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三国之陈到 > 第52部分(第1页)

第52部分(第1页)

陈林一听,这杨军果真有几分忠义,此时竟然给汉中郡的子弟求起情来。陈林急忙说:“自然,此次平定米贼之乱,只拿贼首,以及一干叛贼,寻常士卒兵民,只要不是顽固抵抗,一概既往不咎。”陈林知道欲立足汉中郡必先得汉中郡百姓支持,大开杀戒实乃下策。

杨军一听陈林如此仁爱,喜色上脸,对陈林说:“如此我杨家更要鼎力相助太守大人早日平定汉中郡。老朽年迈,加之早年受伤留下疾患,不能亲自为大人冲锋陷阵了,不若就由犬子相助大人吧,犬子任以及昂,有几分武勇,尤其长子更胜老朽,望大人不要推辞。”杨军和陈林都知道,平定汉中郡米贼后,必定要重用杨家,而且听陈林刚才的意思,只怕那杨凯是要完蛋了。从此往后汉中只有一杨,所以杨军提出派遣杨任、杨昂兄弟加入讨伐之战,不过是想多要些功劳,免得日后杨家受重用时受人非议,说杨家无功居高。

陈林哪有不应,于是杨任兄弟,齐齐跪下拜见太守大人。陈林见杨昂虽不如其兄,却也身材魁梧,欢天喜地的扶起两兄弟。听说锡城之内尚有不少杨家的旧友门生等等,陈林连要杨家兄弟先行入锡城活动,约定三日后子夜打开城门,放陈林大军入城。有了杨家的相助,两千余大军的几日粮食也不成问题,又告诫了几声杨家不可做得太明显,以免受人起疑。陈林等人便连夜离开杨府,回到客栈,天亮就出南郑回锡城回合高顺,布置锡城之战去了。

杨府内,陈林走后,杨军父子三人在叙话,杨昂说:“父亲,真要助这陈伯至?”杨军脸色一变,喝道:“休得无礼。”转而又叹气道:“我杨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了,一年来杨家不知顶着多大压力,只怕这太守再不来,我杨家也要如那杨大展一般投靠反贼了。汝兄弟二人明日便去锡城,寻那昌叔,当年为父有恩与老昌,想必其必不负我杨家,老昌乃是锡城县尉,如今虽被压着一头,却有不少心腹。此也算是给老昌一个立功的机会,将来也好向太守大人说情,留其性命。去吧,好生休息,明日按计行事,杨家生死在此一战。”

杨任说:“父亲,反那反贼倒也无妨,只是我兄弟在锡城相助太守大人,父亲在这南郑岂不危险。”杨军呵呵笑,这长子想问题总是比次子要周到,很好,很好,说:“按照时间一算,太守暗袭锡城之时,为父便轻身暗离南郑,这杨府迟早还是我杨家的。”

而陈林一众队中,黄燕对陈林说:“大少爷,就真如此信任这武杨,若是其设计害大少爷,岂不是祸事?”贾诩在一旁笑道:“黄统领过滤了,这杨军能坚持一年不降,如今主公秉朝廷大义而来,那杨军自然不会看不出此正是他杨家脱离尴尬地位的最佳时机,所以这杨家不会反主公,只是不知那杨氏兄弟能否在锡城有所作为,莫要让敌起疑坏了主公大事才是。”

陈林说:“文和说的在理,黄燕无须担心,至于文和忧虑,可令探子在锡城中密切关注,若有不妥,可第一时间知晓。”

一切按部就班,就等约定时日到来,上庸三县的陈泽也开始整装出发,在约定时间前一日,八百骑兵轰隆隆的开往锡城,毫不掩饰。虽说陈林命陈泽以千骑为限建设骑兵,可是却一时之间缺少战马,所以现在还只是拥有八百骑,却是黄巾之战余下的精锐为主。

第二十四章:给大伙提前拜年了

三日时间转眼即过,陈林在峡谷内同高顺商议:“高顺,如今一切准备就绪,今夜有劳高顺了。”高顺:“顺得主公信任,掌管陷阵营,自要为主公攻城拔寨,主公请宽心,陷阵之志,有进无退,今夜必为主公拿下锡城。”高顺说完重重拜了一下,转身去统军。

贾诩:“主公,高都尉稳重有加,当不会出甚乱子,主公在高都尉出发后半刻,再率五百近卫进军,陷阵营两千大军偷袭锡城五千乌合之众,高顺都尉必不令主公失望的。”陈林的近卫都跟上来了,只有那八十骑只好随陈泽在后,只怕此时也已经在路上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按照约定陈泽骑军一动,张修必然知道,再者锡城之内杨家兄弟也是成功说服了老部下原锡城县尉,收集有数百旧部,再不行动,只怕要露馅了。

于是天刚刚黑,高顺就领着两千陷阵营出子午谷外峡谷,估计子时能赶到锡城。高顺走后不多时,陈林领着近卫也开始出发,陈林这五百近卫就是以当年那三百少年为基底组建的,十分彪悍。

且说高顺先来到锡城墙下,只休息了片刻,就见城门出升起三股火把,左右摇晃,就是约定的信号。高顺就要挥军偷进城,突然两三里地外的锡城,原本寂静异常,突然却是人马沸腾,喊杀声阵起阵落。陈到冲上来对高顺说:“高都尉,祸事已,想必是内应遭城内发现了,不知城门可曾开得。”高顺急忙下令:“陷阵营,有进无退,急速行军,目标城门。”此次偷来锡城,陈林一干大军无一匹马,高顺一人当先,提枪带头冲进,身后陷阵营无声无息的紧紧跟随。

高顺跑到城墙一箭之地,一看,城门已经打开,约有三四百人正结阵护着城门,城内过千人正在猛攻。高顺将手一挥,高速行军的陷阵营瞬时止步,陈到急急问:“高都尉,为何停止,内应苦战?”高顺见是主公三弟,于是说:“夜黑偷城,当谨慎,若是内应反叛,设计害我军,鲁莽进军则乃全军危难,为将者切记大意。”陈到一听,拱手谢道:“末将受教”高顺看了一会,见城门处真刀真枪对抗,死伤惨重,不似有假,于是再次挥刀向前,厉声喝道:“陷阵营,冲锋,陈过守住城门,其余与某攻陷府衙。”

高顺大喊,城门处正是杨家兄弟,也听到了喊杀声,精神为之一振,杨任大声喝道:“朝廷大军已到,汝等同为汉中郡子弟,何不弃暗投明,某愿保汝等性命。”这时高顺还未到,对面反贼阵中押出一人,浑身血迹,双手反绑跪在地上,几番要站起来,都被压下。杨任身后大喊出一人:“父亲,父亲。”就要冲上去,杨昂急急拉住。反贼一人将刀横在地上之人脖子上,冲杨任等人喊:“昌奇,关上城门,否则汝父之头就要落地。”

那跪在地上的人原来就是杨家兄弟在锡城说服的“昌叔”,原锡城县尉,在今夜的夺城门战中,多处中伤被俘。此时有气无力的县尉,突然一声高叫:“奇儿,忠心追随杨公子。杨公子,好生照料奇儿。”两句高喊后不等众人反应,头狠狠地撞向刀尖,穿个通透。昌奇瞧见,心肝具裂,一头软在地上,幸好杨昂眼快手疾一把扶住。

反贼原本还想以此人为人质,要挟对面,不想人质刚烈,竟然死了,更是激起了三百人同仇敌忾。杨任低声道:“昌叔,放心吧,杨家必不负昌奇。”转而又大声说:“昌奇,汝父死得其所,汝这般模样,岂不叫昌叔死不瞑目。”昌奇也是努力站起来,双眼通红,双手紧紧的握住刀柄,说不出话,看着杨任。杨任一点头,回头看看高顺军,还有一里路就到了,此战必胜,也不说话,只严密防守着反贼的进攻,死死护住城门,就是不后退一步。

高顺率军急进,高呼:“对面可是杨家兄弟?”杨任急忙回应:“某正是杨任杨季伟,不知是哪位将军?”“某主公麾下,汉中都尉高顺,杨公子请让路,交给某了。”

杨任急急指挥余下两百来人闪开,瞧见陷阵营急速冲锋中阵形不乱,人人默声戾刀,杨任惊了一口气,太守大人之军士,何其雄壮。对面反贼稍一接触,就被攻得后退不止,原本拥堵的城门瞬间就被冲垮。陷阵营开始分出三百人由陈过带领坚守城门,其他的都随高顺猛攻城内而去。

杨任两百人看得触目惊心,又见陈过也像防狼一般,提防着自己,不由对这支部队惊讶不已,动势如雷,攻势如虎,了不得。杨任大叫一声:“杀,随高都尉冲进城内,好男儿建功立业正在此时。”两百人大受鼓舞,不顾劳累,也奋力冲进城内去。

杨任刚带兵进城,锡城外陈林也率近卫赶到,瞧见锡城火光冲天,又闻杀声四起,知道高顺已经开始了,远远看去战斗不在城墙,想必是杨氏兄弟成功了,此时已经攻进城去了。贾诩笑了:“主公,如今可无忧已?”贾诩这般说只是因为一路上陈林都念叨个不停,众人中只有贾诩敢取笑陈林,此时也不忘说上一句,呛得陈林无语相对。贾诩发现他同陈林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面对什么样的人就能变成什么样的态度,这也是贾诩决心投靠陈林的原因。

陈林到城门,陈过急忙过来拜见:“大少爷,高都尉进城去了,某守住城门。”陈林大笑鼓励几句:“好,此战陈过也有功劳,紧关城门,不许进出,违令者,杀。”说完急急进城去,一面对黄燕说:“黄燕,派人传令高顺,降者不杀,火速掌控四门,维持城内平静。”

天黑起乱,反贼被打得措不及手,许多兵丁还不知发生何事,就见一群虎狼围上来,高喊降者不杀,无奈之下只好投降。高顺特令陈到将俘虏集中在城中反贼原有军营,严加看守,陈到率四百陷阵营就看守了竟然有一千三四百俘虏。一战直到天明,才基本平息,天蒙蒙亮,高顺急忙来报,说城内已经肃清反贼,此时交由杨任带人维持安定。陷阵营伤亡不足百人,俘虏反贼千四百人。

陈林知道陷阵营在高顺的带领下战力不俗,没想到竟然恐怖如斯,一脸吃惊的看着贾诩,又对高顺刚要说话,突然急急跑来一名军士,见高顺陈林都在,对陈林一拜:“禀主公,城西南方发现贼人踪迹,人数不详,守城军士请主公决断。”

陈林哦了一声:“想不到米贼来的如此快。”高顺一挥手,命军士退下,贾诩说:“此必是成固县城方向来的援军,张修不知兵事,四五万大军,分守六县,每城人数一样,竟不懂择重而守。这锡城有五千人马,想必成固县城也只是五六千,此番前来欲救锡城,能来者必不过三千。主公不须担忧,如今锡城已经为我军掌控,反贼自退。”

陈林一听似乎有理,于是对高顺说:“严密四城,坚守不出,高顺与某同去瞧瞧这米贼的援军,哈哈哈。”说完领着近卫就登城观望。果然如贾诩所说,人数不过三千,此时正在城西冲着城上大喊大叫。

贾诩一看,反贼人数不足三千,对陈林说:“主公,二爷骑兵恐怕也要到来了吧,不若设法拖住这三千人,二爷骑兵到时可自敌军身后杀出,灭了此三千人,也好震慑反贼。”陈林听完,笑了笑,说:“文和好计谋,不若使一将与之斗将,诈败而归,反贼以为我等不堪一击,必定留下欲攻锡城。”说完与贾诩呵呵大笑,回身对周仓说:“周仓,可敢出战?”

周仓不知陈林跟贾诩低头密谋,以为是要大战,高兴得直叫:“哪有不敢,昨夜无某甚事,早闲出个鸟蛋来了,大少爷看好了。”周仓说完卸下大刀,就要下城去。陈林喝住:“汝当真要出战,只怕汝坏了文和大计啊。”周仓急道:“哪个比得上某老周,来试试,大少爷,此战比不坏书生大事。”

陈林与贾诩相视一笑,说:“好,既然如此,着令周仓出战,与敌将斗,许败不许胜。”陈林一说完,周仓顺口应道:“好咧。”就要转身,突然觉得不对,回头疑惑的看着陈林,模样甚是滑稽。陈林忍住笑,装怒道:“此番要留此三千反贼在此,待仲至骑兵突袭,为麻痹反贼,许败不许胜,怎么,周仓,军中无戏言,汝刚才口口声声说不误大事,岂能儿戏。”

周仓满脸通黑,严峻如高顺也是忍俊不已,周仓只好嘀咕着下城去。周仓走远后,城上一通大笑,贾诩:“主公,这可是为难周统领了,周统领那八十斤大刀只怕敌将抵挡不住一回合啊。”

突然陈林却指着城下,原来周仓已经出城去了,也不带兵马,单身一人就敢出去,手中提的却不是那把八十斤大刀,不知哪来的一把普通朴刀。贾诩笑声一顿,这回轮到陈林对着贾诩哈哈哈大笑了,这周仓人粗心细啊。

敌将也摸不着陈林目的,见周仓一人徒步出城,也不好欺负周仓,下马提刀就上前说话:“对面那大汉,有胆量,可是与某大战而来。”周仓别了一肚子气,瞧见这模样,恨不得一刀砍了,也不回话,大怒着冲上去,就砍。那敌将却是被周仓气势吓得不轻,急忙挡住,就要后退,就发现周仓不过样貌凶狠,举刀软绵无力,大喜着奋力回击。周仓轻轻砍了几刀,装作不敌,大叫一声,急急后退,跑回城门。那敌将由始自终都是不明真相,竟然不知追击,后来见城门关上,才醒悟,敌军不堪一击啊。兴高采烈的要挥军攻城,被陈林一通射杀,敌将副官说:“将军,我军初来疲惫,不如撤军吧。”于是将三千大军驻扎在城外自是不说。

周仓鼓着一肚子回到城墙,话也不说,自顾生闷气,众人又是大笑。

第二十五章:

周仓诈败回来后,陈林便命其他三门只各留三百陷阵营守住,余下一千都在西城防御,提防反贼攻城,城内安定交由杨氏兄弟负责,任命杨任为汉中郡司马,与陈泽、蔡阳并列,杨昂为军候,有大功之昌奇也为杨任部曲。命杨任可建一千军士为部曲,自行招募,可从俘虏中挑选。

有了杨任与昌奇的支持,锡县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乱子,就连一些投靠米贼的士族都得到了陈林的赦免,陈林再次发布太守令,言明只追查贼首,余者从宽。陈林这样做也是无奈,想要得到本地士族的认可,陈林暂时不敢大开杀戒,至少让他平息张修之后再说。这也是贾诩出计时说的,若是汉中郡士族恐惧,一心与陈林对抗,支持张修,那么平定汉中郡之战不知到几时才能结束,就算胜利,汉中郡三四十万民,不知能剩多少。这样要个破破烂烂的汉中郡,还不如在中原做个县令来的舒坦呢。

陈林从宽之令不仅在锡城发布,还暗中传至其他五县,一时间汉中郡内人心浮动,不少投靠米贼的人都有了不少心思。各县的士族也暗中与陈林联系,又有杨任杨家在中牵线,给了陈林许多便利,此乃后话,暂且不说。

单说如今的锡县城内,张修派在锡县城防守的将领已经被高顺一刀砍了,杀死敌军千人,俘虏千余,余者皆逃。还有不少就是锡县城的人,混乱中褪去军甲,回家换上衣裳,就忐忑不安的在家闭门静听外面的消息。陈林命军士四出乡村,又在城中敲锣打鼓呐喊,宣读从宽令,民心乃定。

这一日陈林不管城外的三千军,自由高顺在守城,陈林就在县府设宴,邀请锡县城的几家士族赴宴。这些士族战战克克,深怕陈林追究,虽说有从宽令在,但是那恐怕也是针对百姓而已。陈林在正位上看着众人一副不安的模样,心中也是恨,恨这些人投敌卖国,不过此时陈林为安定只能既往不咎,还要安抚这些士族,其他五县的士族只怕都在看着锡县城士族的命运呢。若是锡县城士族得饶,那五县士族就有可能倒戈转攻张修米贼,若是陈林大开杀戒,那五县的士族看不到活路,只能硬着头皮与陈林对抗。

陈林笑嘻嘻的举杯说:“诸位请,满饮此杯。米贼横行,压迫郡县,诸位受惊了,如今某添为这汉中郡守,日后还要仗仰诸位名望啊,现汉中杨家公子,杨任杨季伟新任我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