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中国文化全知道这本书怎么样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元的《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剪刘海,下面散腿。”许多人未经考证,不知道“刘海”的来历,经常写成“留海”或“浏海”,其实这是错误的。

第二种说法是:古时候,女孩子插笄表示成年,是为笄礼,这是在她们15岁时进行的。男孩子则到20岁时行表示成年的“冠礼”。人们总是爱用“垂髫”、“髫年”代指儿童或童年,就是因为小孩子的头发都是自然下垂的。但是即使这样,男女之间所剪头型也是有区别的:男孩子留的是额上左右两角的胎发,称之为“兆”;女孩子留的是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叫做“髦”。这就是孩童时代被称为“留孩发”的习俗。而女子待到成年以后,有时从打扮考虑,依旧让额头上的头发和孩提之时一样让其自然下垂。到了唐代,民间出现了“刘▲戴软脚幞头、穿圆领袍衫的文吏(赵佶《听琴图》局部)海戏金蟾”的传说故事。由于“刘海”与“留孩”古时发音完全相同,“留孩”又本为口语俗称,所以书面文字就写作“刘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名词杂谈(2)

第三种说法是: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事件。经过审讯,大家竟然把上官婉儿给供了出来。上官婉儿是何许人也?原来她是照顾武则天生活起居的女仆总管,权势很大,也很得武则天欣赏。武则天听到上官婉儿的名字不由得大怒,立即将上官婉儿招来行黥刑(一种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的刑罚)。武则天非常气愤地问:“以前,你爷爷上官仪结党谋反,被打入天牢,我欣赏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谁知道你却恩将仇报,竟然想要谋杀我,是何道理?”上官婉儿就反驳道:“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吗?”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御花园摆宴,临起驾时都被上官婉儿呈奏转驾回宫,便微微颔首承认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已经是危机四伏?当时我参加谋反,正是为了暗中护驾呀!”武则天想了想,是这么回事,便后悔错怪了上官婉儿。但是黥刑已经执行了,怎么办呢?她的脸上已经被刺上了字,好在字刺得比较靠上,聪明的上官婉儿就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它刚好遮住那个刺字记号,这缕青丝就被上官婉儿称为“刘海”。其实这个“刘海”不但没有使上官婉儿变得难看,反而使其更有一番韵味儿。宫中妃嫔们看了,觉得梳个“刘海”会显得楚楚动人。于是纷纷仿效,直至如今。

先有帽子还是先有冠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帽子,有时图个时尚,有时为了遮风挡雨。可是你知道古代的帽子是什么样吗?原来,在古代社会中,帽子的别称就是冠,当然冠的形状和现在的帽子并不一样。

先秦时代,冠是用来显示贵族身份的服饰标志。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上的差异表现在了各个方面,服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不同的服饰代表不同的等级,即为古代的礼冠制度。在封建社会中,有资格戴冠的除了统治阶级外,还有服务这个阶级的士。在汉代,冠分十几种之多,以用来供不同身份的人和不同场合使用。

那么,当时的老百姓又戴什么呢?经专家学者考证,当时的老百姓经常会用巾包头或结扎发髻。所谓巾,就是用丝或麻织成的布。汉末黄巾起义军的农民战士,他们没有冠,只用黄巾包头,所以有“黄巾军”这个称呼。直到现在,西南人民仍用“帕子”包头,其实这就是古代“巾”的遗风。

统治阶级用巾习惯的出现使得巾的花样逐渐繁多起来。那么巾是怎么变为帽子的呢?事情是这样的:南北朝时,北周武帝为了便于军人戴用,用巾裁制成有四个角的东西,一戴就行。当时的人把这东西叫做“幞头”,实际上它已是帽子了。唐代,又有人把四个角改成两只脚。有一种是两脚向左右伸出的,叫“展脚幞头”,是文官所戴;有一种是两脚在脑后交叉的,叫“交脚幞头”,是武官所戴。到后来就发展成了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纱冠”。由于戴帽子比扎头巾方便,于是,巾就慢慢被淘汰,而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帽子。

“大夫”一词是怎么得来的?

大夫,是我们对医生的一种称呼。但是在中国古代,大夫一词并不是代指医生,而是一种官职。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是盛行,而且大夫内部还有一定的阶层划分,具体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到了秦汉又有所谓的谏议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但和医生这个职业并没有任何关联。

名词杂谈(3)

宋朝时期,我国在医学管理和医务制度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设置大夫以下专门管理医学的官阶。在制定出来的官职系统中,医官中最高级是大夫,大夫分几级,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等;其次为郎,又称郎中;以下便是医效、祗候等。因为大夫是医官最崇高的职位,所以后世的人就把大夫作为对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官中也有郎中一职,因而也有人把医生称为郎中。

不过,根据古人的习惯,大夫和郎中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大夫是人们对设馆治病医生的称呼,而在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疑难杂症的医生则被人们称为郎中。所以,今天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为“大夫”,而非“郎中”。

“卫生”一词的来历

在现代社会中,“卫生”一词指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和社会的卫生措施。据医学史研究,人们发现“卫生”这个医学名词其实就从古代医书中常出现的“养生”一词上面逐渐演化而来的。

“卫生”这个词最早出现于《灵枢》中。隋代杨上善编注的《黄帝内经》(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基础理论著作)将《灵枢》、《素问》合纂为一书。而《灵枢》的成书年代是在战国时期,其流传则在战国以前。这一点被目前医学界所公认。所以,“卫生”这个词可能是在战国时期有的,当然也不排除后人的添加之嫌。

另一种说法认为“卫生”一词应该源于《庄子?庚桑楚》:“南荣趎曰:‘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

还有一说认为“卫生”一词来自希腊神话。希腊语中“卫生”一词是指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西欧学者用此词表示“卫生”或“卫生学”。

“店小二”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在古代,“店小二”是对饭店里或者茶馆里的服务员的统一称呼。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呼呢?这是因为自宋元以来直至民国初年,老百姓是没有名字的。有名字的人要么是上学的,要么是当官的。不上学也不为官就不会认识多少字,名字也不会很正式。于是一般老百姓就经常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符号作为称呼。比方说明代常遇春的曾祖叫“四三”,祖父叫“重五”,父亲叫“六六”。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

古代类似饭店的服务行业中,店主的地位总是别的人不可比拟的,理所当然是这所小店中的老大,店中的服务员是店主雇用而来的,只能是老二,故而称为“店小二”。

当然,现代社会中提倡使用文明用语,“店小二”的称呼就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秘书”的来历

“秘书”在现代社会中是指那些为高级人员服务的私人“佣人”。但是一开始这个词并不是现代社会中的意思,而是另有所指。

“秘书”在古代是指皇家秘密的藏书。东汉恒帝时开始设秘书监这个官职,其实是相当于国家的图书馆馆长,年俸六百石。管理“秘书”的长官就是汉初所设置的“长史”,以及后来的“中书侍郎”、“翰林学士”等官员。幕僚中的“记宝”、地方官府的“主簿”,其实就是当代社会中秘书的前身,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中国古代有很多出色的秘书(幕府)工作者。如击鼓骂曹的祢衡,就是江夏太守黄祖的秘书,他能写出黄祖“所故言而未能言”的内容;至于脍炙人口的名篇《讨武曌檄》的作者骆宾王,就是徐敬业的秘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名词杂谈(4)

你知道“同志”一词的来历吗?

“同志”一词的本意,照字面解释就是志同道合,或可理解为具有同一个志向、理想或愿望的人。它现在虽然应用广泛,但它并非现代语言的产物。

在我国古代,“同志”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中写道:“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到了现代,“同志”成为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呼。现在,“同志”一词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亲切尊敬的互相称呼。

趣味链接:“老先生”的由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