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文天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与此同时,文天祥还派他的邻居、朋友刘沐等人,去发动邻郡以至湖南、广东的义士。

青年书生王炎午,因为父亲刚死,母亲病危,暂文天祥传               ?48?时不能参加义军,就去求见文天祥,对如何激励士气,加强军事训练等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由于抗击元军是正义的事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要求,同时文天祥又在江西人民中间深孚众望,所以他登高一呼,便有成千上万的人响应。在极短时间内,一支以人民为主体的、强大的爱国新军组成了,人数多达5万人。这里有文天祥的亲戚、同乡、老朋友,也有原来不认识的军事将领、地方官吏、文人书生等等,他们随文天祥起兵抗元,生死与共,成了文天祥抗元大业中的中坚力量。

5万人的新军组成了,然而这5万人的吃穿则又成了大问题。朝廷不给粮饷,只有靠文天祥筹办,由人民自己出钱出粮。对穷人来说,可以参军去打仗,但拿不出钱和粮;而一些富人有钱有粮,却不情愿献出来。怎么办?文天祥毅然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费,以打动“士民助义之心 ”,解决义军经费不足的问题。

这天,文天祥来到家中,和母亲、兄弟商量之后,把家产清理了一下,然后邀请当地父老乡亲的代表到他家客厅里,他先为大家敬酒,然后诚恳地说:

“各位父老乡亲,如今元军已打过长江,大宋江山危在旦夕。我决定起兵勤王,为解决义军的粮饷,现将全部家产变卖。你们有能力买的就买,没有能力文天祥传               ?49?买的,就请作个中人 。”

说着文天祥拿出一个匣子,把它打开,对大家说:

“这些是田契、房契,还有家母和内人的首饰……值多少钱,各位说一下,我今天要把它们全卖了 。”

在座的父老乡亲听了文天祥这番话,十分感动,一位长者说:

“文大人真是爱国爱民,此举实在令人钦佩。抗元救国人人有责,我不买文大人的家产,但我愿捐献钱财,作为军饷 。”

一些人也纷纷响应,愿意捐钱捐物。这时当地一个最有钱,也最奸诈的财主生出邪念,对文天祥说:

“文大人急需钱财可以理解,而我的力量有限,如果把文家的所有房地产都让给我,我愿出2000两银子 !”

人们早就识破了此人的用心,他的话没说完,便有人抢着说:“你这黑心贼,又想借这个机会来发财!别做梦了。用2000两银子就想买下文家的家产,你太会找便宜了 !”

“平时你就坑、蒙、拐、骗,尽赚不义之财,现在国家有难,你有儿子不让当义兵,有粮不出,还想发国难财,办不到 !”另一位乡亲也斥责道。

那个财主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最后大伙一共拿出了20000两银子和100文天祥传               ?50?0石稻谷,献给义军,而文天祥的房契、地契,以及首饰暂时寄存在乡亲手里。

文天祥很感激,向大家致敬,并且说:

“感谢各位父老乡亲,我文天祥一定不辜负各位的期望,依靠百姓,抗元救国 !”

乡亲们说道:“文大人放心去吧! 多几个像文大人您这样的官儿,大宋肯定不会亡 !”

文天祥献出家产,而且是全部家产,他的举动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没有多少天,各地人士纷纷捐钱捐粮,很快凑足了义军急需的粮饷,又一个难题解决了。

文天祥在江西组织了几万义军勤王,有的好心朋友劝告他:“如今元军如狼似虎,正分三路向南挺进,攻破郊县,迫近内地,势不可挡,你率领几万乌合之众前去迎战,这跟驱使一群人与猛虎搏斗有什么两样呢 ?”

文天祥坚定地说:“ 我也知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但国家养育臣民300多年,现在遇到危难,要征召天下兵马,居然没有一兵一马捍卫响应的,对此我实在是深恶痛绝。所以才自不量力,以身许国,以此来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闻风响应,保卫朝廷。正义在手才能确定谋略,人多力众才可以获得成功,只有这样国家社稷才有可能保全啊 !”

正当文天祥充满了坚定的、乐观的、勇于献身的文天祥传               ?51?崇高精神积极组织了义军,并带领着大队人马由赣州向临安进发,准备拼死抗击元军,力图保住国都时,南宋朝廷的大权却掌握在投降派的手里,他们的宗旨历来就是“守内虚外 ”,也就是对内防止有人给朝廷构成威胁而要严加防范和控制,对外则要和则和,要降则降,随时准备奉送国土和金银。因而,他们既怕文天祥的义军反对朝廷,又怕这支队伍真心抗元,成为他们投降的障碍。于是朝廷就千方百计地阻止文天祥的军队奔赴临安,命令文天祥把队伍开往南昌驻扎下来。

文天祥组织军队是抗元的,留在后方怎么抗元!文天祥提出了抗议,各阶层真心抗元的人士也据理力争,再加上元军步步紧逼,战火即将烧到临安,朝廷这才调文天祥的军队到临安来。

文天祥带兵进驻临安,朝廷里的投降派正在散布投降主义的论调,说什么抵抗一定灭亡,只有讲和才有生路等等。文天祥怒不可遏,再次上书皇上,坚决要求将抗元斗争进行到底,要求斩了投降派头子吕师孟,并且还提出了具体挽救危机的方案。而这个奏本送上去之后,朝廷根本不予理睬。

当时,文天祥虽挂着平江(今苏州)知府的官衔,但朝廷怕他在京城外拥兵自重,就一直不让他离开临安。

文天祥传               ?52?

就在文天祥上书,与投降派斗争的时候,常州告急的文书雪片似地纷纷传来,常州如果丢失,平江就难守,临安也将受到威胁。因此,朝廷只得命令文天祥带上义军前往平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