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口吐莲花的近义词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我认为,佛陀在精神上的痛苦虽然比较特殊,但也说不上特别怪异,是可以理解的。从他成道前的行为举止看,非常像我在患上抑郁症之后的表现,佛陀被二元对立问题搞成抑郁症太正常了,中国古人里还有一个因担心天会掉下而抑郁的呢!

当然,我可没有经历过佛陀那样一种苦行,(真感谢中国文化里没有苦行的传统,不然弄不好很容易出事)佛陀多半也没偏好去欢场与朋友一起娱乐,他只能在古印度的文化范围里寻找他的答案,他一半是“求治”一半是自己探索,结局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依靠瑜伽术以及思考感悟,佛陀终于摆脱了他的痛苦。

说佛陀了悟了生死或二元对立得给他限定一个时段,我想他只是了悟了他自己在两千年前的生死,并用外推法认为这生死问题的答案普适于所有人,并且坚信自己不再会痛苦了。你若说他获取了最终的彻底的自由,这话不可信,因当时有人问佛陀是否像其他几个当时的圣人一样可预知未来?佛陀回答说,他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时还是要问路的。这表明佛陀与我们一样是受限制的,不过在佛陀的了悟里,包含一种存在主义的观念,而“存在”在当时的具体语境,不是“我个人与我个人之外的一切事物”,却是六道轮回。

我们可以理解,佛陀很自然地做了一个形而上外推,可以说,人类痛苦的原因便是“他们存在”,也就是六道轮回,或是人类依靠感官所知晓的整个世界,或是灵性学里所说的“被污染的心”,佛陀的发现便是在精神上超越那存在,也就是离开六道轮回,离开“那个有着感官与意识的自我”,或是“使受到污染的心重新变得纯净”。

但离开后去哪里呢?这不仅涉及宗教神秘体验,在思想意义上,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而当时社会所提供的解决方式只能是一种神秘体验:涅槃——成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超越存在的不可说

从形而上的角度讲,超越存在,当然不能简单地成为存在的反面,也就是不存在,因不存在在哲学语境中也是一种存在,超越的意思便是离开这一切,或是以一个全新的高度审视原有的一切,或是把握好存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然而这便是语言无法讲述清楚的一件事了。好在除了语言以外,古代人类还有别的亲历事件的途径,那便是瑜伽,而瑜伽的特点便是具有开放性感受,特别是,它提供了一种观察自我意识运行的方法,深度瑜伽可导致一种无感受的感受,若是带着佛法中所说的正见去观察意识升起,形诸如于语言,自然是不可说的。

空性见使佛陀看开他面临的全部矛盾,重新定义了一种宇宙秩序,那就是按照宇宙原来的秩序去观察它。

但什么是宇宙原来的秩序呢?谁知道!

这就像用真理去描述真理,而我们却哪一个真理都不知道,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悖论式的思想。但依古印度的文化传统,拥有这种“空性见”已经可以满足了,认准了并一心相信这种见解的人,完全不必再去寻求什么别的解释了,一句话,这可是真东西!够使了!

只能理解一半的佛陀

成道后的佛陀以及自己探索出的“精神痛苦治疗法”而闻名,他传授的治疗技术,使很多人(痛苦者、困惑者)在精神上得到自在,他也成为一代圣人,他的治疗理论被人推崇,成为一种宗教。更远古的人也许会把佛陀看作一个伟大的巫医,而现代信众则把他奉为佛教教主,更可提一笔的是,从他的理论看,他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存在主义者——他的贡献,便是提供一套方法(其实是整合了古印度的一些心理治疗术),使很多精神上面临各种痛苦的人得以解脱,这便是我能理解的佛陀。

除此以外,我心中还有一个只能理解一半的佛陀,那是神秘主义者眼里的佛陀,那些神秘经验,神秘话语,神秘世界,各种神秘法术,这些在佛陀的神话世界及隐喻世界里时隐时现,像一切与神秘主义沾边儿的事情一样,有关佛法内的很多内容现在众说纷纭,让那些不能亲证的人无法验证,甚至在佛教内部也一直被争执不休。希望那些问题将来能够被人们弄清楚。

最后,还有一个佛陀是我不能理解的,那就是被很多信众奉为全知大能以至神明的佛陀,位于佛教神话中心的佛陀,这个佛陀有时会激起我在道德上的义愤,他是说谎者、傲慢者、偏执狂及思维混乱者动不动就拿来威胁吓唬别人的工具——不知为什么总是这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历史上出现一个朴素而清楚明白的教主,后面却跟随着另一些糊涂混乱的信众,其中的多数人只是隐隐约约觉得相信了佛###给他们带来好处,另一些人只不过是相信修持佛法可让他们不再受后有,这一世少点麻烦,下一世更少。修大乘的人希望努力修成菩萨后去帮助别人摆脱烦恼,我祝福他们这种泛泛而论的愿望。依伦理学的观点,这种愿望说来说去无非只是生而为人的责任之一。

神秘答案

有时,面对一个理论或说法儿,我喜欢列个表来分析它。

对于佛法,我便列了一表儿,把它涉及的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整理清楚。

引起我一丝疑惑的是这一条:佛法的用途。

我填了几项,又都划去了,因我都想到了现代更广为人知的代替品,最后这一条始终空着,我忍了半天,最终填上“成佛”。

这就相当于,我想到数学的用途,最后不得不填上“成为数学家”一样尴尬。

而我们都知道,数学的用途可太多了,基本上是填不完的。

另一条,通过佛法,我学到了什么?

答案一是“空性见”。

答案二是“中观论”,即不立一论也是一种论。

最终答案:只是学到一些诡辩术而已,因为前两个答案都是什么也没有说,也就是没提供出什么信息。

当然,我一急,划去了前面的答案,只填上了“自信”两个字,这时我才感到佛法还挺幽默的。

另一有条儿我感到非常棘手,那就是:用什么来衡量佛法正确?

答案是“用佛法”。

这是一个神秘答案,为什么呢?举例来讲,我们知道,速度可用距离除以时间来表示或衡量,然而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却不能这样办——比如,时间,我们如何衡量时间呢?答案是用时间衡量时间。

然而这种神秘答案往往叫人不满意,因为这表示我们拿不出什么可以衡量时间的东西,时间就是我们的基本信念。

佛法同理,当你不信它的时候,你无法证实它,当你信它的时候,其实你根本不必去证实它——呵呵,怪不得呢。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