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北洋雄鹰最新章节 > 第46部分(第1页)

第46部分(第1页)

意义却是非常重大。

因为这代表着第三协已经自成一体,从新兵招收到训练甚至到军需采购军械采购都是自己决定,不必和以往一样什么事都和北洋常备军军部那边打交道了。

第七十三章 锦州李家

锦州小凌河南女儿乡,这片原本只是城郊的土地这两个月来却是人来人往,大片穿着灰色军服的人来来回回,彷佛比锦州城里还热闹。

这里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的北洋新军军人,那是因为赵东云把第三混成协的司令部设在了这里,同时也是第三混成协主力部队驻扎地。

锦州这地方,谁都知道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必守之地,但是从历史上来说这锦州就没守住过,为什么?因为守锦州的话很容易被敌人彻底包围,一旦被包围的话,易守难攻这四个字就会变成插翅难飞,纵观历史的清军和明军的历次交战以及后世两党内战时,守锦州的部队下场都很苦逼,基本都是被全歼啊。

赵东云虽然古代历史家对这些战例不算熟悉,在这个时代里也不算什么超级将帅能够随随便便就能够决定胜败,然而他虽然不算什么名将但依旧继承了原身的大量军事知识,同时这两年里他也没放松,大量研读当代的军事理论书籍,除了大量研究德文和英文系列的军事书籍外,甚至为了研究拿破仑的战争理论,他还自学了法文。

当别人只看见赵东云才二十多岁就成为一协统领时,却是很少人能够看见赵东云几乎每天都在读书,赵东云甚至在研究德国现代参谋制度时,还顺手翻译了好几本德国的军事著作。赵东云在北洋体系内快速崛起,并不是依靠那些来自后世的记忆,更多的是依靠他自身的能力。

赵东云来到这个世界后,是接受了原来身体的记忆,这些记忆是深深刻在赵东云脑海里头的,再加上赵东云的一些后世观念以及这两年所研读的大量军事理论,说实话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单纯在军事理论上能够超过赵东云的还真找不出来几个来。

现在的赵东云怎么说呢,是个属于纸上谈兵的高手,说起理论来一套一套,不过具体经验就没有多少了,至于说身为名将的天份老实话赵东云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反正现在赵东云是看不出来自己有成为名将的天份。

对于这种的人你不能指望他宇宙爆发率领七千大军就大破十万俄兵,但是却可以相信他在一些理论战术上做出合理的安排。

比如在锦州的布防上,赵东云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是也一眼看出来锦州这鬼地方一个搞不好就会让自己插翅难飞,所以从一开始他在锦州布防的重心就不是防守,而是撤退!

刚到锦州的时候他就派遣了两千余人的兵力驻扎松山,为什么啊,就是为了保住退路啊!

除了在松山布置重兵掩护右翼保障退路外,另外赵东云又是派遣骑兵深入小凌河以东进行巡逻侦查,防止可能到来的偷袭。

至于对锦州城本身的防守,说实话赵东云并没有多上心,他甚至放弃了在大小紫荆山这个战略要点布置重兵的想法,同时也放弃了在锦州城外围守城的做法,而是把兵力都收缩到了小凌河西岸,也就是女儿乡一带,只是在锦州城里部署了少量兵力而已。

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因为如果把兵力都布置到大小紫荆山和小凌河东部的锦州城的话,那么守固然是轻松了,但是俄军要是来一个包围穿越,那赵东云估计就得在锦州城里自杀殉国了。

反正七千兵力怎么守也是守不住了,干脆就放弃外围阵地,甚至连锦州城也不要了,直接利用小凌河来防守,打一个河滩防守战,把炮兵部署到锦州南郊的高地上,把步兵和机枪沿着小凌河西岸部署,俄军如果想要正面渡河突破的话,赵东云有信心打掉他几千人。

如果俄军比他想象的还要谨慎,不惜耽误十天半个月去绕行的话,那么赵东云就自认倒霉,二话不说直接带着部队就退往宁远州建立第二道防线。

到时候看情况,如果俄军兵力少,那么赵东云就高喊为了国家和民族和俄军打上一仗,如果俄军五六万人跑过来,赵东云顶多也就是守上几天然后又是一路向西直奔山海关而去。

赵东云估摸着,等自己跑到山海关的时候,这时间怎么也过去了十天半个月了吧,北洋新军动员速度就算再慢,那时候估计援兵也来了。

如果那个时候朝廷还在吵开不开战,援兵迟迟不来的话,就别怪他再一次转身逃跑把山海关扔给俄国人了。

总之来这辽东,他就不是来和俄国人拼命的,所以能不打就不打,就算真的战争爆发了,那也是量力而行,打得过就干他一票,打不过直接战略转进,至于国土失陷之类的事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这听起来也许很窝囊,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要是给他十镇新军,他赵东云二话不说直接挥军奉天,关键是他有吗?

他没有!

他只有一个第三混成协,手下兵只有七千,炮不过十六门,机枪三十挺而已!

所以他在来到锦州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想过要死守锦州,所以才会出现把第三混成协的大

本营驻扎在小凌河西岸,并放弃对大小紫荆山、小凌河东岸等重要城区的防守。

因为第三混成协大本营驻扎在女儿乡,也就导致了这片锦州郊区出现了诸多人气,好几千大兵待在这里,让周围都是成为了巨大的军营,同时也吸引了诸多农家来贩卖青菜果蔬等物。

第三混成协上下那么多人,吃的主粮虽然是由北洋常备军军部统一从关内调拨过来的,不过鸡鸭猪羊这些却是从当地购买了,再加上士兵们的自发性购买,竟然也让军营附近形成了一条小集市。

当初北洋军抵达锦州城的时候,开始人们还害怕这支军队和那些旧军一样军纪恶劣,但是乡民们看了几天后发现这些假洋鬼子们竟然秋毫不犯,别说烧杀劫掠了,就算是购买军粮果蔬都是按照市价给银,这时间略久后才是让附近民众放下心了。

“大人,时间差不多了!”临近傍晚,李三敲门后进来,对着正在埋头书写文件的赵东云轻声道:“该去李家赴宴了!”

赵东云也不抬头,直接道:“嗯,准备好,我换好衣服就过去!”

宴请赵东云的是锦州李家,虽然从官场层面来说区区一商家赵东云平时是不空去搭理的,但是赵东云现在可是住在人家庄园里头,这主家宴请自然不好拒而不去。

第三混成协的司令部原本也是设在临时军营里头,不过那帐篷住着实在不舒服,加上那时候刚好锦州李氏邀请,所以赵东云就是干脆把司令部搬到了李氏庄园里头。

当然了,早期的北洋军还是很守军纪,购买军粮是按照市价给银,这租用富商的院子自然也是给钱的,反正第三混成协也不缺那点银子。

不过话有说回来了,那李家也是不在乎那点租金,他们邀请赵东云到自家庄园来住也是另有目的。

锦州李家,据传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是当地士族了,在清廷开放东北后,李家招募了大批流民到辽东各处屯田,让李家资产大幅度上涨,一度在东北各地拥有田产上万亩之多,并且和诸多传统地主不同的是,李家不仅仅满足于传统产业,而是在十几年前开始就涉足洋务产业,开办货栈商铺收购豆油,贩卖洋货等,并且还在上海投资办了个缫丝厂,并且获利颇丰。

这个李家实际上和赵东云所在的赵家颇为相似,都是传统的士绅地主家族,而且也是属于开阔了眼界并进入实业界的家族,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已经从传统的地主家族转化为财阀家族。

去年李家通过鼎盛银号的洪旭维介绍,投资了上万两银子到福元机器厂,成为了福元机器厂的股东之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