活用品,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完成。而我们大明,若不紧跟时代的步伐,必将在这场变革中逐渐落后。”

“陛下,当别人都在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无动于衷,那些积极进取的国家,不仅仅在科技方面有所突破,还在贸易方面大力拓展,他们勇敢地派出船队,驶向未知的海洋,与不同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获取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他们通过贸易,不仅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富足,还提升了国家的影响力。而我们大明,拥有着广阔的疆域和丰富的物产,本应在这场世界变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我们继续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发展,那么我们的优势将会逐渐丧失。”

“陛下,如今的世界,犹如一场激烈的竞赛,各个国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发展,谁能率先掌握先进的技术,谁能开拓更广阔的贸易市场,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不能让先辈们的荣耀在我们手中黯淡。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个大变革的时代,积极发展科技,拓展海外贸易,让大明在世界的舞台上再次绽放光彩。”

李初玄声情并茂,口水横飞。

朱厚熜依然沉默。

李初玄有些急了,他真想拍案而起。

良久,朱厚熜才缓缓开口道:“李大哥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此事重大,不可草率决定,朕需与群臣商议,再做定夺。”

“李大哥,这样吧,今日你对朕说的这些国策,你回去认真理一理,写个章程出来,朕会和内阁六部商议这些政策的可行性。”

“行。”李初玄点头道:“陛下圣明,此事确需谨慎考虑。但臣相信,只要陛下能看到科技创新与海外贸易的巨大潜力,大明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此后,两人又探讨了一些其他事务,除了教育普及之事。

可教育普及之事却如一块巨石,压在李初玄心头。他深知,要想让大明真正走向繁荣昌盛,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如何说服朱厚熜,却是一个难题。

两人聊了许久,从国家大事到民生疾苦,从朝廷局势到江湖传闻,气氛越来越融洽,凝重之感也渐渐消散……

最后,李初玄站起身来,拱手道:“陛下,今日与陛下一番交谈,臣收获良多,若陛下能同意臣的主张,那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哈哈。”朱厚熜也站起身来,微笑道,“有李大哥在朕身边,朕信心十足。”

这句话是不是客套,只有朱厚熜知道了。

李初玄淡淡一笑,“陛下,那臣就先告退了,下次臣再来蹭饭。”

朱厚熜摇头轻笑,“李大哥想来,随时来便是。”

随后,李初玄缓步离去。

李初玄走后,朱厚熜又独自坐回了位置之上,陷入了沉思。

晚上听李初玄说了这么多,朱厚熜也需要消化消化。

今日与李初玄的交谈,让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时他心里也在暗自揣摩这些政策的可行性。

……

李初玄回到府中,便一头扎进书房,挑灯夜战,将今日与朱厚熜所谈的各项国策逐一梳理,详细地撰写成章程。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每一个字都反复斟酌,力求清晰明了地阐述各项政策的优势与实施步骤。

几日之后,李初玄带着精心撰写的章程再次进宫,郑重地呈递给朱厚熜。

朱厚熜接过章程,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受到了李初玄的用心,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感慨。

朱厚熜立刻召集六部内阁大臣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大臣各怀心思。

当朱厚熜提出李初玄所呈的章程内容时,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

杨廷和率先站出,神色严肃,强势不已,“陛下,老臣以为,这所谓的发展商业、鼓励科技创新、拓展海外贸易等主张,实乃荒谬之策。我朝历来重农抑商,此乃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且那科技创新,不知所谓何物,贸然推行,恐生变故,至于海外贸易,与蛮夷往来,风险极大,万一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设想。”

李初玄听着杨廷和的反对之言,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但他强压着情绪,上前一步道:“杨阁老,时代在变,祖宗之法并非不可改。如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若我们一味固守旧制,必将被时代淘汰,商业之繁荣可带来财富流通,科技创新能提升国家实力,海外贸易更是拓展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杨廷和冷哼一声,“镇北侯所言,不过是纸上谈兵。商业发展,商人逐利,必使人心浮躁,社会风气败坏。科技创新,未知之事太多,若失败,劳民伤财。海外贸易,风险难测,我大明何必冒险?”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朱厚熜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激烈的争论,眉头紧锁,他深知此事重大,关乎大明的未来,但他也明白杨廷和等老臣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

朝堂之上,争论之声此起彼伏,除了杨廷和强势反对之外,又有一位内阁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镇北侯之策万万不可行,科技创新,听之玄乎,我大明有千年传承之技艺,何须去求那未知之新。海外贸易,风险难控,且与蛮夷往来,易染其蛮风,坏我华夏之礼。商业若兴,农为本之根基必摇,百姓皆逐利而忘本,国将不国。”这位内阁大臣言辞恳切,满脸忧虑。

然而,也有不少官员站出来支持李初玄。

杨一清出列,躬了躬身道,“陛下,镇北侯之策实乃高瞻远瞩,臣前两年与逸云伯一同出海,发现如今世界已然不同往昔,各国皆在求变求新,我大明若不紧跟时代步伐,必将落后。发展商业,可促进经济繁荣,增加税收,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资源。科技创新更是未来之关键,可提升我大明之实力,让我们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海外贸易能带来丰富物资与先进技术,何乐而不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