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文天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理宗本是个不学无术的昏君,国家形势的每况愈下,他有直接责任。但这次从出御试策题目,到选取进士,他偏偏耍了个花招,想要掩人耳目,让大家认为皇帝是英明的,而国家不景气都是昏官太多所致,所以如今要选些有胆识的人来做官。文天祥的文章,之所以被理宗看中,原因就在这里。而主考官王应麟则是南宋的著名学者,他仔细读了文天祥的文章后,也赞叹不已, 对理宗皇帝说:“这篇策论文格调高古醇厚,犹如历史的明镜,作者的忠肝义胆犹如坚硬的文天祥传               ?24?钢铁磐石,我为皇上获得这样的奇才而恭贺 。”理宗急切地问:“他是何方人氏? 这篇策论理应排第一,怎么排在第七呢 ?”

王应麟一听,正中下怀,因为在评卷时,他提出此卷应为首卷,却遭到其他人的反对,现在天子提出点为头名,他为何不乐! 忙说:“我等有眼无珠,不识金玉,罪该万死 。”

王应麟于是打开密封条,“ 文天祥”三个字跃入眼帘。

理宗觉得十分吉利,笑道:“ 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于是,他拿起御笔,在文天祥的卷子上写上四个字:“头名状元”。

公布进士名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这天,集英殿里热闹非凡,大小官员及考生都等候着皇上驾到宣布结果。理宗来了,登上大殿,亲自唱名:

“头名状元——文天祥,第二名……”

待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这三鼎甲的名字唱完,理宗皇帝又亲自赐给这三人袍笏,再赐御馔。然后,让他们披红戴花,骑上高头大马,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到繁华的街道上。路旁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从人们的眼神中,文天祥看出了百姓对他的期待。此时,他除了荣耀和激动的感觉外,更多的感想是:今后要为国家、为百姓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文天祥传               ?25?

文天祥在这次考中的569名进士里名列第一,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尽管弟弟这次没有考取,父亲也无比兴奋。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准备为国施展才华的时候,陪同他前来考试的父亲不幸患急病在临安去世。这是多么沉重的精神打击啊,文天祥失去了父亲,更失去了一位严师,他伤心得几乎要昏厥。按照封建社会的陈规,父母亡故,儿子需守孝三年,文天祥当然不能例外。在一个阴雨天,他和没有考中进士的弟弟文璧护着父亲的灵柩回乡去了。

文天祥传               ?26?

第三章  阻迁都奏斩奸贼

宝□六年(1258年)八月,文天祥服丧期已满,有人劝他上书宰相求官,但他却毫不在意地说:“ 着什么急呢 !” 吉州知州有心替他向朝廷提出申请,也被他婉言谢绝了。这两年来,随着对朝廷内部认识的深刻,文天祥已经不热心出来做官了。当时,理宗在朝廷中重用的是董宋臣和丁大全两人。董宋臣是理宗的内侍宦官,最善于讨好献媚。为了供理宗享乐,他不惜花费重金在宫中修造芙蓉阁、香兰亭,招进舞女倡优,因而很受宠爱。丁大全则靠巴结董宋臣爬上去,当上了参政知事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大权独揽,不顾国家安危,为图私利,干尽了坏事。人称丁大全有四罪:绝言路、坏人才、竭民力、误边防。由于朝廷仍是坏人当道,好人自然倍受排挤,因而,朝政更败坏了。

开庆元年(1259年)正月,弟弟文璧要赴京应试,于是文天祥就陪他走水路,取道长江,一起来到临安。五月,文璧殿试中了进士,文天祥也由朝廷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三年前,文天祥中进士后因父丧没有行门谢礼,因而这次要补行文天祥传               ?27?之后才能赴任,就这样又拖延了一些时候。

就在这个时候,国家形势紧急起来。

一年前,蒙古军就开始南进了,他们兵分三路,从不同方向推进,准备时机成熟后,给南宋以毁灭性打击。而丁大全为了粉饰太平,既不如实向理宗皇帝报告军情,也不积极准备御敌。等到理宗突然发现蒙古军要渡长江攻打鄂州(今武昌)时,一下子慌了手脚,朝廷里一片混乱。

胆小如鼠的宦官董宋臣,极力劝理宗皇帝迁都四明(今宁波),以避开蒙军的进攻。他振振有辞地说:

“四明靠海,如果蒙军逼近,可以乘海船逃走。当年金兀术渡江时,宋高宗就是由临安到四明,乘海船才保住性命的 。”

要不要迁都,理宗一时拿不定注意,他让大臣们计议。

军器大监何子举对吴潜提出:“若上行幸, 则京师百万生灵,何所依赖 ?”

御史朱貔孙也说:“銮舆一动, 则三边之将士瓦解,而四方之盗贼蜂起,必不可 。”

据说,理宗曾就迁都问题征询吴潜的意见,他问吴潜:“蒙古兵日益迫近,计当如何 ?”

“只得迁都暂避 。”吴潜直率地回答。

“卿家如何 ?”理宗又问。

文天祥传               ?28?

“臣当守此御敌 。”吴潜认为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只要皇帝安全,国家一时有难,还是有希望的。自己身为宰相,守土有责,当然不能离开京师。

想不到这句话竟引起了理宗的疑心,他毫不留情地反问:“卿家想做张邦昌吗 ?”

张邦昌比秦桧更加声名狼藉,在南宋是人人唾骂的汉奸。理宗的猜忌,吴潜觉得这不仅是对他的不信任,而且也是极大的侮辱,他再不愿说话了。

这时朝廷中笼罩着失败、逃跑的气氛,南宋处于极端危急的境地。迁都消息一传出,临安城里顿时闹得风声鹤唳,达官贵人都收拾行装,准备逃往别处,一般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个紧急关头,文天祥觉得不能不挺身而出。他预料到自己职卑言轻,皇帝未必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但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还没有就任,不能用职衔向皇帝上书,便以“敕赐进士及第”的身份,写了那篇著名的《己未上皇帝书》。

在这篇奏章中,文天祥揭露了董宋臣的罪行,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此议如果实行,“六师一动,变生无方 ”,“京师为血为肉者,今已不可胜计矣 !”他认为董宋臣恶贯满盈, 不把他处斩, 举国上下的怨怒无法消解;中书的政令不得施行;敢于直言的贤才就有所顾忌,不敢出来任事;敌人的气焰不会被打文天祥传               ?29?下去;将士的忠义之心不能激发起来,国家的祸患就没有平息的日子。

这些慷慨激昂的议论,不只是发自文天祥的肺腑,也是朝野许多正直之士的公论。当然,即使立即处斩董宋臣,矛盾也不能得到解决,局势也不会立即好转,但他希望理宗通过对董宋臣的处置作为开端,表示有悔悟的心迹,从而刷新政治,激励人心,挽救宋朝的危亡。他特别对理宗提出忠谏: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