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棋道web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蒋介石推动不了部下执行自己的正确方针、路线,这可不是第一次了。     从1948年2月起,蒋介石或派人与卫立煌商讨,或亲自召见卫立煌,反反复复就是一个主题:要这位东北“剿总”总司令将东北主力撤至锦州,以确保华北防线。

蒋介石看得明白,孤悬在黑土地上的国军,运输困难,大量增援已不可能。不能增兵,只能撤兵,既可保住一个战略集团,还能缩短和加强防线。丢掉东北,如同放弃华北一样,将在国际上产生什么影响,又会在剧烈动荡的国民党内部引发什么样的恐慌,都是可想而知的。可长痛不如短痛,作为统帅必须痛下决断,否则就只有赔了地盘又丢兵了。

结果却是卫立煌这理由、那困难地推三阻四,蒋介石也就听之任之了。     回顾一下毛泽东与林彪之间是一种什么状态、节奏。11月16日毛泽东询问东北野战军能否提前入关,林彪17日回电也讲了一堆困难。18日毛泽东从战略全局出发,定下提早入关的决心。19日林彪即回电:“我们决遵来电于廿二日出发。”——干脆利落,果断决然,全力以赴,绝无旁骛。

当傅作义瞻前顾后,终于回过味儿来,丢下西去算盘,准备将兵力集中于平津唐时,林彪大军已闪电般出现在平津地区了。

蒋介石一肚子苦衷跟谁说?

那个少帅张学良不用提了,竟敢“犯上作乱”,串通杨虎城将委员长抓了起来。那个“山西王”阎锡山,战场上没多少本事,官场上老奸巨猾得像个九尾狐狸精。广西李宗仁和白崇禧那哥俩,对付共产党倒是有一套,折腾起他老蒋来也毫不含糊。那个“小诸葛”白崇禧更是棘手,稍不如意就来横的,甚至逼宫,要他下台。

这个傅作义勤勉、稳重,会带兵打仗,也不像白崇禧那样咄咄逼人,可那心头呢?这些当年与他几乎全都打过冤家的杂牌军首领,心头那把小算盘,哪个不是打得劈里啪啦的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时他真搞不明白,既然咱们###大方向一致,共产党得天下谁也没个好,为什么总要互相算计斗心眼儿,唯恐窝里不乱呢?

只是那些鬼精鬼灵的老总,无论怎样让他心烦意乱,也难脱他的手心。     陈继承被挤兑走了,还有那些中央军嫡系将领,这些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谁的。还有“剿总”二处那些干将,别看这些军统搞起共产党的情报,盲人瞎马般找不着北,算计傅作义可是轻车熟路,行家里手。

不过,他也不敢用强,而多是商量口吻,顺毛摸搓,使其就范。八年抗战,从集团军总司令到军长、师长,被他“军法从事”不下10个。这次内战,也是屡开杀戒。如今多难之秋,动荡之际,逼得急了,把个三星上将赶到共产党那边去,可就更惨了。

还有一招,就是把华北的一切权力都送给他。

辽沈会战刚刚打响,蒋介石曾要傅作义统一指挥关内外作战。傅作义再三推辞,说事关国家前途,自己资浅能鲜,只有委座亲自指挥,才能奏效。蒋介石顿时想起,去年冬天察绥军在东北曾有上佳表现,这次再让他出了风头,会不会尾大不掉,难以控制?而今不同了,东北已失,华北岌岌可危,你就都扛着吧。扛得越多,在我的战车上绑得就越紧,也就越得跟共产党往狠里打,岂不一石二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盘(4)

大敌当前,蒋傅斗法。

得胜的只能是谁呢?

还有一个因素,像西去绥远一样拖着傅作义的后腿,使蒋介石徘徊犹豫、难下决心的,是美国人的作用。

辽沈大战,国军大败,淮海大战,一触即发。在美国政府眼里,蒋介石已经难以扭转败局,差不多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遂由“扶蒋###”转而扶植地方###势力。在华北,美国人看中了傅作义,认为他是“有军事能力的人”。而华北大战在即,美国政府遂与傅作义签订契约,欲以亿美元装备直接援助傅作义。

这还了得!若在以往,蒋介石肯定会暴跳如雷。那美援是我用来壮大中央军、恩惠杂牌军的,你美国政府隔着锅台上了炕,这是把我老蒋往哪儿搁?可眼下,他忍了、认了。反正都是用来打共产党的,只要打垮共产党,窝里的宿敌、对手,过后再收拾也不迟。

傅作义的算盘是,有这么多美援,守则更能抵抗一阵子,走则带去绥远大批美式装备,又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人当然也有自己的算盘。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行的,从武器、装备到洋面、罐头,没有这些印着“USA”的东西,国民党就不可能发动这场内战。美国人虽未直接出兵参战,那投入的本钱也大了。可枪打炮轰了3年,国民党的地盘越打越小,投入的本钱也大都成全了共产党。蒋介石埋怨美国人不够意思,当初空中海上抢运国军抢地盘,帮助打内战那么卖力气,如今却不肯及时提供撤退工具。其实他心里明镜儿似的,美国人是既心疼,又不甘心呀。美国人有自己的全球利益,而这种全球利益也是与它的在华利益分不开的。继苏联和东欧之后,它最不想见到的,就是一个赤色中国。东北丢了,华北再不保,共产党就会越过黄河、漫过长江了。作为“自由世界”的首领,觉得这当口应该帮傅作义一把。

谁也没想到的是,美援没到,林彪到了。

美国人帮了倒忙。

蒋介石与傅作义,在对与错上总是意见相左,在错误上却是“英雄”所见略同。对的不能推动部下实行,错的自然更是与目的南辕北辙。

毛泽东与林彪则是互为补充,总能在正确的意见上求得一致,甚至臻于完美。

再比之毛泽东和林彪的果断决策,还未开打,毛泽东已经赢了。

更何况毛泽东还有那么多锦囊妙计。

三、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