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之陈到 > 第70部分(第1页)

第70部分(第1页)

这一场灾难中,只怕最开心的就是刘焉了,一切都按照他的设计来走,唯一不如意的就是汉中军的强大,让刘焉有点不舒服。陈林怎么也想不到刘焉竟然长得如此温和,而就是此人设下了一个天大计谋,陈林相信刘焉这个计谋虽然成功了,但是整个大汉的江山必要衰落,看着到场的大部分蜀中士族权贵都被刘焉骗过去,陈林无奈。

陈林更想不到的是,刘焉刚一见面,宣布任命益州牧的同时就给陈林下令:“陈太守乃是我益州的大功臣,来日定上表朝廷为太守请功,念如今马贼子已死,叛乱已定,陈太守便择日率军回归汉中吧,汉中事务不可离了太守大人啊。”

刘焉这一宣布,有些嫉妒的成分,但是却极为不理智,看在场不少蜀中士族都有一种不自然的表情就知道。贾诩偷偷对陈林说:“主公,此时此间事已了,回去也好。”贾诩之所以这么高兴完全是源于刘焉自掘坟墓的行为,这谁都看出来刘焉是个什么样的人,贾诩能不开心吗。于是,陈林赖在涪城的日子宣布结束。

第五十五章:封侯

所有人都看得出益州牧刘焉对汉中太守陈林不怀善意,上任第一天就当着众多蜀中士族权贵的面让陈林非常难看,令人意外的是汉中太守陈林竟然不声不响,默默的退回汉中,陈林的态度让不少蜀中的士族心生好感。贾诩说得对,涪城跟梓潼的事情以目前陈林的能力来说,该做的都做了,其他的唯有等以后再说了,于是两千五百陷阵营拔营回汉中。陈林很纳闷,自己都没开始表现任何对刘焉的不满呢,为什么刘焉对自己就是这样的态度。贾诩呵呵笑道:“主公,我小小汉中尚且有无影这样的探子,何况人家堂堂益州牧,昨日的朝廷太常,岂能不知道一些汉中的事情。我等在涪城所作所为只怕是被州牧大人察觉了,不然不会这么快的就让我等退回汉中。”

就这样,陈林乖乖的退回汉中,虽然没讨到刘焉的好,但是陈林对于涪城的战绩又是加大了一倍的往朝廷报,简单的说就是邀功。自从陈林决定从新关注洛阳之后,探子已经从洛阳送回了不少信息,现在西凉的叛乱显得不是那么激烈了,汉军慢慢的以董卓为首在三辅设防,西凉内部的矛盾也不断激化,现在西凉内乱不止,所以三辅反而平静不少。但是洛阳就显得汹涌的多,灵帝身体每况愈下,太子之位迟迟未定,朝中各方势力频频运动,不过都是以董卓远亲董太后和何氏一家的争斗为主,刘辩与刘协两位王子各自的势力争斗不止。不过总体上还是何进一派占了上风,但是灵帝似乎更为喜欢刘协一点,于是灵帝为了抗衡何氏,下令组建西园八校尉,组建新军。

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其中连何进也要听蹇硕指挥。上军校尉蹇硕一举成为了成为大汉军队的最高统帅。

洛阳,何府,也就是大将军府邸,何进正在大发雷霆,许攸许子远现在是大将军府的幕僚,见此说道:“大将军,此事不妨,大将军试想,这西园八校尉之中有几人不是大将军好友?只要大将军稍加利诱拉拢,西园军明面上乃是宦官掌握,实则乃是大将军手中利刃。”何进听到许攸这么一说,顿时觉得十分有道理,心情转眼一变,哈哈大笑道:“子远不愧是子远啊,哈哈哈。”想了一会,何进又说:“如今虽然太子未定,但是也出不了差错,仲颖一直以来不得董太后待见,不若结识拉拢此人,日后可为外援。”

旁边的陈琳听到何进想要结外臣,急忙喊住:“大将军,不可啊,董仲颖乃是外臣,大将军乃是内臣,如此内外相连,乃是取乱之道啊,大将军大可不可啊。”何进一听,顿时不喜:“孔璋可是担心本将军有不臣之心?哼,退下。”何进毫不犹豫的喝退陈琳,陈琳还要解释,却被人强拉而出。

何进接着说道:“益州牧刘君朗自请州牧,不若明日再为其奏请封侯,这些汉室宗亲定能感恩本将军,来日断不会为难本将军。”许攸听完,一计升起,说:“大将军,虽然要取得这些州牧宗亲的支持,但是州牧可不比刺史,大将军也不可让州牧太多强大,日后恐不听使唤。不若在各州都为其设一个障碍,也好牵制州牧的发展不是。”

何进本无谋,但是听到许攸所说,似乎对自己十分有理,哈哈哈大笑:“好,好,此计甚好,呵呵,子远深得我心啊。”次日,大将军何进突然在朝会上表孙坚、公孙瓒等人的功绩,将一些黄巾当年的战功都拿出来从新算了一遍,请为这些人封侯加官。

半个月之后,汉中,陈林接到无影率先发回的消息,对贾诩说:“文和,这,朝廷为何突然给某封侯了,还将封地封在蜀中,这必然不是寻常。”贾诩也说:“是啊主公,如今益州牧封了阳城候,倒无可厚非,只是主公这亭侯却在绵竹,而主公又是汉中郡太守。诩以为乃是有人想要挑拨主公与益州牧不合,无影还说不仅是益州,幽州、荆州等地也是出现一样的情况,而主公之岚亭候乃是大将军所表,也就是说……”陈林急忙抢过话:“也就是说,大将军不欲这些州牧独大。”贾诩点点头。

贾诩:“像主公这般,封侯之后,必然要感恩大将军,只怕这就是大将军用意所在。如今这圣旨已下,主公也就无形之中欠了大将军一个情,若是主公向朝廷上奏不受这封侯,又会开罪大将军。诩建议主公接受朝廷封侯,并给大将军送去重礼答谢,以表谢意。”陈林:“只是这般,岂不是要归为大将军一派,朝中争斗,某不想参合。”

贾诩:“主公岂能独善其身,如今已经算是与州牧成了人人都知的不合之人,我汉中势小,若是没有助力,定然吃不到好啊主公。主公我等上下一心数年光阴将汉中郡治理得如此,莫非要拱手让人不成,岂不是让众人心寒。”陈林喝住:“够了,做好准备吧,岚亭候就岚亭候,此也是我陈家的荣耀。”

早在陈理刚来汉中之时,就在汉中建了一座陈家的祠堂,用以祭祖,这时候,陈林封侯的消息已经来到了汉中。陈家上下忙碌一通,就是为了祭祖告之祖宗,上下一千余人无不是兴高采烈,其中大部都是从汝南郡安阳就追随陈家的家丁家奴,另外如今陈家也算添了几名小婴儿,陈泽生了一女,陈到一子,陈林的此子也已诞下,取名陈定。自从小陈定生下来后,三岁的陈斌再也不缠着大人了,每日围着小陈定瞧,逗玩,开心异常。

与汉中陈家的欢喜相比,益州牧刘焉府中就显得平静些,都是刘家人在议事,刘焉长子刘范此时说话:“父亲,朝廷起疑了?”刘焉后悔的说道:“此时朝中哪里还有甚朝廷,都是宦官外戚在霸权,再不就是士族,哪里还有我刘氏宗亲的地位。也怪为父太过冲动了额,汉中太守一事,为父着实不对,让他人都知道为父不喜此人,这不,只怕洛阳就是有人看出了为父与陈家小子的不合,才故意将陈小子的封地安在绵竹。再明显不过的挑拨离间,不过也好,为父正好利用汉中做事呢。”

刘范不懂,问刘焉:“汉中能有何用处啊?”刘焉哈哈笑:“洛阳要来益州,必过汉中,汉中太守拥兵自重,我益州算是与世隔绝咯。”刘焉说完阴邪的笑起来。刘范反复念着刘焉的话,突然惊喜的说道:“父亲,是想嫁祸汉中?”不得不说刘焉的大胆与计谋,竟然想以汉中陈林拥兵自重为由,断绝与洛阳的联系,这样他刘焉岂不是成了一方王帝,太大胆了。

刘焉听到儿子这样说,笑了笑并不接着这个话题,转而说其了蜀中士族的事情:“如今算是基本在益州定下来了,但是这蜀中势力交错远超出为父先前的预料,想不到蜀中士族竟然如此之多,如此之排斥外人。”刘范也露出了一副厌恶的神情:“哼,莫不要*得要懂杀刀才好,这些士族真是不知好歹。”刘焉:“放心吧,有的是时间,明日为父就任命贾谦德为太守,哼,这也算是让步吧,若是蜀中士族还不知足,休怪某了。”继而房子内传出刘氏父子的疯狂笑声。

此时,蜀中另一边的梓潼,杜府,杜微与任安在房内。杜微:“恩师,伯至封侯竟然封在绵竹,只怕这其中不寻常啊。”任安:“刘州牧一到任就与伯至发生了那样的事,如今任谁都知道伯至与州牧不合,此只怕是朝中有心之人在利用,挑动伯至与州牧的争斗啊,唉,官场,何时平静过。”任安说完径直出去回自己屋去了,杜微嘴上一笑,心中想,之前伯至还说刘州牧如何如何,某还不信,如今算是亲眼见识了,益州可不比他处啊刘州牧。像杜微这种不太迷恋权势的人都看出了刘焉的**,更别说其他的蜀中士族,相信往后,有得刘焉忙碌的了。

话说陈林封侯之后,封地收入就是陈林私人的收入了,但是岚这个地方远在绵竹,乃是绵竹一个普普通通的五里之地,村庄都没有,真是幽默了。于是陈林封侯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亭侯,却也相当于没有封地是一样的,但是陈林也好,刘焉也好,谁也没在乎这个,恰恰就是这个名义,可能会给陈林惹来许多事,也可能让很多人以此做出许多事来。但是不管是哪样,现在封侯的陈林与之前没有封侯的陈林地位完全是不一样的,名声乃是吸引人才名士最为有效的工具,同时陈林地位的提升,对于麾下众人也是一种希望,毕竟谁也不愿意跟着一个没有前途的主公。

陈林封侯,好处多多。

第一章:大乱之始

汉中平六年(189年)初,灵帝驾崩,天下震动。京师洛阳经过几番生死争斗,皇子刘辩登基为帝,并以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同辅佐,何进打败宦官,掌握西园八校尉,统管禁军。消息传到汉中已经是三月份,陈林拿着无影传回的消息,对贾诩阎圃等人说:“大汉,从此姓何了,呜呼哀哉。”随即下令全郡祭奠先帝,三日不许言笑。

密室之中,阎圃:“主公,如今皇权旁落,外戚霸权,连妇人都登堂议事,此乃大乱之始,主公宜早图安身立命之法。”阎圃说完,陈林与贾诩都是吃一惊,陈林二人一直以为阎圃乃是忠直顽固之人,所以许多不甚光彩的事情都瞒着阎圃,没想到现在灵帝刚死,阎圃就出此大逆不道之言。不过也足见阎圃眼光之毒辣,一眼就能看出朝廷的现况。阎圃所说的妇人登堂议事说的就是何进妹妹何太后,何太后在刘辩登基后便以少帝年少为由,干预朝政。但是现在外戚何氏虽然独霸朝堂,除了排挤刘协一派、宦官一派,倒也对大汉没有多少祸害,所以何氏一族独霸朝廷还在天下人的容忍之内。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过是暂时的,若是大汉刘氏再拿不回大权,那么天下有野心的人将会对何氏有样学样,那时天下大乱就到了,比黄巾还要乱。毕竟黄巾之乱时大部分的士族汉官都是同心协力要打倒反贼的,可是往后,只怕就是群雄逐鹿的局面了。

贾诩难得阎圃能这样想,这可真算是陈林的两大重臣都站到一起去了,贾诩心中对阎圃又高看了几分,身为臣子都希望能为自己的主公谋好处,当然也是为了自己能建立像萧何张良一样的攻击,受万人敬仰。贾诩说:“阎大人说得有理,主公,如今有些本事的刘氏宗亲都宁愿到一方为州牧,也不愿意留在京师为刘氏江山出一把力,洛阳内刘氏羸弱,外戚与宦官权势日益强大,早晚有一战。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让有心之人趁机而入。主公,防人之心不可无。”贾诩当年在西凉时就已经看到了刘氏江山的动摇,那是他的老师四处为贾诩造势,希望贾诩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当贾诩被招进京时,看到了洛阳的情况,更加肯定大汉将乱。所以贾诩心中没有任何的忠于刘氏的情怀,陈林让他尽情的发挥才华,那么贾诩就决定尽力为陈林的未来打算,不惜一切代价。现在有阎圃这个老好人打前锋,贾诩当然是顺势而上。

陈林已经是年近三十的人了,想想自举孝廉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无知无畏的愣头青了,问题也看得颇为客观。陈林都知道阎圃、贾诩两人所说并非无一定道理,按照陈林现在的情况,估计就算是朝廷下令让陈林放弃汉中太守的职位,陈林都敢抗命。所以陈林说:“以文和、植之之见,当如何?”

“高祖”“深挖洞广积粮”贾诩与阎圃二人不约而同的说出了汉高祖刘邦当年所用的计策,说完后,两人见对方与自己想到一块去,贾诩阎圃二人相视一下,哈哈哈大笑。而陈林见二人计策竟然一样,又想起张角的结局,于是说:“上表,尊汉室,拥护新帝,以待其变。”于是汉中郡几乎是第一个上表为刘辩祝贺的,何进看到陈林的文书,乐得哈哈大笑,以为是当年为陈林封侯起到了作用,这不,陈林立马就支持自己这一派。

随着接二连三的地方大臣的支持,刘辩的皇位似乎已经稳如泰山了,何进乐了,宦官可就急了。因为何进现在为了巩固刘辩的位置,不停的拉拢士人,就连大汉第一族袁家都与何进达成了协议一样,袁氏兄弟频繁出入何府。何进只要不犯错不犯浑,宦官最终绝对难逃一劫,因为何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典军校尉曹*向何进建议,杀宦官只要小股人马突袭就能实现,但是何进显得不够场面,这样显得诛杀宦官不是甚难事,那么就显不出他大将军的功劳,于是没有同意。何进以为必须要将诛杀宦官的事情办得轰轰烈烈,这才能让天下人看到他何进的功劳,何进是大汉的救星。于是何进开始犯浑,洛阳数万大军还不够场面,竟然下令外臣带兵入京,为何进诛杀宦官造势。并且派出数人到四方募兵,其中就有中郎将袁术,大将军府张辽张文远、王匡等。何进这一犯浑,可乐坏了一人,那人就是屯兵河东的前将军董卓。

董卓此人性情暴虐,但是豪爽大气,多年的南征北战中为董卓积下了不少的积蓄,比如智囊李儒李文优,董卓以大女儿拉拢,故而李儒成了董卓的女婿,也是心腹;勇武猛士牛辅牛大方,也是董卓的女婿;兼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徐荣、华雄、胡岑等非凡猛将,以及董卓征战多年训练下来的西北大军数万。此时董卓被从西凉撤回了后,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董卓即舍不得数万精兵,小小河东又养不起,正不知该如何之时,收到了何进的来信。

董卓哈哈哈大笑对李儒说:“文优啊,上天眷顾啊,哈哈哈。”李儒哪有不知董卓的心思,但是身为董卓的女婿,无论如何李儒都要追随下去,只望自己的智慧能让董卓少犯点错,于是李儒说:“主公,如实主公进了洛阳,自然有办法养活这数万大军,只是主公终究是外臣,入京后当设法留在京师,不然时日一久还是要回河东的。”

董卓满脸的大胡渣,钢铁般的身躯穿上一身铁甲,咚咚的走在大厅内,说:“正是,偏那屠夫当得大将军,某当不得?”李儒一个激灵,急忙说道:“主公慎言。”董卓露出了凶狠的模样,看看四下,说道:“为何说不得,哪个敢泄露了,拧下他头颅。”四周军士不由打了个冷激,可见董卓平时是多暴虐。也正因为董卓这样的性情,所以麾下的猛将也好,军士也罢,大多对董卓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