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教育的方式是开放的——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家中 三代小学生”,而且都有大出息。他不是不重视教育,他是在家中有的 放矢地搞出路教育,孩子今后干什么就学什么,有了出路何必上大学?
郑家第一代小学生郑洪升,1932年出生,最高学历为五年私塾, 但他靠自学成为华北军政大学的哲学教员,创造了小学生教大学生 的记录;
郑家第二代小学生郑渊洁,1955年出生,顶级学历为小学四 年级,靠自学成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 舒克、贝塔等一系列儿童喜欢的童话形象;
郑家第三代小学生郑亚旗,1983年出生,因不堪忍受应试教 育,小学毕业在家接受父亲教育,靠自学成为北京某著名网络媒 体的技术总监。
郑家三代从内心里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而现代学校 教育最误人子弟,对出路帮助不大。他们还商定,争取第四代 拿到大学文凭,在拿到文凭的那一天,前三代人6只手合力将 那文凭缓慢地撕得粉碎,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她):“孩子, 你爷爷的爸爸和爷爷还有爸爸撕的只是一张普通的纸。从零开 始吧,一直自学到死。人的毕业证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证书。 无人能看到自己的毕业证书。凡是以为自己看到了自己毕业证 书的人,活着时,已经死了。不自学,毋宁死。”
从中国到外国,从大老板到小老板,他们在起步时大多属于“三 无人员”,即无高学历、无“靠山”、无资金,但为什么能成功?因为 他们一般都有“三善”特征,即“善思”、“善悟”、“善拍板”。这种“三
善”的本事是如何历练出来的?因为他们很少受学校禁锢,很少受书 本束缚,长年在社会这一博大的人生舞台上搏击,久久为功,于是,也 便练就了这种“三善”的本事。
因此,无论如何,教育不能封闭,必须与社会发生密切的互动,教 育必须深入社会实践,真正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悟”出智慧来,历 练出打拼出路的本事来。
说到底,出路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推进创业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改 变“高考指挥棒”,真正让大学教育与创业密切互动。大学是彻底开放 的,大学生随时可以中断学业去创业,工作之后需要提高再回校学习, 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上大学绝不是目的,而是赢得出路、升级出路 的“加油站”,年轻时可与某所大学达成契约,需要学习时,随时进这 所大学去“充电”、“加油”,有了一定本事就离开学校到出路上去“跑”, 然后又“加油”,如此不断循环,直至老了,不需再“加油”,也不要 再找出路了,然后根据单科学习证明和工作业绩,再到年轻时达成“约 定”的大学申请文凭,所在大学核准后,在烫金的、金光闪闪的文凭 上写上——该同志一生学了什么、创了什么业、打造了什么出路!因 此,高学历文凭也是一生出路的记载,获得它时,便是对一生的打拼 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出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也不会从地下突然冒出来,它是人与社会反复磨合的结果,而教育是其磨合的润滑剂。如果每年400多万大 学生6月30日毕业,7月1日就要找到出路,这本身就是计划经济时 代造成的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大学不仅是个人出路的“加油站”,更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就业创业
“蓄水池”。它犹如一座巨型水库,应该向社会细水长流,即天天有人进, 天天有人出,如果让水库里的水在统一的一天如山洪暴发般地倾泄出 来,岂能不决堤?岂不给社会带来恐惧性的后果?而出路教育,把教育 和人的出路当做一个恒久的互动过程,它既没有统一的入学日,也没有 统一的毕业日,只是把教育当做服务出路的工具,把教育融入打拼出路 的始终,也就实现了教育、受教育者的出路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出路教育不是简单地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问题,而是从根本上解 决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出路“两张皮”问题,使教育真正成为成 就人们出路的大熔炉。
政府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全力推进“走出去”战略。
中国的改革开放了不起!第一大“了不起”就是农民“走出去”了。 成千上万、成万上亿的农民兄弟“游走全国”、“游走世界”,走向城镇、 走出国门,彻底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获得了新生,赢得了 新的出路。著名的“温州模式”就是一种“走出去模式”,目前世界上 哪个地方有生机,哪儿就有温州人,温州人走到哪里,就有温州人的 新出路。
解决眼下大学生的出路问题,同样应推进“走出去”战略。
无疑,“走出去”应该是从大城市走出去。类似北京、上海等大城 市,本地每年上百万毕业生恋着不想走,全国各地高材生及世界各地 的“海龟”要挤进来,的确人满为患。随便到这些城市的地下室瞧瞧, 都会发现里面住满了硕士博士生,一些人的日子过得惨兮兮,生活质 量甚至比不上在麻将馆里洗麻将的人,出路当然渺茫,但为了面子还 是“死撑着”。因此,为了出路,必须从大城市走出去。
那么,走到哪里去?
走到城镇去!成千上万的中小城镇空荡荡,空气新鲜,阳光明媚, 等待着我们去建设。
走到农村去!新农村、新天地,新一轮的农村城镇化、乡村生态 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使“广阔天地”从理想变为现实。
走到西部去!那里地广人稀,山川秀美,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 能巨大,如果能像当年美国人开发西部一样,前程怎不诱人?
走到世界各国去!尤其是走到与我们关系友好、正在实行开放的 第三世界国家去,那里就像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一样,刚刚启动起飞 机制,发展空间巨大,遍地是机会,处处有黄金。
但是,怎样才能走出去?事实上我们天天都在号召大学生下基层、 去边疆,效果又如何呢?在广大农民兄弟一个个削尖脑壳往城里钻的 今天,简单地号召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学子回到农村去,似乎也 有点滑稽。想当年动用国家机器,把知识分子弄到农村,结果有几个 能“扎根”?回城的哨子一吹响,他们一个个飞得比麻雀还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为他们配置创业要素,没有为他们搭 建立业平台。
这就是说,走出去,不论是在国内走还是到世界各地走,都是需 要一定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要对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有效匹配。 大学生走向社会,如果不给他们配置必要的发展要素,一味地鼓动他 们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去干什么?如果选择不去,便给他们戴上一 顶“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帽子,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天大的不负 责任!事实上,仅凭一腔热血,必然于事无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