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有哪些 > 第1017部分(第1页)

第1017部分(第1页)

方面,德国也是最先进的,可是德国有足够的资金吗?这是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

唐帝国为“盘古计划”先后投入了500多亿,虽然这其中很大一笔经费都用于了相关的开发工作,比如“快中子反应堆”就是“盘古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投资力量绝对不小,只是在原子弹投入实战使用之前还没有建成。钚的后处理工厂也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还有在很多相关方面的研究,甚至是在后来的“黄石计划”中的一部分研究项目也囊括在了“盘古计划”之中,从而使帝国在“黄石计划”中的投入只有几十亿,远比预料的少得多。

同样的,美国在“曼哈顿工程”上的投入也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根据战后解禁的一部分“曼哈顿工程”的资料与文件来看,美国先后在“曼哈顿计划”中投入的资金超过了200亿美元。虽然这个投入远少于“盘古计划”,但是“曼哈顿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造原子弹,在很多相关方面的投入要少得多,因此实际上用于研制原子弹的投入并不少。

那么,德国如果要造出原子弹的话,其投入肯定不会比“曼哈顿工程”少多少,问题是,当时德国有这么多的经费吗?

“盘古计划”的总投入相当于帝国海军在27年时的全年军费预算,相当于帝国2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而德国在战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只有帝国的6成左右,在战争期间,德国本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而唐帝国本土就没有遭到过打击,显然,在战争期间,德国的生产能力肯定更低。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一直是在为扞卫本土而战,而帝国的战场却在本土之外,相对而言,德国拼了命才坚持到了最后,而唐帝国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基本上维持了国内的稳定。

特别是在22年到25年之间,德国几乎是完全依靠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战略援助才坚持下来的,在此情况下,德国哪来的经费搞原子弹呢?就算战时的应急计划可以有效的降低研制成本,可问题是,经费仍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德国连足够的经费都没有,那还搞什么原子弹呢?

实际上,到了战后,德国也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研制核武器。在“施鼐兴计划”中,德国是获益最少的国家,主要是德国一直奉行大欧洲政策,而这与唐帝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是相抵触的,除了在战后前两年里,唐帝国减免了部分德国拖欠的战争债务,并且为德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随后唐帝国就没有继续为德国提供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援助。战后,德国的第一任务是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国内经济,同时还得扶持占领下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北部地区发展经济,还得援助由其扶持的俄罗斯民主共和国发展经济。在这么多的投入下,德国有能力研制原子弹吗?

可以从战后德国政府逐年公布的经济报告中看出,在战后的前五年里,德国的经济是相当紧张的,而且国内局势也一度紧张,当时德国甚至不得不通过继续拖欠战争债务来恢复国家经济,还差点因此而遭到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经济制裁。完全可以想像,德国政府在这个时候能够拿出多少钱来发展原子弹。

除了经费之外,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德国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是用钚做的“内爆式”原子弹,而不是“枪式”结构的,这也与另外几个有核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可以说,德国是唯一在第一次试爆原子弹时就采用“内爆式”结构的国家。

相对而言,“内爆式”要复杂得多,就算有足够的钚元素,在技术方面为了保险起见,也不应该首先采用“内爆式”。更重要的是,任何国家首先要保证的是原子弹的有无,而不是原子弹的结构有多先进,因此采用“枪式”结构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虽然很多人认为,德国进行了大量前期研究,而且有着大量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在技术方面不成问题,可是当时德国要与唐帝国抗衡,首先要保证的绝对是有无问题,而不是先进性问题,那么,德国有何理由直接就用更复杂,更可能失败的“内爆式”结构呢?

根据这些判断,很多人都认为,当时唐帝国在美国遗失了一枚原子弹,就是代号“橙子”的那枚原子弹,而且这枚原子弹通过秘密途径被美国政府送到了德国去。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将“拣”到的原子弹送给德国呢?

美国的动机并不理解,如果战后没有一个可以与唐帝国分庭抗礼的国家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将独霸全世界,而美国也很有可能被彻底的分裂,甚至失去统一的机会,这是对美国最为不利的。而只要有一个国家能够与唐帝国竞争,那么唐帝国就不敢为所欲为,就会受到牵制,就算美国在战败后被分裂,那么也有再次统一的机会,拥有再次崛起的机会。德国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家,德国有与唐帝国竞争的政治需要,而且也已经与唐帝国产生了矛盾,更拥有与唐帝国竞争的实力,因此,让德国获得与唐帝国竞争最基本的砝码——原子弹,是确保美国战后利益的关键因素。

根据这些分析,甚至有人认为,德国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实际上就是唐帝国在美国遗失的“橙子”,德国人只对这枚原子弹做了修复,随后就进行了爆炸。当然,这个论点本身是有很多漏洞的,就算原子弹被美国拣到了,德国拿到了“橙子”,能够轻易的修复吗?从8500米高度投下的原子弹在砸到地面上的时候,恐怕已经完全变形了,内部结构也严重破坏,最多只能供德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参考,要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来,还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讨论唐帝国是否在美国遗失过原子弹,而且这枚原子弹是通过什么途径送到德国去的。这些也许并不重要,至少到现在为止,唐帝国,美国,德国三方都没有就此事公开任何政府的文件,也没有任何人提到过这件事。至于是否有一枚原子弹遗失在了美国,笔者在此也只是猜测与分析而已。

第二十三章 补救

罗云冲一直等到首相府发来回电之后才去休息,他没有立即命令准备下一次轰炸行动,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橙子”存在过的一切迹象都抹掉。当然,具体的事情不是由他在做,实际上在他考虑到这个问题之前,情报部门的人员已经开始行动了。

首先是“渭河”号巡洋舰被命令立即返回帝国本土,包括舰长在内的,该战舰上的600多名官兵在回到帝国之后不久就被编入了预备役部队,其中大部分官兵在未来一年之内陆续推移,而舰长则在海军一直服役到了55岁,在退役前被获得额外晋升成为了准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渭河”号到达过圣地亚哥港的一切记录都被销毁,当时负责接收战舰靠港工作的海军人员也被迅速遣返回国,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退役年限,而且都是在预备役部队服役。

帝国本土那边也在做着相似的工作。首先是松江港的出港记录被修改,“渭河”号不是去了圣地亚哥,而是前往了阿普拉港,甚至连这艘战舰在离港时补充的物资数量都做了相应的修改。阿普拉港那边也立即开始了相关的工作,当时一艘隶属于地方舰队的巡洋舰被改成了“渭河”号,而这艘战舰上的官兵都接到了警告,绝不能提及任何改名的事。

情报人员的工作做得相当彻底,执行轰炸任务,以及跟随进行轰炸记录的所有机组成员都被单独隔离,在完成了单独的任务报告之后,这些人员都被迅速遣送回国,其中大部分也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年限。

帝国政府方面的工作也在进行,所有关于“橙子”的档案不是被销毁,就是被锁进了绝密档案馆,参加过“橙子”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全都接到了命令,将这枚原子弹的事尽快忘掉,而且牢记帝国只制造了两枚原子弹,即“雪茄”与“橄榄”,“橙子”从来没有出现过。

薛希岳是在天亮前被人叫起来的,现在,首相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首先是要掩饰轰炸失败的事实,这还相对好处理,在战时情况下,又由情报部门全权负责,问题还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是,需要立即进行补充轰炸吗?

对薛希岳来说,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原子弹轰炸失败后,美国方面肯定获得了原子弹的实体,就算立即轰炸,也无法保证美国将原子弹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因此效果不大。更严重的是,美国方面会不会因此而判断帝国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原子弹呢?如果是,那么美国就会继续顽抗到底,因此,必须要让美国人相信,帝国不但还有原子弹,而且还有很多的原子弹。那么,要通过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