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省长亲信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打不到多少粮。再说,产出那点玉米也卖不了多少钱。上山采药材,山高路险,药材销路也不好,根本不能指望赚什么钱。

入夜,母子俩早早躺在了炕上。山里人家没有电视、收音机,因此都习惯早睡,免得点灯熬油浪费钱。清泉没有睡实,因为心绪不好,难以成眠,也因为担心母亲过于悲伤,身体有什么意外。半夜时分,母亲以为清泉睡着了,轻手轻脚地下了地。母亲到外屋后,翻箱倒柜找出平日里不舍得穿的衣服,又照着镜子梳头洗脸。顺着门缝,清泉悄悄看着,不知母亲夜半深更、黑灯瞎火的,梳妆打扮要干什么。虽然是简简单单地收拾,母亲的模样更好看了,真是天生的美人胚子,四十八岁的她像三十岁刚出头的大姑娘似的,怪不得人称一枝花呢。

母亲收拾妥当后,对着镜子左看右看,似乎在自我欣赏中陶醉。突然,她把手中的镜子翻扣在柜子上,呆呆地一动不动。过了大约一顿饭时间,母亲突然转过身子,又从柜子中找出清泉父亲的遗像。向遗像深深鞠了几个躬后,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屋子。清泉不放心,担心母亲一时想不开,寻什么短见,便蹑手蹑脚地偷偷跟在她的身后。

穿过芦苇荡中的弯曲小路,母亲来到碧流边的码头。码头附近的河面上,点点渔火闪烁,河上渔家在夜钓、夜捕。河中央船上一根高高的桅杆,挑着一个写着“德”字的大红灯笼。碧流河上和岸边的人都知道,那是渔王徐世德的船。渔王在百里碧流河上威风凛凛,声名远震。有人说他是碧流河上的宋江,有人说他是船上人家的大头领。武林称雄的他,一身绝世功夫,半生忠义千秋,是个让山里人心服口服的好汉。他和清泉的父亲曾经是同门兄弟,从小都跟步云山云顶上清宫启运殿住持老师傅练功习武。因为清泉父亲年长几岁,为大师兄,渔王次之,为二师兄。就差穿一条裤子的磕头兄弟。听说,年轻时,师兄弟二人都看上了一枝花。武林重德,兄弟之间有情为重,自然是兄长为先,清泉爸爸娶了一枝花,渔王却始终未娶。父亲和母亲入洞房的那天晚上,师兄弟二人便分了手,不再往来。其实,当年威震步云山方圆数百里闻名的是“武林三杰”三兄弟。老大师兄是李清泉的父亲李穷峰,老二师兄是渔王徐世德,老三师兄是冯尽雄。三兄弟的师傅,那位启运殿年逾古稀的住持静空道人,传授给三个弟子的是步云拳。步云拳吸纳天下拳脚功夫之所长,行云流水,外柔内刚,自成门派。师傅言传身教一个“德”字,常说的是“君子进德修业”、“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常叮嘱弟子,要“德被四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没有读过书的三位山民后代,虽然对师傅的谆谆教诲懵懵懂懂,但却知道武林崇德,师傅是希望弟子视德为性命,唯德是从,一辈子要守德!三弟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时,师傅驾鹤西去。三兄弟泪别下山,李穷峰尘缘未尽,娶妻生子,人生的选择是普渡众生,泽及乡里。还他担任了村官,成为一村之主;侠骨义胆的徐世德融入碧流河的万倾波涛之中,带领渔家兄弟们铺风盖浪,逍遥于急流险滩;辽阔的碧流河上,从此后便树起了渔王的义旗,响起了他那粗犷苍凉的渔歌;冯尽雄却一去不复返,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二章 “忧”归故里(8)

母亲在岸边草丛中找到了一叶扁舟,划向河中央,靠近那条挂着“德”字大红灯笼的渔王船,李清泉愣住了,绝境中的母亲,难道是要……

清晨,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来了。颤微微的双手,捧着一摞用布包了不知多少层的钱,轻轻放在李清泉的枕头边。和那包钱放在一起的,还有几个金黄色的玉米饼。她什么也没有说,转身走到院子里,扛起一把铁锹下地干活去了。李清泉心里明白,那是吃糠咽菜的母亲留给他的盘缠、学费和路上吃的干粮。

始终生活在困顿中的李清泉,耳闻目睹过太多慈母的故事。为了孩子的成长、生命和前程,天下有多少母亲心甘情愿地舍弃自己的健康、幸福乃至生命,也许,这就是母亲的天性。可是,李清泉怎么也不会想到,母亲为了儿子的学业,难道舍去自己的身子和清白名声……李清泉的心在流血。他怀揣着母亲用身子换来的钱,背上那几个大玉米面饼子,翻山越岭,踏上了求学的路……

如今,苦难已经过去,当年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苦命山里后代李清泉,早已改变了命运。可以称之为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了。所有的苦难,都成了过眼烟云。

沿着埋在草丛中的小路,李清泉来到枫泉边。摘下几片干净的枫叶,卷成“水杯”,舀了“杯”泉水,慢慢品味。那甘甜的味道全无,有些苦涩,和前几天在听泉饭店喝的泉水一样。再看看泉眼边那棵枫王的叶子,也不是当年红艳艳的色泽,叶脉也似乎不怎么清晰了。难道,时光真的可以改变一切?枫泉不是当年的枫泉,还是自己不是当年的山里少年?李清泉有些茫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向山下走去。

李清泉加快了车速,一路直奔翠湖开发区而去。往事虽然耐人寻味,但是,李清泉深知自己重任在肩,没有权力沉缅,更不能缠绵。他要提前悄悄介入家乡老百姓上访事件中去,尽快想办法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稳定,以切实减轻对张若愚形成的压力。先把问题的根源摸清楚,搞明白,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了解社情民意,为拍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李清泉的看家本领。六年前,正是因为他这种刨根问底劲儿,被张若愚相中,进而得到赏识和重用的。

车过转弯处,路边“听泉饭店”的招牌映入李清泉的眼帘。他慢慢停下车来,准备到饭店随便吃点什么填饱肚子。时间已过中午,他早已饥肠辘辘了。

和几天前随张若愚来时相反,今天的饭店内人声鼎沸。仔细看看,又不像是在举行宴会。因为,每张餐桌上都空空如也,碗盘皆无。人们的衣着打扮和肤色告诉李清泉,相聚在这里的都是山里的农民。他悄悄挤到屋子的一个角落里,想看个究竟。

一位古铜色脸膛壮汉把桌子拍的山响。很快,山民们的嘈杂声低了下来。

第二章 “忧”归故里(9)

“老少爷们!”壮汉大手一挥,清了清嗓子。

“徐壮,你就发号施令吧,你说往东乡亲们不向西!”

“徐头领,你就是老亲古邻的天,我们都跟你走!”

人群中有人在喊。

徐壮被英雄般地扶到了一条板凳上。他抬手捋了捋杂乱的头发,说:“这些年,咱们这旮旯的老百姓被金矿害苦了,遭的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说别的,想当年,咱步云山区草是什么颜色的?嫩绿嫩绿的,叶尖挂的露珠亮晶晶的。现在呢?沟里谷里的草叶垂头耷拉脑袋,蔫蔫巴巴的,沾不了几颗露珠。地里的玉米、高梁,都病殃殃的,长不粗长不大,玉米棒子像小孩裤裆里的玩艺儿,不丁点的家什。那原本又大又红的高梁穗儿,现在怎么样?瘦得像火柴头儿,还净长些乌米。园子里的瓜果梨桃,也都变了味,瓜不甜梨不香……”

“碧流河里的鱼也快死光了。”有人在喊。

“是啊,泉水、井水都变味了,尿潲尿潲的。我琢磨,过不了多少日子,家家户户做饭喝水,都要到山外去背去拉了!”徐壮又捋了捋头发,“天不蓝,水不清,成天闻着刺鼻的怪味,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怪天,不怪地,就怪碧流河上游,我们这村子的后面上风口,那山上的五龙金矿。大把大把的金子银子被人家老板背走了,剩下的是什么?净是些有毒的废物!”

“老百姓,老百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咱们就是这苦命,有什么法子?上访了几年,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又有人在叫。

“吵什么吵?把两腿夹紧点,别放闲屁。”一位大腹便便的妇女扯着嗓门维持秩序,“听大壮的,壮哥怎么说就怎么办!”

“胡大枫,大家这几年上访找不到门,这回你可要上阵了。你那个相好的,小时候和你一起钻老林子的李清泉,听说在省里当了大官。这一回我们都歇了,你一个人背着状子进省城里去,和李清泉钻一回被窝,比什么都好使……你那对大*,啧啧啧,多招人喜欢……”人群中有人怪声怪气地叫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