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煮酒话新茶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关羽张飞也就是这时候投奔到刘备手下的,人越来越多,需要钱财了,这时候中山贩马的商人张世平、苏双就赞助了刘备许多钱。(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当然,这钱到底是象刘元起那样自愿给的呢,还是被迫的或者是有目的想要刘备做保镖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这两位商人也因为这件事上了史书。

刘备这样发展下去,假如在太平时期,也就是一黑社会头子,迟早要被镇压或象宋江那样落草为寇,但是偏偏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刘备的机会来了。

黄巾起义后,各州郡各举义兵,这个义兵指的是讨伐黄巾军的武装,但是实际上,各地方长官,地主豪强借此机会摆脱了没有中央命令不得私募军队的限制,大力的发展私人武装,黄巾军其实并不算很强,虽然有宗教组织领头,但是毕竟和正规的军队比起来相差太远。但是当年东汉政权不注意太平道,太平道发展迅猛,信徒众多,一旦举事,各地响应,势力显得很大,正规军只能对付主力黄巾军,对于众多小股的黄巾部队却很头大,要打吧,他们溜的比谁都快,不大他们又穿出来闹事,地方原来的维持地方的治安军队是不够了,所以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干脆请汉灵帝下诏,令各地私募人马对付黄巾军,此事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黄巾起义表面上势头很大,但是实际上和新朝赤眉绿林起义,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元末明末起义比起来都差的远了,那些内乱都建立了政权并占据了首都,而黄巾起义没攻到洛阳,没建立大的根据地,没稳定的政权,仅仅维持了九个月,连太平天国都比黄巾强些,东汉政权却如此紧张,想必是回忆到当初老祖宗刘秀发家的时候了。他这一诏书一下,各地招募军队名正言顺,不过虽然招募军队,但是占据地盘到是比讨伐黄巾军更重要些,东汉政权已经出现乱象了。

刘备就是借这个机会参加当地的义兵,和当时的顶头上司校尉邹靖讨伐黄巾,立了些功,被任命为安喜尉,这个职位对于一般的老百姓自然说是够满足了,他死去的祖父刘雄做过东郡范令,他父亲早死,或许曾经出仕,总之假如刘备安心做下去,比他父辈有出息是绝对没得说的,但是刘备这个胸怀大志的人怎么会甘于做一个小小的安喜尉呢?他手下有关张猛将,还有无数愿追随他的弟兄们,他们怎么会追随一个甘于小小安喜尉的刘备呢?不久之后他就找出一件事来,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知道张飞鞭打督邮一事,这事确实有,但是并不是无辜的张飞做的,而是刘备做的,想来罗贯中觉得鞭打督邮不符合他需要的刘备的性格,倒象张飞的性格,所以就移花接木了一次,这样的情况之后在书中还发生了许多,比如刘备爱哭,性格软弱,凡事都要依赖诸葛亮,使得一个好端端的枭雄刘备成了爱哭没主见的伪君子,直到现在连曹操都翻案了,刘备这个爱哭的伪君子的形象还是留了下来。其实假若刘备真是性格软弱之人,如何能白手起家,还叫如此多的人追随于他。

回到正题,刘备打了督邮,自知获罪,弃官而走,假如平时他就成通缉犯了,但是黄巾之乱需要人才,不久大将军何进派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刘备再次和他的兄弟二度参军,之后就在下邳破贼立功。请注意下邳这个地方,以后会出现不止一次,刘备的前半生与此地有莫大的关系。立功后他又任了几个职位,先是下密丞,后来大概打督邮的事暴露或是嫌官小不做了又转到高唐尉,不久升官为高唐令,没想到厄运当头,刚做县令不久,黄巾军回来复仇,攻破了高唐,刘备失去了自己的管辖地,又怕被朝廷怪罪,不得已想起自己当年的老同学公孙瓒官运亨通,现在做了中郎将,在北方幽州也是一霸,赶紧就投奔而去。这正所谓同学关系,这时候就用上了,所以为什么哈佛,耶鲁还有我们的清华北大这么热门?不说学校教学水平如何,单凭这些大学出来的大都前途光明,进大公司做大官就要进去,认识这些未来的大老板大官们对自己的前途很是重要的,就算倒霉也可以象刘备投奔公孙瓒那样,当然,要想刘备那样出息还是要靠自己。

刘备到了公孙瓒那,以前他尊为兄长的公孙瓒也没亏待他,正好自己和袁绍打仗,刘备也是个会打仗的人马,便给他一些兵马,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为自己对抗袁绍。这之间也小有战功,积功做了平原相,比以前是好一些了,不过也有麻烦事,他管辖的民众中有一个叫刘平的,大概是看不惯刘备贫贱出身,而且估计这位刘平也是汉室宗亲,而且应该算小有资产的人,请了一位刺客去杀刘备,没想到刺客不单没杀刘备,反而劝说刘备小心。三国志。先主传说到这里,评论了一句,“其得人心如此”这里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以前看三国常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曹操的天时应该指的他得汉献帝,挟天子令诸侯,而孙权的地利自然说的是长江天险了,那刘备的人和是说什么呢?一般的解释是刘玄德得人心,这里是一个例子,之后曹操攻荆州时有大批官民追随于刘备也是一个例子,连刘备自己也常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先主传》(后来看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管辖政事一事或可猜测,刘备仁和,对待属下民众不严,在战乱时期,人们流落失所,希望能得到一个安定之处,而刘备对待下属相当宽松,估计和刘邦那样的约法三章差不多,这样归附的民众自然就多,但是刘备太过宽松,不擅政事,这就需要象诸葛亮这样善于管理政务的人才辅助。而且对待属下太宽松在平时自然是好,但是在战乱就敌不过象吕布曹操这样的强兵了。当然这只是猜测,但是刘备能得人心是当时敌友的普遍看法)虽然刘备仁和这点是比较常见的解释,但是我觉得另一种可能性更大,就是刘备能识人用人,大有高祖遗风。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成功经验时成大事关键要用人,还以汉初三杰为例子。而刘备在识人用人得人信任这点上不亚于刘邦,关张两人自跟随刘备后就死心塌地,关羽降曹操后又弃大有前途的曹操投奔尚寄人篱下的刘备,虽然这点有关羽自身重义的因素,但是刘备能抓住人心也是一个关键,再看魏延,在众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任汉中太守,表现甚佳,而且在诸葛亮时代成为武将中的第一人。黄忠,原为荆州旧将,在刘表下碌碌无为,但是在刘备手下,定军山力斩夏侯渊。说到马谡的例子更是,刘备临终前还叮嘱诸葛亮此事,事后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可见刘备的识人用人的能力了,我想曹操等各路诸侯最畏惧的应该是刘备这点,那“人和”应该是指刘备的识人用人和得民心。回到刺客这个例子,想必刘备在很短的时间引得刺客归心所故。

再继续说下去,刘备只做一个平原相自然是万般不愿,只是等待机会罢了,不久机会就到来了,徐州牧陶谦与公孙瓒交好,而当时曹操和袁绍结盟,袁绍和公孙瓒又一直作战,所以陶谦就和曹操结了仇,曹操屡伐徐州,后来曹操父亲曹嵩经过徐州,被陶谦所杀,(也有人说是被泰山的强盗劫财又害命了。)这一下两人的仇从单纯的攻伐兼并升级到复仇战争了,于是曹操再度进攻徐州,徐州牧陶谦求救青州刺史田楷,田楷带着刘备一同来了,刘备的气质看来确实不错,陶谦没看中田楷到是看中了刘备,给了刘备一些人马,要刘备来助他,拿人手短,何况陶谦也算盟军,刘备马上就归附陶谦了,陶谦也没亏待刘备,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一下就和青州刺史田楷同一级别了。(这个豫州刺史的上表只是一个形式,现在的天子还在长安被可怜的监管着呢,不过刘备这个豫州刺史也是形式形式,之后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给刘备加了豫州牧的空头衔,没给刘备熟悉的徐州,自然更不会叫刘备真正去上任,到是之后好一段时间别人称刘备为刘豫州)当然给了好处要做事,要刘备屯小沛,为自己防备曹军。好运还没结束,陶谦不久就得了重病,死之前大概看看身边没有什么人,刘备虽然投奔自己不久,但是气质不凡,又不会甘于人下,干脆遗命刘备继任了。(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三国志。先主传》)这话要说也确实对,当时要想保住徐州,靠自己的子孙是不行的,陶谦子孙能力如何我们不知道,但是曹操对徐州虎视眈眈,势在必得,假如让自己的子孙接任,万一被攻破自己的子孙就遭殃了,反正徐州是个烫手山芋,干脆交给刘备得了,何况刘备在短短的时间里,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能得士人心的优点,先是麋竺来派人迎刘备。(随便再说一下麋竺,他原来是超级富商,号称僮客万人,赀产巨亿。被陶谦任为别驾从事。他先是奉谦遗命,迎接刘备,后来刘备被吕布偷袭后,,麋竺将妹妹嫁给刘备,又送很多家产给刘备为军资,这样刘备才得复起,之后刘备一路逃亡也未背弃,终于等到刘备得到益州得到了相当的恩宠,不亚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之后就算荆州兵败自己的兄弟麋芳降了孙权,刘备对麋竺也没怪罪,因为他是刘备亲戚,又是老班底,对刘备帮助甚多。)再又是下邳陈登游说刘备。(记得下邳吗?当初刘备讨伐黄巾的地方,说不定陈登就是那时和刘备认识的,说笑一下。)这段游说很精彩,陈登说:“今汉室陵迟,海内倾履,立功立事,在于今日。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这话明了要刘备以徐州为基础参与天下之争,不过刘备还是有顾及的,毕竟徐州四处强敌,袁绍曹操袁术都在身边,是个烫手山芋。于是刘备就说“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曹操不行,和徐州原来的主子有仇,又屠杀徐州人许多,就拿袁术做借口吧。不过不说袁术还好,说袁术陈登就有的好说了:“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这话说的,一来把袁术贬低的一无是处,想袁术也是雄居一方的大诸侯,当时势力鼎盛,却被陈登说成这样,二来也就再一次很明显的告诉刘备,我们跟着你就是要去争夺天下,在青史留名的,用天下这个诱人的东西吸引刘备,也是陈登他们认为刘备有这个实力,至少高于袁术。而不单如此,另一位说客更厉害,北海相孔融,孔子的后代,他说话更不客气::“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陈登说袁术也就是骄豪,但是孔融干脆就把袁术比成死人,也真是袁术可怜,这么多人不看好他,也不知道他那些地盘是怎么占下来的。而且孔融也更是威胁刘备了,这次是个机会,你错过就没哦。

在两位说客的游说下,刘备领徐州,这才正式开始群雄争霸的舞台,也开始了坎坷的中原战事。

刘备占了徐州,这样才拥有了象陈登说的上可成五霸之业,下可书功于竹帛的根据地,从一个角度上来说,刘备这时才拥有了可以与天下群雄逐鹿的资本,刘备可以和群雄高喊一声,我也来了。

但是徐州这地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地盘,虽然地处中原,但是四处强敌众多,刘备刚刚上任,又是平民出身,不能和袁绍曹操袁术这些原朝廷大员相比。(假如刘备此时能在蜀或江东这些对手较弱的地方占得一州之地,那他的前半生要顺利的多。)袁绍之前在刘备投公孙瓒的时候就交过手,而曹操和徐州有杀父之仇,对徐州屡次攻伐,这两位都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大诸侯,他们两个当时还属于盟友关系,而刘备最铁的盟友公孙瓒远在幽州,万一袁绍曹操合作来攻,徐州当真危险。不过这事到没发生,袁绍一直在北方和公孙瓒作战,无暇顾及徐州,而和徐州有杀父之仇的曹操看到陶谦死后,好象一下子消了气,迎接汉献帝后还上表为刘备请得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这两家原本和徐州有仇的一方霸主不来攻徐州了,看来形势倒是真象陶谦说的那样,只有刘备才可以安定徐州。

只是,原本为敌人的现在关系倒是好了,原来为盟友的袁术却来攻打徐州了,在陶谦时代,袁术和陶谦关系不错,否则刘备也不会说请袁术来做徐州主了。但是到了刘备做了徐州主人,袁术就看不惯了,或许陈登孔融的那些话传出去了,或许是袁术本以为可得徐州,却被平民一个的刘备得了便宜。反正袁术看刘备很不顺眼,就派兵来打,刘备也不含糊,袁绍曹操来了我还担心,你这个冢中枯骨我怕什么?就主动迎击,就是此时,出了一件事。

确切的说,这件事发生在袁术来攻之前,有一位大人物来投奔刘备,说起这位大人物,不免又要回到黄巾之乱的时期。

前文提到黄巾之乱何进下诏,各地势力得以招兵买马,天下群雄并起,其实并起就并起,要真正的威胁汉室,取而代之,还早了些,黄巾之乱主力被灭只花了八月,造成唐朝藩镇割据的安史之乱整整八年,长安都被袭破,但是唐朝在藩镇割据的情况下还维持了几百年,汉室这次黄巾之乱威胁要轻的多,再不济也就是象唐朝那样藩镇割据的局面,断不至于汉室灭亡这么倒霉的。

要说汉室衰亡,这笔帐还是要算到那个屠夫出身的大将军何进身上来,汉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大将军和一些少壮派曹操袁绍等人想把宦官铲除,但是怕自身的实力不足,所以下诏要外兵进京,而且好找不找找了个野心勃勃的董卓,这还不算完,董卓没进来,他先稀里糊涂的进宫被宦官杀了,而袁绍又派兵杀了宦官,这下子搞得原本执掌中央的两大集团外戚宦官大伤元气,而袁绍曹操这些少壮士大夫还没来得及接掌政权,董卓千里迢迢的赶来了,一看中央正好权力真空,时不我待啊,要是等袁绍曹操那些人成熟了可不好,董卓就借助自己的凉州兵把中央的权力夺了过来,为了试验自己的权力,随便做了一件所有权臣都喜欢做的事,废少帝,立献帝。(废立皇帝是代表自己的权力够大,你看皇帝我都可以废立了,什么还不能做?至于废立的皇帝哪个有水准就无所谓了,反正都是傀儡。)这事捅了马蜂窝,袁绍曹操都不服气,董卓也毕竟是乡下刚来的土包子,不知道先下手为强,让袁绍曹操逃了。搞了个讨董大联盟。三国演义里在这时让刘关张出场了一场,还来了一个三英战吕布。其实那时刘关张默默无闻,吕布连有没有这几号人物还不知道呢,他们四个绝对没有遇上,更别提打仗了。这个讨董大联盟个个心怀鬼胎,不久董卓迁都长安,他们也就解散了。(这里有一件事,袁绍想立刘虞为帝,问曹操,曹操不同意,而后来刘虞自己也不愿意,生怕搞得天下两帝争乱,而且袁绍立帝也是私心,这样就可以成为拥立的大臣了。但是这件事也未尝不可,虽然东西两帝,拥立的双方一定会征战,但是和日后群雄混战相比,还是东西两帝更好一些。)

再说董卓到长安控制皇帝和中央百官,大权独揽,引得司徒王允劝说吕布刺杀董卓,(这有没有貂禅是不知道,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