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的三国有点猛 > 第62部分(第1页)

第62部分(第1页)

这其中有差不多一半是新军。为了能在一个月后顺利发动关中战役,这段时间以来,并州军团的训练强度非常大,从单兵格斗能力训练到军阵演练,每天白天,士兵们都是在训练中度过的。

这样的训练强度在这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是其他诸侯用这样的强度训练军队,只怕军队早已哗变了。不过在并州军团中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包括并州军团在内的征北军将士有一样其他军队没有的东西,这就是信仰。

征北军将士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为了这个信仰,征北军将士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虎啸营才能在云中之战中,表现出那种令鲜卑人心惊胆颤的视死如归的气势。

征北军之所以拥有信仰,那是因为征北军中有一群被称为‘先生’的特殊存在。这些‘先生’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读书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其实只是认识字,并没有读过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他们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在陈楚的努力下,他们成为了‘大中华’理念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传播者。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大中华’的理念灌输给征北军全军的将士。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叫做思想教育。

其实,光有这种手段还不够。还须在物质上让将士们感到无后顾之忧,将士们在沙场之上敢于赴死的秘诀就是要让他们没有牵挂,照顾好他们的家人,并让他们的孩子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后顾之忧的战士在信仰的激励之下,能够爆发出令天地都为之动容的气势。

除此之外,陈楚还在控制区内大力提高军人及军属的社会地位,军属见官不拜及忠魂阁的修建就是这种政策的具体体现。由于这些措施的施行,征北军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忠诚心更强了。

陈楚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除了采取以上措施之外,还大力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良的武器装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很难想象一支拿木棍锄头的军队,如何同披坚执锐的军队相对抗。

要提高武器装备的水平,工匠的水平是关键。为了招揽出色的工匠类人才,陈楚破天荒地给出类拔萃的工匠授予官职,至于金钱方面的报酬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授予工匠的官职基本上都是象征意义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对工匠技师的吸引力。在这项措施出台后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蜂拥而至。为了有序地管理这些工匠,陈楚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武研院。

同时,为了便于将武研院的成果转化为批量生产能力,陈楚还将征北军控制下的各处工场及矿山并到了武研院中,由武研院统筹管理。

武研院基本上属于后勤范畴,所以暂时由鲁肃兼管。

陈楚并不打算让鲁肃一直管着武研院,他打算以后将武研院完全独立起来,以减少各方面对武研院的干扰。

由于大量工匠的加入,陈楚终于得以将许多想法付诸实践。比如试制数百年后才出现的唐刀、陌刀等,研制后世网络上甚嚣尘上的钢弩,还有根据装甲车的原理研制的冲击车(人力或畜力)等等,其中许多东西都是这个年代的人想都没有想过的。

除了这些之外,陈楚还在武研院内单独分出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就是根据陈楚的配方生产火药,并研究火药的应用。

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有火药了,但这个时代的火药配方有很多问题,因此威力很小,一般只能用作纵火。

陈楚的火药配方毫无疑问地是后世的火药配方,这个火药配方相较于东汉时期的原始配方要简单不少,就硝石、硫磺、木炭三种原料。虽然配方简单了,但威力却大了很多,可以用来做原始炸弹了。

陈楚不是不想搞c4之类的烈性炸药,而是他根本就搞不清楚这类烈性炸药的成分,何况就是知道成分也没用,c4之类的烈性炸药中的成分全都是通过化工提炼的物质,在东汉末年,社会的整体生产水平根本就不可能提炼生产烈性炸药的化学物质。

要保障武研院工场的生产,原料是个关键。为了保证关键原料,铁料钢料的供应,陈楚在并州掀起了大炼钢铁的运动。

如果按照东汉时期的炼铁方法,陈楚就是动员全民炼铁,产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好在陈楚虽然是三流大学毕业的,但土高炉炼钢的方法,陈楚还是知道的。

于是在陈楚的指导下,工匠们及民工们在各大铁矿山附近竖起了两百座土高炉。征北军的钢铁产量在云中之战结束时,已经达到了月产钢铁五十万斤的惊人水平,其中二十万斤是钢,也就是这个年代俗称的镔铁。

如果不是铁矿的原料有限的话,钢铁产量就是再翻上几番也没有问题。而要提高铁矿的产量,在东汉末年这个时代,就只有增加人手,今后征北军俘获的俘虏能派上大用场了。(未完待续)

第119章 有些不妙

陈楚在大力发展武研院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民用手工业,不仅以官办的名义开设了许多手工业工场,更鼓励民间商人开办工场。为了提高商人开办工场的积极性,陈楚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有工场的大商队要长途贩运货物时,陈楚会派征北军沿途保护。在乱世,派兵保护这个条件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就冲着这一条,基本上所有的商人都开办了工场。

其实,在最开始,许多商人开办工场的目的单就是为了征北军能派兵保护他们的货物。

但随着工场运转起来之后,许多商人发现,通过工场规模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更低了,他们能赚取的利润更高了,于是,商人们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开始仔细地经营起工场来。其中,开办工场规模最大,数目最多的要数跟征北军关系很密切的李泰,李泰在尝到甜头之后,已经将整个家族迁到了并州,一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在并州的工场,二是因为李泰对征北军控制下的并州局势比较有信心。

随着各类工场在并州的蓬勃发展,征北军的财政收入是翻着个地往上涨。正是因为如此,征北军才能以一州之地负担起数十万大军的开销。然而即便征北军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要维持目前这么庞大的军队也是相当困难的。

自从并州军团组建以来,征北军的财政便处在严重的赤字之中,到云中之战结束时,征北军的财政达到了令人心惊胆颤的最顶点,如果不尽快解决财政问题。征北军的财政势必在数月内崩溃。到时产生的连锁反应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不是之前征北军在洛阳的收获,征北军的财政只怕是已经崩溃了。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征北军必须尽快攻下关中,依靠董卓在眉坞的储备,足够征北军维持两年有余。

陈楚在并州施行的一系列措施。虽然对百姓是有好处的,但这却触动了传统士族阶层的利益。

为此,士族阶层曾不止一次地派代表找陈楚谈过,他们希望陈楚不要改变祖宗之法。不过陈楚并没有迁就士族阶层,一系列的政策该如何办,照样如何办。

在经历了洛阳的事情后。陈楚明白他无论如何做,都不可能像袁绍那样赢得士族阶层的支持,在这个层面上,陈楚由于先天缺陷,根本就不可能同袁绍这些世族出生的诸侯相抗衡。陈楚认为。于其这样费力不讨好,还不如改弦易辙,既然无法赢得士族阶层的支持,那么干脆就自己扶植起一股与自己绑在一起的社会力量,这股力量就是商人和商人化的士族及手工业者、工场主。

于是在陈楚割据并州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很多都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其中的许多措施是这个时代的人想都想不到的,并且在世人的眼中是非常离经叛道的。

其实,陈楚已经相当迁就这个时代的传统观念了。否则,只怕许多人会被吓死。

陈楚提议施行的一系列行政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并州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并高速发展着。鲁肃、徐庶等谋士对此佩服的五体投地。每一个人都觉的陈楚这个主公是那么的高深莫测,让人难以捉摸。

不过,并州虽然在陈楚颁布的一系列综合现代理念的政令的指引下,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但并州也不是没有隐忧,那些既得利益受损的士族阶层对陈楚和征北军是恨之入骨。这些人迟早会给并州和征北军带来麻烦。但陈楚现在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动他们。

汉灵帝自从被董卓挟持到长安后,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一年的七月三日。汉灵帝病死了。这一年是公元189年,也就是所谓的中平六年。在这一点上。与前世历史中汉灵帝的死期是相符的。

汉灵帝的死讯很快传遍天下,众诸侯纷纷发表布告,谴责是董卓逼死了皇帝。不过众诸侯的反映也就仅此而已,并未有人因此出兵讨伐董卓。倒是有不少酸腐文人,一天到晚地哭天抢地,那模样就仿佛是自己的老子死了似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