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电影 > 第90部分(第1页)

第90部分(第1页)

尚这种奇怪的语言,又见了那些奇怪的举动,不到几日,已哄动满城的人,都争着化白米饭给老和尚吃。老和尚的食量大的骇人,每家化一大碗,随化随吃。从早到晚,至少也得化一百多家,便能化一百多碗饭,吃到肚里,还不觉得很饱的样子。因此城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道行的和尚,有当面称他圣僧的,有拿着前程休咎的事去问他的,他摇头不肯说。

“那时有个做泥水匠的人,姓王行二,大家就叫他王二,家住在岳麓山下水麓洲,家中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母,一个妻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一家连自己八口人,就靠着王二一个人,凭着做泥水匠的手艺生活,这日,王二在人家做手艺回来。忽觉得胸脯上有一块碗大的地方胀痛,初起不红不肿。他这种做手艺的粗人,身上虽有些痛苦,也不拿着当一回事,次日仍忍痛去人家做工。下午回家,便觉胀痛的比昨日厉害了,用手去摸那胀痛的所在,皮肤里简直比钱还硬,呼吸都很吃力,好像饱闷得很的样子。第三日就红肿得和大馒头一般,不但不能去人家做工,连在家中走动都极不方便,只得坐在家里,也无钱请外科医生诊视。四五日后,只痛得王二呼娘叫爷的哭。做手艺的人,家中毫没有积蓄,八口人坐吃得几天,那里还有东西吃呢?可怜王二老婆,只得带着儿女出来行乞。王二胸前的疮,更溃烂得有碗口大小。久而久之,知道王二害疮的人多了。虽也有愿意做好事的外科医生,不要王二的钱,送药替王二诊治,无奈这疮的工程太大,不是寻常敷疮的药所能见效。

“一日,王二的老婆带着儿女过河,到城里行乞,顺便打听会医毒疮的外科医生,居然被他找着一个在长沙很有名的外科医生了。王二的老婆带着五个儿女,向那医生叩了不计数的头,才求得那医生许可了:不要医药费,替王二诊治,不过须将王二抬到医生家里来上药,医生不肯亲到水麓洲去,王二老婆已是喜出望外了,连忙要求王二的同行,用竹床将王二抬到城里来,请那医生诊治。但是那外科医生的声名虽大,身价虽高,医病的手段却甚平常。他自以为是莫大的恩典,不要钱替王二医疮,实在他那药不敷上去倒也罢了,不过是溃烂,不过是疼痛,敷了三四次药之后,不仅毫未见效,反红肿得比不敷药的时候更厉害了,从胸脯肿到颈项,连话都说不出来。

那医生至此才知道自己的手段不济,恐怕王二死在他家里不吉利,只好说这种疮是没有治法的,教王二的几个同行将王二抬回水麓洲安排后事。王二老婆不能把王二赖在外科医生家,只得哭哭啼啼的跟着几个同行的抬起王二走到河边。恰好有一只渡船停泊在码头下,一行人便走上那渡船。

王二睡的竹床,就安放在船头上,奄奄一息的哼个不了,王二老婆坐在旁边哭泣。

“长沙河里的渡船,照例须等载满了一船的人才开船的。他们上船等了好一会,刚等足了人数,快要开船了,忽见那老和尚走到码头上来。架渡船的梢公,知道老和尚是要过河的,遂向码头上招手,喊道:‘老师傅要过河么?请快上来,就要开船了。’老和尚一面举步上船,一面低头望着睡在竹床上的王二,只管把头摇着,现出看了不耐烦的样子。同船的人都觉得老和尚这种情形很奇怪,出家人不应如是的。当下就有一个年轻口快的泥水匠同行,对老和尚说道:‘出家人多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老师傅每日到长沙化缘,长沙人无不知道老师傅是个有道行的高僧。这睡在竹床上的王二,是个孝子,一家大小七口人,全靠他做泥水匠养活。于今他胸脯上忽然害这们大的一个毒疮,经许多外科医生治不好,眼见得是没有命了。他不死便罢,只要一口气不来,他将近七十岁的老母,不待说是得饿死冻死、气死急死,就是他这个嫂子,和这五个不曾长大成人的儿女,恐怕也难活命。老师傅是出家人,见了他这样可怜的人,不怜悯他也罢了,为甚么反望着他做出讨厌他的嘴脸来呢?’

“老和尚听了,益发做出爱理不理的样子,将脸向旁边一扬,冷笑了两声,说道:‘你这些话向谁说的,只能拿着向两三岁的小孩说,或者可以瞒得过他,使他相信。拿着对老僧说,你就认错人了。’这同行的少年一听老和尚说出这些不伦不类的话,不由得气往上冲,逼近老和尚跟前,问道:‘我那一句话说的不对?怎么只可以瞒两三岁小孩?我一不想骗你的钱,二不想骗你的米,为甚么向你说假话?你倒是说个明白,看我刚才说的话,哪一句是假的,不能相信。’老和尚仍是鼻孔里哼了一声,说道:‘这真是好笑,老僧出家,管你哪一句真,那一句假。你说他于今胸脯上忽然害这们大的一个毒疮,经许多医治不好,这话就显见得是假的,你还说不是想骗我吗?一个好好的壮健汉子,无端是这般装出害重病的样子来,教老僧看了如何不讨厌呢?’这同行的少年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拖住老和尚的袈裟,说道:‘你若说我旁的话是假的,我一时拿不出证据来,不能和你争论。至于说他胸脯上毒疮的话是假的,他这样子是装出来的,我却不能由你说。于今人在这里,这船上坐了这们多人,可以请大家做见证,我去揭开他胸前的衣,请大家来看,若真是胸脯上不曾害毒疮,算我们是骗人,听凭你们怎生惩治,我们都情愿领罪,没有话说,若果是害了毒疮,看你怎么说?’

“当时同船的人,有一大半认识王二的,知道王二确是害了毒疮。就是驾渡船的艄公,因王二用竹床抬着来回坐过好几次渡船,也曾看见王二的毒疮。这时忽所得老和尚说王二假装害疮骗人,不由得都替王二和这同行少年不平,齐声向老和尚说道:‘这话很公道,若揭开衣看没有毒疮,随便老师傅骂他们一顿也可以,打他们一顿也可以。万一王二不是假装病,他们骂老师傅,老师傅就不能生气。’老和尚气忿忿的伸手向王二一指道:‘你们去看罢,看有甚么毒疮在哪里?’

“这少年也是气忿忿的两步跑到船头,将王二胸前盖的衣一揭。不揭看没要紧,经这下揭开一看,只把这少年惊得呆了,原来王二胸脯上果然是好好的,不但不见有甚么毒疮,连痱子也没有一颗。王二的老婆在旁边看了,也仿佛做梦的一般。半晌,才轻轻推着王二,问道:‘你胸脯上的疮还痛么?’王二原是闭着眼睡的,此时张开眼来,不答他老婆的话,且用手在胸脯上缓缓的摸了几摸,说道:‘我难道在这里做梦么?我的疮到哪里去了呢?’王二的老婆答道:‘我也只道是在这里做梦呢!’老和尚仍是怒气不息的问道:‘疮在哪里?你们能瞒得过我么?’说话的时候,船已到水麓洲,老和尚跳上岸,大踏步不顾而去。王二摸胸脯不见毒疮,一时连痛楚也不觉得了,颈项原肿得不能说话的,此时也畅快了。同行的几个人见渡船靠了岸,正待大家仍旧抬起他上岸,他不知不觉的已坐起身,说道:‘我若不是在这里做梦,害了半个多月的毒疮,怎的忽治好的这般快?’

“同船的人都觉得这事奇怪,有年老有些儿见识的说道:‘依我看王二的疮,就是那老和尚治好的,那老和尚是个有道行的圣僧,必是他老人家看见王二病的可怜,用法术将疮治好。’满船的人见这人如此说,也都附和说是老和尚显神通。只有那个和王二同行的少年,因受了老和尚的叱骂,心恨不过,不承认老和尚有神通。说老和尚若真有这样大的神通,何不当众说明替王二治疮,也好扬扬名呢。同船的人道:‘老和尚又不是做外科医生的,完全是出于一片慈悲之心,要人扬甚么名?我看他老人家就是怕知道的人多了,传扬出去,以后求他老人家治病的太多,推也推托不了,难得麻烦。因此故意说王二装假,好使人不疑心是他老人家治好的。’

“经过这回事以后,不到两三日,长沙满城的人都知道老和尚有法术,能替人治不治的病。

等老和尚一到长沙化缘,就有许多人抬着病人或搀扶着病人,跪求老和尚诊治,老和尚一口咬定不会治病,王二本不害疮,不干他的事。然曾当面跪求老和尚的,老和尚虽睬也不睬,但是病人回家,多有登时就好了的。

“一口清晨,南门的城门才开,就进来个六七十岁的老婆婆,左手牵一条大黄牛,右手握一根树枝,走进城来,就立在城门洞下不动。经过城门洞的人一看这黄牛,都大惊叫怪。

原来这黄牛全体与平常的黄牛无异,只有一颗头是人头,头上也有两只角,并看得出这人头的年纪,大约已有四十来岁了,是一个做工人的面貌。城门口陡然来了这们一条怪牛,凡是经过这地方的人,谁不立住脚问这怪牛的来历呢?老婆婆初时只流眼泪不说话。后来围着的人越来越多了,老婆婆才连哭带诉的说出来。原来南门城外十多里,有一个姓张的木匠,因手艺平常,没有多少人家雇他做木器。张木匠只有一个老母,已有六七十岁了,没有妻室儿女。张木匠平日对他老母虽不能尽孝,然左右邻居都还不见他有忤逆的举动。

“这年因田里收成不好,雇木匠做工夫的人更少了,张木匠渐渐不能养活他母亲。不知怎的,张木匠忽然起了狠毒的心,心想:我若不是为有这个老母,独自一个人,天南地北都能去,怕甚么没有饭吃。何不买点儿砒霜来,将老母毒死了,独自出门去吗?张木匠一起了这念头,就跑到药店里,推说要毒耗子,买了一包砒霜。又跑到熟人家借了两升米,提回家交给他老母道:‘你老人家自己煮饭吃罢。我还有要事出去,须到夜间才能回家。这里还有一包好东西,煮好了饭,就把这包东西拌在饭里,那饭便非常好吃,一点儿菜不用,吃下去并能几日不吃不饿。’他母亲信以为实,欢天喜地的收了。张木匠随即走了出去。

“他老母刚待洗米烧饭,忽听得外面有人高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张母走出看时,只见一个老和尚,身体高大,头戴昆卢冠,身披大红袈裟,左手托紫色钵盂,右手握铁如意,右膀上挂一件灰色面的皮袍,立在大门口向张母说道:‘老僧是特来府上化缘的,只是我并不白化,能化给我十串钱,我这件皮袍就留在这里。’张母道:‘可怜,可怜!我家连饭都没得吃,哪里来的十串钱,请到别家化去罢。’老和尚道:‘便没有十串钱,少化些也使得。’张母道:‘我家一个钱也没有,拿甚么化给老师傅呢?’老和尚道:‘实在没有钱,米也是用得着的。’张母道:‘我家仅有两升米,还是我儿子刚才提回来的。’老和尚道:‘就是两升米也罢,这件皮袍我出家人用不着,留在这里,给你儿子穿罢!’张母见两升米能找一件皮袍,自是很欢喜的,将张木匠提回的两升米,都给了老和尚,老和尚接了米,留下皮袍,自敲着钵盂去了。张母因没有了米,不能烧饭吃,只是忍饿等候儿子回来。

“张木匠直到夜间才回,自以为老母是已经吃下砒霜死了的,打算回家收尸,谁知进门见老母还坐着不曾死,不由得心里就冲了一下,连忙问道:‘我白天拿回来的那包好东西,不曾拌在饭里面吃吗?’张母还喜孜孜的说道:‘决不要提那包好东西了。我从你走后,直挨饿到此刻,一颗饭也没得入口。’随即就将和尚来化缘的情形述了一遍道:‘皮袍现在床上,你拿起看看,明日拿到城里去卖,必能多卖些钱。’张木匠听说两升米换了一件皮袍,心里也禁不住欢喜。拿起皮袍看了几看道:‘我活到四十岁,还不曾穿过皮袍,且穿上试试看。’说着,将皮袍向背上一披,想不到皮袍刚一着身,张木匠便立不住脚,身体不由自主的倒在地下,口里联珠般的叫痛,顷刻之间,全身都已变成一条黄牛了。只有面孔不曾变换,口里仍能说话。这一来,把张母吓得痛呼起来,张木匠亲口向张母供出买砒霜毒母亲的心事来,道:‘这是上天降罚,将借我这个忤逆子,以警戒世间之为人子不孝的。娘只有我一个儿子,于今我既变了牛,没有养活了,娘可牵我到城里去讨钱,看的人若问我的来历,娘只用树枝在我背上打几下,我自然会供给众人听,若不忍打我,便说不出来。’张母心里是不忍把儿子变成的牛牵出去讨钱,然肚中饥饿难挨,张木匠哭着求张母牵出去,好慢慢的减轻些罪孽。

“张母只得牵进城来,在城门洞口见聚集的人多了,大家盘问来历,张母举起树枝,在牛背上打了几下。张木匠真个口吐人言,一五一十的照实说了。听的人不待张母开口,都争着给钱,一会儿就有十多串钱了。大家因听得送皮袍的和尚就是那个替王二治疮的老和尚,更是异口同声称赞那老和尚是活佛临凡,不仅称为圣僧了。从此老和尚到人家化缘,有许多人家用香花供养的。

老和尚说出来的话,大家都看得比圣旨纶音还重。

“这年正月十三日,老和尚忽对许多妇孺说道:‘今年玉帝有旨:从明日起,在长沙大西门城外,搭天桥一座,接引有缘的人上天。十四、十五、十六连搭三夜。这是登天堂的捷径,千载难逢的,不可错过。’当时就有人问道:‘从天桥就可以走上天堂里去吗?’老和尚点头道:‘是。’这些人又问道:‘夜间没有灯火,桥上如何能看见行走呢?’老和尚道:‘夜间没有灯火便不看见行走,还能算是玉帝搭的天桥吗?那时天门开了,自有两盏天灯,高悬在开门两旁。

上桥的人一到桥上,自然看的明了,一步也不会走错。有尘缘未了,暂时不能登天堂的,到天堂里面游观一番,仍可回家,并非一去不回的。‘

“老和尚自说了这番旷古未有的奇谈,城里城外的人,十个之中,竟有八个相信活佛的话,是不会有假的。其余的两成人,也还不敢断定说是假的,不过因为从来不曾听人说过有这种怪事,略有点儿疑虑罢了。十四日天色才到黄昏时候,大西门城外河岸一带地方,已是人山人海。大家都抬头望着天上,等待开天门,搭天桥下来。直等到三更过后,还不见有一些儿动静。老弱女孺不耐久等的,有些灰心回去了,体格强壮的,都相信老和尚的话,决不至于骗人,誓必等到天明没有才回去。看看等到敲过了五更,相差不过半个时辰,就要天亮了。将近天亮的时候,照例天色必有一阵漆黑,此时更忽然起了一天的雾,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到了这时分,便是十二分相信的人,也实在等的有些意懒心灰了。颈也胀了,腿也酸了,精神更提不上来。大家正商议不再等了,打算各自归家。陡听得天空中如响雷一般的发出一种很洪大的声音,只吓得众人一个个抬头仰望,即见有两道电也似的亮光,在天空闪灼了好几下。随即就有人喊道:‘好了,好了!天桥搭下来了!’”柳迟听赵振武说到这里忍不住截断话头,问道:“难道真个有甚么天桥搭下来了吗?”不知赵振武如何回答?且待第七十七回再说。

第七十七回 遭灾劫妖道搭天桥 发慈悲剑仙授密计

话说赵振武对柳迟、陆小青二人述那老和尚搭天桥的事,述到众人中有人大呼天桥搭下来了的时候,柳迟截断话头问了那们一句。赵振武不慌不忙的笑道:“自然是真个有天桥搭下来了,只是众人看那天桥,不过有两尺来宽。因为起了极浓厚的雾,看不了多远,但是确见有两盏云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